APP下载

长序榆繁殖试验研究

2019-02-23周世军吴伟建毛仙龙廖焕荣王军峰杜有新

绿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根覆膜基质

周世军,吴伟建,毛仙龙,廖焕荣,王军峰,杜有新,

(1. 丽水市林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丽水 323000;2. 丽水市松阳县林业局,浙江 松阳 323400;3.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1 引言

长序榆(UlmuselongataL. K. Fu et C. S. Ding)榆科榆属的落叶乔木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其树干端直,心材浅红色,花纹美丽,材质坚忍耐用,是珍贵速生的造林树种。长序榆产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陕西等省区,零星生长于海拔500~900 m地带的阳坡或半阳坡的阔叶林及次生毛竹林中。长序榆最大的种群分布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和遂昌九龙山[1]。虽然种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但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每个居群均存在逐渐衰退现象[2]。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东山村海拔520~600 m的毛竹林中,生长着7株胸径介于8~77 cm的长序榆树[3]。除了人为干扰外,影响长序榆自然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土壤养分、坡向和海拔[1]。东山村原产地长序榆幼苗幼树虽然较多,集中分布在距离母树10 m以外的范围,但在林下无法更新成林,何小敏调查发现竹林下高郁闭度(85%~90%)和林农生产性经营活动是导致3年以上幼树灭失的2个主要原因[4]。本种于1979年在松阳县玉岩镇何山头村被发现后,引起了从事榆科分类、植物地理及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等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笔者开展长序榆繁育技术研究,以期为增加该树种种群数量及极小种群保护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及试验地概况

长序榆种子于2016和2017年4月连续2年采自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镇东山村(118°02′—118°08′ E, 26°36′—26°43′ N)母树林,原产地海拔600 m,年均气温19.4 ℃,年降水量1600 mm,相对湿度79%,植被类型为毛竹林,有5株50~80 cm的胸径的长序榆散生于毛竹林中[4]。试验地设于丽水市林科院基地(119°52′ E, 28°27′ N),年均气温18.1 ℃,年相对湿度76%,年降水量1427 mm。

2.2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随采随播,种子放置时间不要超过3 d。构筑宽1 m和高度30 cm的播种苗床上,分别为河沙、园土及泥炭土:园土(1∶1)等3种基质,在每种基质上设置3个不同覆土厚度处理,即分别覆土2 mm即盖住种子、5 mm和10 mm,每种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800粒。播种前1d采用5%多菌灵溶液对苗床消毒处理,并用5%多菌灵对长序榆种子消毒。

扦插繁殖:①插穗采集。于2017和2018年2月下旬芽萌动前,选择1~2年生的实生小苗,采集当年生木质化枝条,粗度在0.4 cm以上,长度为8~10 cm,3节左右,下剪口略斜,上剪口平,每50根为一捆。②试验设计。扦插基质(M)和萘乙酸(NAA)生根剂浓度(C)两因素对比实验。扦插基质设2种配比:纯河沙(M1)和泥炭+珍珠岩(3∶1)(M2)。NAA生根剂设2个浓度水平:100 mg/L(C1)和200 mg/L(C2),插穗基部(1.5~2 cm)浸泡2 h,在M2基质处理中加设没有NAA处理的为对照(CK)。只在C2处理中增加不覆膜(F2)为对比处理,其他皆覆膜(F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20根插穗,共计960根插穗。③苗床设置。苗床上加设弧形塑料拱棚,棚外架设可移动的遮阳网,10 d后幼芽陆续萌发,此时每隔3 d通过在大棚两端开通风口和遮阳网适时调节棚内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每隔2周喷施500倍的多菌灵1次,大概50 d左右生根。

2.3 指标调查与数据处理

扦插40 d后,每个处理随机挖出5株,观察愈伤组织形成情况,统计愈伤率。扦插50 d后即4月中旬,取出插穗并抖掉基质,将根长≥1 mm视为生根,计量总根数、主要不定根长,统计腐烂率、生根率,其中主要根长为最长3根不定根长度的平均值,生根率为每个处理的生根插穗个数与每个处理插穗总数之比,腐烂率为每个处理的没有生根插穗个数与每个处理插穗总数之比。同时进行播种苗试验结果调查,统计每个处理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发芽率为发芽粒数与每个处理播种的种子粒数之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繁育试验

3.1.1 播种试验

播种后4 d后陆续发芽,覆土厚度显著影响发芽效果,不同处理的幼苗成活率没有差异(表1)。在覆盖园土处理中,覆土2 mm的发芽率最高,10 mm的最低。在覆土5 mm的3种基质处理之间,覆盖园土显著高于泥炭+园土(1∶1)和黄沙(P<0.05)。

表1 播种萌发情况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3.1.2 扦插繁殖试验

不同基质及生根剂浓度处理间,插穗生根性状存在一定差异(表2)。扦插20 d以后开始形成愈伤组织, 40 d后陆续萌根。覆膜处理的愈伤率、生根率、不定根数及最长不定根长度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5),相反不覆膜处理下的愈伤周期和腐烂率均高于覆膜处理(P<0.05)。纯河沙基质不同生根剂浓度处理的插穗愈伤率、生根率及不定根数差异不大,只有最长不定根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泥炭+珍珠岩基质上,200 mg/L NAA处理后的插穗愈伤率和生根率高于对照,与100 mg/L处理的没有差异,而不定根数和最长不定根长度均显著高于100 mg/L处理(P<0.05),与对照没有差异。在其他处理一致情况下,不同基质之间生根性状没有差异(P>0.05)。说明形成愈伤组织是影响生根率的关键环节,而温湿度是影响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素,生根性状与生根剂处理有一定影响,但与基质的关系不大。

表2 不同处理扦插生根情况

3.2 生长情况

不同起源的幼苗生长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表3)。2年生实生苗树高年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系长度和各器官生物量均显著高于1年生实生苗和1年生扦插苗(P<0.05)。1年生扦插苗高生长显著高于1年生实生苗(P<0.05),1年生扦插苗和1年生实生苗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没有差异(P>0.05)。

表3 幼苗生长情况

3.3 苗期管理

3.3.1 苗木培育

种子萌发前保持床面适当湿润,播种后第4 d开始陆续萌发,半个月后基本出齐。当实生苗长到4~6片真叶时,可移栽到营养钵里培育,如选用12 cm×12 cm规格的无纺布材质营养钵,栽培基质按珍珠岩∶泥炭土∶园土=1∶1∶1进行配比,加入适量的复合肥,移植后浇透水,置于荫棚培育。也可移栽到苗圃地培育。扦插苗在60 d后,掀开小拱棚炼苗一个月后即可移栽。

在幼苗培育期间,每周松土除草1次,加强水肥管理;6~8月份的生长旺盛期,每周喷洒0.35 g/L的14-0-14水溶性肥料1次。

3.3.2 病虫害防治

育苗大棚保持荫凉湿润和通风。在高温多雨的梅雨季节(5~8月),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25%浓度的溶液和甲基托布菌杀菌剂轮换着喷施,每隔7 d喷施1次,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半月用40%氧化乐果乳液0.125%浓度的溶液喷杀1次,防止发生食叶害虫和地下害虫为害。

4 结论与讨论

采种时间和播种方式对长序榆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由于长序榆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仅一个月时间,种子千粒重约13.38 g,寿命短,须随采随播[5],搁置时间不宜超过3 d,一般7 左右可发芽,发芽率在78%以上[6]。采种时宜选择20 a生以上的健壮母树,种子成熟在4月上旬,当翅果由绿色转变为棕红色时应及时采集。播种基质为沙质壤土和黄泥土,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圃地,筑20 cm左右高的苗床并耕耙平整,采用条播,条距25 cm,每亩播种量2~2.5 kg。播种后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浇水浸湿至种子深度,可适当覆盖狼衣草保温保湿。待种子陆续发芽出土后,揭去覆盖的狼衣草,及时除草,可适当施点追肥。

插穗年龄、采穗时间和保温保湿是影响扦插成活的关键因素。长序榆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采穗部位、插穗长度和激素浓度显著影响插穗的生根成活率[6]。本研究发现保温保湿是影响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环节,扦插生根率约高于张纪卯等的试验结果[5]。激素处理的结果与王书胜等[7]研究杜鹃扦插成活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发现中等浓度(200 mg/L)激素处理2 h较好。总体来说,采穗母株最好为3龄以下的幼树,采穗时间应在叶芽萌动前半个月以上,插后应覆盖薄膜,待30 d后白天可适度通风,夜间覆盖,发芽1周后杀菌1次,约50 d生根,生根后即可进行移栽。

在幼苗培育过程中,栽植密度显著着影响幼苗生长,培育3年生苗木的田间种植适宜密度为8000~15000株/亩[8]。在影响幼苗生长的诸多环境因素中,长序榆幼苗对水分较敏感[9],影响苗高生长的气候因素依次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地温、月日照时数、月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10]。苗期应注意及时除草松土,加强水肥管理。本试验培育的苗木长势显著强于天然林下自然更新的苗木,如毛竹林下天然更新的1年生和2年生苗高分别为9.34 cm和12.01 cm[3],皆显著低于人工培育的苗木(表3)。本研究1年生实生苗生长量与福建来舟林杨播种苗相近[11],但生物量(21 g)显著高于福建来舟实验林场的全株生物量(9.18 g)[6]。

猜你喜欢

生根覆膜基质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民和县玉米春季覆膜工艺试验研究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让地理在家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