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时通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9-02-22顾亚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即时通讯政治思想

顾亚男, 王 祥

(1.南京审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2.南京晓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 简称IM)是依托当今互联网技术,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迅猛发展的移动终端服务,其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实时交互性能同时满足多人全媒体信息交流需要,实现了文字、图片、影音等信息传播方式的交叉运用,极大地适应了现代生产生活对信息快捷加工、传播、整合的新要求,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信息传播渠道。当前,以微博、QQ、微信、支付宝、BBS等移动运营终端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发展迅猛,代表了通讯技术的发展方向。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沟通及交往手段,引发了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引领了当今世界的信息发展潮流。科学把握即时通讯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利用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即时通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作为新兴交往方式的即时通讯工具应运而生。人机交互的即时性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交往效率,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显性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极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面临着不断提升改造的迫切任务,面临着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第一,即时通讯的平等性、真实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即时通讯为互动双方提供了实时交流的网络平台,而这种实时互动又必须建立在与对方进行友好良性沟通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讲,在陌生环境中,信息参与者更加愿意以匿名方式遮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匿名沟通更加有利于在平等氛围中交流各自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自觉地“吐露心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公开性和主题的严肃性恰恰使得这种平等性和真实性被大大消解和遮蔽了,从而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信任度和良性互动。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参与双方的信任度不够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制约因素。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造成大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心理鸿沟。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一般不愿意把老师当做沟通交流对象,有了问题和困难也不愿意和老师讲真话、诉真情,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严重障碍,而即时通讯在很大程度上使这一局面得到改善。在即时通讯中,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充分体现了与教育客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今天,我们如果能够引入即时通讯技术的虚拟传播手段,引导大学生以平等的心态真实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无疑将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任感得到极大地增强。以即时通讯的平等性、真实性引导学生在网络这个特殊情景中倾吐心声,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从而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同时,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第二,即时通讯的实时性、快捷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率。即时通讯技术在信息实时传播反馈上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其实时交互性克服了传统媒介信息传导的滞后性,实现了参与双方即时交换反馈信息的目的。运用即时通讯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极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可以及时迅速掌握大学生思想异动情况,有效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动态信息,以最快速度进行实时分析处置,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全过程中进行布控,这是信件和电话等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优势。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率来看,即时通讯的实时性、快捷性已经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和对象完全放在同一时空背景下进行实时互动,而且这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实时互动更加具有潜移默化的性质。因为融合了全新的科技时尚元素,和传统通讯工具相比较,即时通讯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在无形中又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第三,即时通讯的共享性、灵活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即时通讯技术具有强大的共享信息的功能,它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局部范围内的群信息共有共享,并扩散传播到共享群以外的领域,形成信息资源的网状辐射态势,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这种便捷灵活的信息传播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造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课堂授课为主,配合座谈、讨论、会议等其他形式。传统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内容的覆盖面有限,而且受教育者的数量也很有限,难以针对个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显得呆板无力。而即时通讯可以充分发挥其共享、灵活的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很好地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来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多样化模式,原先那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它能够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品质教育与培养,使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模式转变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平等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模式。借助于即时通讯,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教育和知识,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也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

第四,即时通讯的整合性、新颖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吸引力。即时通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上实现了革命性突破,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时通讯在信息整合的智能化方面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实现信息的智能化整合,即时通讯技术与互联网不断深度融合也是未来即时通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为即时通讯技术带来极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即时通讯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效果。在基于即时通讯技术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的群体或个人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交流,提出应对措施,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及时合理地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更加持久地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言传说教的灌输模式下,参与双方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信息传播呈现出单向线性的特征,教育内容的整合性和新颖性更是无从谈起。而运用了即时通讯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贴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接地气”教育起来才更有底气,有了新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对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又乐于接受时尚新颖教育方式的现代大学生来说,融合了即时通讯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满足了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求,又能将思想政治的育人目标渗透到大学生观念中去,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即时通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

即时通讯具有平等性、真实性、实时性、快捷性、共享性、灵活性、整合性、新颖性等诸多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即时通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长处,能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发展机遇,能够极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但与此同时,作为科技成果,即时通讯也具有现代工具理性的双重特点,它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风险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根本上说,即时通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源自于工具理性的弊端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断裂。

第一,即时通讯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易得性、直观性、非系统性往往会造成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倦怠化和直观化。即时通讯平台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实时快捷途径,然而事实上,在外部可获取信息空前丰富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却并未实现所期望的良性发展。信息越是丰富,信息的获取越是简单容易,大学生便越不珍惜信息,也倦怠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知识体系的积极建构。很多大学生仅仅满足于信息的接受,而并不进行信息的有效整理和记忆,更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研判这些信息的真伪。面对丰富绚丽的信息,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难以持久。他们虽然接触了众多的信息,但仅限于知道而已,而没有形成知识,乐于充当网络世界中的“知道分子”。在经过即时信息洗礼后,他们留下的大多只是大量信息的浅表印象,没有深刻的记忆、理解、加工、思考和构建。与此同时,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现在大大提升传播效能的同时又极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零散化,而即时通讯又无法在技术层面防范和化解信息失真和零散化带来的风险。对认知渴求非常强烈的大学生来说,长时间接受这些失真和零散化信息会对其认知模式、记忆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为“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副其实的或有教育性的。”[1]即时通讯平台图像霸权的力量逐步显现,人们日益走进“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的传播也开始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日益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毋庸置疑,即时通讯发展所带来的“视觉文化时代”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这极易造成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直观化,即更易为影像所影响,更乐于寻求刺激的快感,更倾向于直观感性,缺少理性和抽象,更热衷于消费娱乐,崇尚物质,更沉湎于游戏和电视剧,以轻松搞怪为乐事,这无疑会引导部分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

第二,即时通讯的“交互性”“虚拟性”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人格障碍,甚至引发人际关系危机。手机短信、QQ、微信、MSN、飞信、电子邮箱、微博、BBS等即时通讯平台上的交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能够给体验者带来愉悦感。但是这种愉悦的体验很容易重复获得,致使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时,极易忘记时间、责任和使命,同时对即时通讯工具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甚至导致沉迷和上瘾,反过来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流,这就是过度使用新媒体、过度依赖新科技工具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异常。例如,有很多大学生表示一段时间不上网交流就会觉得焦虑不安,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觉得焦躁烦闷,这种心理异常起初只是表现为烦躁,随后会发展成为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生理上的不适。另外,即时通讯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增强竞争力,往往允许参与者匿名登录,在扩大信息沟通范围和提升主体参与度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大家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行行文字或一张张图片,人与人的交流,更容易以面具的方式出现,并以工具化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导致全社会诚信的缺失和信任危机,进而引发人际关系危机。“一旦在新媒体中经常性的表现逐渐固定下来,并与现实具有很大差异时,就会出现个体的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如果频繁地转换,必然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人格障碍。”[2]如果加上有关部门对新媒体的管理不够规范,人们的媒介素养普遍较低,即时通讯平台就会大量出现虚假、色情、暴力、不负责任的甚至违法犯罪的信息流,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期且具有强烈浓重猎奇心理的大学生更容易在这种“虚拟性”所制造的愉悦的体验中迷失自我,甚至还有人在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之间扮演双面人角色,做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抵触的不良行为。

第三,即时通讯的“去中心化”倾向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构成挑战,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即时通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以往电视、广播、报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局面,媒体领域内的竞争越趋激烈。在新媒体条件下,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传播源,成为信息的生产和扩散主体,而传统媒体的“中心化”“权威性”则在这场传播主体的变革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去中心化”和权威消解的情况。即时通讯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而变成了掌握信息话语权的传播主体。即时通讯这一新媒体手段的泛化性和多向性使教育权威在教育实施者身上得以弱化,由此引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所未有的“权威危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对传导信息的筛选和教育过程的严格控制,强调以灌输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单向施加于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实施者一直扮演着信息传递垄断者和权威者的角色。这种单向性的传导模式虽然具有忽视受教育者个性特点、机械呆板的弊端,但也能有效地保证教育内容的精准化传递,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在即时通讯条件下,信息传播主体、方式、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冲击:一是即时通讯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些有害信息如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那些非辨别力不高、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体就容易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迷失方向;二是即时通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知识垄断性和传递教育信息的权威性受到消解,信息的共享性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步获得所需信息,甚至有的学生借助于即时通讯平台能更快更早更全面地获得比教育实施者更丰富、更真实的知识,这就使得大学生对教师权威性的认同大大下降。在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权威的同时,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3];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功能随着即时通讯“去中心化”而出现弱化,更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即时通讯背景下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即时通讯背景下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即时通讯平台提供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化解和防范其风险,因势利导,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一,自觉利用即时通讯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即时通讯平台在提供及时便捷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的同时,也存在“去中心化”的风险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动摇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主体性。诚然,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它需要树立权威标杆,以其权威性、指导性、示范性来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权威标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在即时通讯背景下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加生动鲜活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新时代,必须牢牢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好即时通讯工具,在新媒体平台上打造引领大学生健康成才、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权威中心,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遵循。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即时通讯的“无屏障性”误区,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牢牢占领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融入到新媒体革命的浪潮中来,提高运用即时通讯平台进行教育的能力。在高校,即时通讯工具因其实时便捷性越来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现已成为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时通讯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媒体形式,也逐步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很好地实现实时交互,即时进行信息传播,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说,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娴熟运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而这一切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融入到新媒体革命的浪潮中来,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学习,把握即时通讯发展的趋势,始终对新媒体发展保持足够的认知和了解。毛泽东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个先受教育的义务。”[4]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懂得和掌握即时通讯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容易成为乐于接受网络新事物的当代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加能够确切把脉大学生思想实际,从而更加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各种信息时,应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及时有效地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即时通讯平台上的新信息,同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各种交流软件如QQ、微信、飞信、MSN等,使之成为掌握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例如,善于利用即时通讯平台制作一些防诈骗、防传销的小案例,通过短信等形式不定期发送给大学生;建立信息发布和引导平台,通过短信平台、红色主题网站,定期发送手机报、励志格言、主题视频等方式及时引导校园舆论。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同时加强对即时通讯信息的管控和舆情的正确引导,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占据网络媒体的主阵地,使即时通讯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规范化、理性化、系统化地影响大学生,真正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应当树立虚实互补、平等交互、复合主体的新理念,推动即时通讯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实现途径,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性质大学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贯彻和践行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载体,有效运用信息时代的丰富成果,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的。”[5]即时通讯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技术本身的特点对教学理念的影响,即互联网的开放、自由以及平等的创新精神和技术理念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二是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大学生思维特点、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发挥巨大作用。运用好即时通讯平台,进一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一是树立虚实互补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即时通讯以其“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情感障碍,甚至引发人际关系危机。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具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思维和认知难以替代的作用”。[6]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应对“虚拟性”给大学生情感培养和道德养成带来的各种消极负面影响,从虚实互补的新理念出发去采取各种措施化解其风险挑战。即时通讯背景下,我们要摈弃那种割裂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关系的错误观念,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一方面,承认虚拟社会这个特殊场域的存在和发挥其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理性来排解虚拟社会工具理性的消极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7]二是树立平等交互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即时通讯平台使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以及教学理念受到极大挑战。“新媒体上的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共享性,任何人都有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构建和创新的机会”。[8]针对这一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平等交互理念,充分发挥即时通讯平等性的优势,在平等交往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三是树立复合主体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复合主体理念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教师不单是知识传授的载体,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不同理解和看法。在即时通讯条件下,教师运用复合主体理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方式的创设与选择,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即时通讯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