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不翻汤

2019-02-23烟花三月

饮食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猪头肉薄饼刘家

文 / 烟花三月

二十年前,我在父亲的土杂店里帮忙,一次他进回来了一种类似平底锅的货品,直径约二十公分,表面有粗糙的砂子。我好奇地问其用途,父亲说:“这是烙不翻儿用的呀。”“不翻儿”是洛阳土语,意即不翻饼,不翻汤应当是因饼而名。从父亲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老洛阳的风味小吃不翻汤,后来也多次听别人说过,只是无缘亲尝。

某个冬日,我到老城专程去寻不翻汤。街两旁的灯光已经亮起,路上行人脚步匆匆。瞪大了眼朝路两边店铺的招牌一一看去,还好,没让我找多久,路北,刘家不翻汤的大字招牌就亲切地映入了我的眼帘。

店堂装修简单,也有点陈旧,不算太大,摆的有五六张桌子。步入店门,右手墙壁上就有刘家不翻汤的简介。它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据说关于不翻饼还有一则传说。康熙独自暗访民情,途径栾川县大洪沟,饥饿难当,见一老太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老太说:“饼还未翻,不熟稍后”,康熙帝饥不择食,口中说道:“不翻不翻,救命要紧。”抓起便狼吞虎咽,感觉很是好吃,便赐字“大救架”落款“玄烨”。这就是不翻饼得名的缘由。但我觉得这个传说杜撰的成分居多,倒是不翻饼得名于生活在孟津小浪底的渔民更真实可信些。小浪底没修建前有个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的一段,风大浪急,渔民常在此处翻船落水。为了图个吉利,渔民们上船时带的干粮就是这种名为“不翻儿”的不翻即熟的薄饼。其实不说“翻”“沉”等字,甚至吃鱼时不给鱼翻身的风俗,在其他地方的渔民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等我琢磨过不翻儿的来历之后,服务员终于吆喝着让去端汤了。碗不精致,是粗瓷,有着下里巴人般的朴实。端在手里,韭菜的香气和胡椒的辛辣扑鼻而来。坐在座位上,用筷子迫不及待向碗里一挑,想了若干年的不翻儿就和我面对面了。金黄色的鸡蛋做成的薄饼,入口绵、软、醇香,味道很好,只是饼太小,似乎还没完全品咂出味儿来就全下了肚。汤里除了绿油油的韭菜,还有肥肥的粉条、木耳、海带、虾皮、榨菜和鸡血等。汤由骨头熬成,油而不腻,含一口在嘴里,酸酸的,辣辣的,让人胃口大开。这一碗汤喝下来,头上冒汗全身暖洋洋的,可以说得上是痛快淋漓。

不翻汤虽好,不过对习惯于大鱼大肉的男士来说味却有点寡淡,若做为主食量也稍嫌不足。这家汤馆卖的有羊肉卷饼。但我以为不翻汤的绝配应属肉夹馍,馍里还得夹猪头肉。一边是猪头肉的油腻耐嚼,一边是不翻汤的酸辣利口,男士们当可心满意足地大快朵颐了。女士们呢,通常饭量都小,店家卖的有一块钱四张的饼馍,泡在汤里,软软的,也不失筯道,闲闲的吃喝着,那美味,确乎是寒冷冬日里不可多得的享受了。

猜你喜欢

猪头肉薄饼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刘家成、刘一达:让京味儿入味儿
Pancakes
“酒媒人”猪头肉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猪头肉
反问句
张飞牌猪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