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讨
2019-02-22李巍
李 巍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系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最终作品的呈现都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能力是个体实际动手能力或说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高职美术中,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的宗旨,还是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的。
1.高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简单来讲审美能力是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参与体验来感受下美术创作因素,其次,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美术作为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创新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根源。创新不仅需要灵活的思维、开放的视角,更需要丰富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传统艺术创作中的不足,才能结合自身经验给出解决方案,并实现美术创作的新发展。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应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的角度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空间。最后,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高职美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逐渐摸清当前美术专业的就业现状,从而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拓宽就业领域。
2.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能力发展方面却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第一,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需要切实可行教学实践措施加以支持,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使得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困境,第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空间。面对当前教育新形势,大多教师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依然习惯于将书本知识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对于学生实践机会的提供与实践平台的搭建不积极,难以从学生主体的地位出发,为美术个性化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实践时间和基地安排的不合理。受限于教学条件,许多高职院校的美术实践活动都会选择在最后一个学年的下学期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的实践空间被严重压缩,从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教学评价单一,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难以获得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这不仅影响了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
3.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实践的载体,在高职美术人才培养中,学以致用却是职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打好专业基础。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困难重重,因此,学校、教师应结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美术基础、学习态度,建立适合职业美术实践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其次,积极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欣赏梵高的《星空》、达芬奇的《最后的午餐》、《蒙娜丽莎》等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利用信息技术解构作品的构图,从科学的角度为学生解读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等等。最后,在夯实创造技巧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同时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渗透视觉传达艺术方面内容,为学生未来就业拓宽领域,提高职业规划效果。
3.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高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理念,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打破单一机械的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模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加灵活的方法。在实践中,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引入层次化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1]学生的客观差异性是差异化教学的实施依据,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美术基础、兴趣偏好、个性特点等角度,设置差异化的教学安排,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获得更加自主、开放的空间。任务驱动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专业主题,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收集资料,探究知识学习的关键点,主动参与讨论与创作,并呈现设计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战。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实践能力培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当代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普遍缺乏的背景下,教师利用合作任务将学生组合起来,集思广益,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实践探索的水平,并促进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当然,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并不仅限于此,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与探索,以不断提高美术教学实践效果。
3.3 搭建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的搭建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拓宽学生的实践探索空间,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学校、教师应注重对写生基地的建设,即教师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进度,综合考量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要素,合理选择写生基地,定期开展写生课程,让学生在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熏陶中激发创作灵感。其次,注重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渗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间接的经验传递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而亲身参与到实践中来才能够真正体会美术创作对情感发展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观察线条、形体与色彩等要素的过程中,挖掘艺术魅力,并在欣赏与体验中逐渐理解接受艺术创作理念。最后,丰富美术实践活动内容,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氛围,如组织学生开展画展或摄影展、观摩、鉴赏优秀作品,举办书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邀请名家开展讲座等等,在形式灵活、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艺术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的实践参与空间更加多元,艺术创作空间更加广阔。[2]
3.4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对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师不断提高、学校不断发展、课程不断完善。[3]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评价基础上。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教学理念的调整,避免传统结果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制约,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充分体现美术创作过程的完整性;其次,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将美术理论学习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还应该将实践创作,课外美术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情感、态度发展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并在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发展中充分发挥指导与激励作用;再次,规范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评价的开展需要评价标准作为依据,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在创作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主观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将考核内容可分成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让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
4.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实践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依旧普遍存在,学生或者在教师单一机械的技能训练中缺乏学习兴趣,或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缺乏实践参与平台。针对此,学校、教师应该从理论引导与实践培养之间的关系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进而为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