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征寓言诗研究

2019-02-22孙浩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刘征寓言语文

孙浩芹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0.引言

谈到寓言诗,一定要先说它的母体—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庄子·寓言》中最早出现“寓言”一词,也就是“寄寓之言”的意思。何谓寓言?《辞海》里说,寓言是一种文学形态,是叙述劝勉或嘲讽的故事,寓言里的主人公,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无生物,当然也有的是人,而且寓言篇幅都比较简短。《辞海》里还指出寓言的主旨通过叙述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沉的真理于其中。这一界定堪称精确严密。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寓言诗作家拉·封丹曾用十分简练的话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他认为,寓言所叙述的故事就好像我们的身体,而其中蕴含的寓意就如同我们的灵魂,所以他总结出一篇优秀的寓言是有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说,寓言是把教训寄托在一个故事中;换话说,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含蓄地表达出一个哲理或一个教训、一种经验。也就是说,寓言是有寄托、有情节的文学作品。因此寓言的宗旨是通过叙述故事,暗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评介和训诫。在于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对某种社会生活现象、心理行为的批评或教训。所以说寓言是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显著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其他文学样式(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所不能包括、不能代替的。因而它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花。别林斯基认为寓言是理性的诗歌。它不要求忽然渗透绝对思想秘密时所引起的深刻的灵感;它要求的是那样一种振奋。这种精神是这一类人所拥有的,他们安宁、沉着、无思无虑,同时又具备洞察一切的性格,这又是得天独厚的快乐心态的结果。“理性的诗歌”与“欢乐精神的果实”,绝非是自相矛盾的,而是从寓言的性质和作用两个角度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概括。

寓言文学的形式除了以散文形式写出的寓言,还有以诗歌的形式、词的形式、戏剧的形式写出来的寓言等等.寓言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于简短的叙事当中,是以诗歌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警世意义。所以寓言诗,是一种叙述非生活中的故事情节,以此来达到一定寄寓目的的诗歌体裁。它往往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所直接描写的对象是没有生命的自然界或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但这只是一种喻体或象征体,其本体仍是以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为依据,因而它还是被称为“人学”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寓言诗也可以叫做寓言故事诗,就是一种诗体的寓言。所以寓言诗是诗,有着诗的凝练含蓄,诗的意境氛围,寓言有的特征它都具备,寓言没有的长处,它能补充。寓言诗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以其独特的外表,呈现着永久的魅力。

1.寓言诗人刘征及其寓言诗创作

当代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和寓言诗人刘征,本名刘国正,曾用笔名刘诤等,1926年6月9日生于北京,汉族,中共党员。他从小就喜欢文学,上中学的时候,刚开始学的是美术还有古典诗歌,后来慢慢开始创作新诗的学习。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新诗社”,陆陆续续开始发表一些作品。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曾是北京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讲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过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就退役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他一直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且一直从事编辑工作,担任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一直以来,刘征主要进行创作的是讽刺诗和寓言诗,诗人杨金亭说:“打开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史,60年新诗史,以寓言诗名家,以寓言诗名世的,刘征是第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长期以来,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文学家,刘征在语文教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这么多成就之中,以寓言诗创作的成就最大。

中国古代的寓言作品始终并且一直进行着对社会上的黑暗一面、对统治阶级丑陋的嘴脸、对违反客观规律的思想行为进行批判,具有着高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寓言,很多都是通过叙述简短的故事,以此寄托具有深刻道理的寓意,刘征的寓言诗继承了中国古代寓言的优良传统,并且把这一文学形态进行了丰富发展。他写的寓言都很短小,但是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刘征的寓言诗还深受着西方寓言诗的影响,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寓言诗像是耀眼的明珠的话,外国拉·封丹等的寓言诗,就好比晶莹的宝石,一样有着异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拉·封丹是法国十七世纪非常著名的寓言诗人。他总共有大概二百四十篇寓言诗,我国目前有远方的中译本《拉·封丹寓言诗》。刘征读着拉·封丹和克雷洛夫的寓言,被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可能是因为有缘吧,所以有着一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刘征广泛地学习,勇敢地创新,他的寓言诗,学习了庄子寓言的洒脱,又有拉·封丹寓言的工整细致。他向多家学习,从而成就了自己的风格,他一直在内容和艺术方面执着地冲破固有的程式,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寓言诗的风格和道路。

他读了很多西方寓言大师的寓言作品之后,觉得西方的寓言格式过于固定,表达方法不能适应体现现实生活的需要,于是向我国先秦诸子寓言学习, 并开始汇集整理、 学习古代寓言中比较成功的例子,1984年出版《寓林折枝》,它是中国古代寓言的大型选本。刘征认为,中国古代寓言的表达方法和格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便的,包含着道理和智慧,往往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还认为,要把中国古代寓言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下去, 把中国和外国的寓言艺术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寓言诗的艺术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转益多师”不仅仅只是中外大家,更是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态度,也会向哪怕只有一点长处的平凡人学习的。他经常把他的旧体诗词和寓言诗的初稿寄给他的诗友,向他们征求修改意见。他说:“漫说李杜这样大诗人的名篇,就是无名之作,也要虚心体味,从中吸取营养。”

2.刘征寓言诗研究

在刘征的少年时代,他就和寓言诗有了第一次的缘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被攻陷时,他正在读中学,当时北平的进步知识分子只能通过隐晦的文字透一点气。当时他有一个老师叫陈小溪,在绘画、诗文、篆刻、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身处乱世,明哲保身,是个深藏不露的艺术家。他经常用画画来抒发情怀,表达愤慨。有一次他画出了一幅蛇雀图,有一个岌岌可危的鸟巢坐落在一棵老树上,巢里有几只雏鸟,伸长着脖子待哺。这个时候在树的上面,有一条大蛇匍匐而下,张着大口向雏鸟扑来。画风犀利,令人惊叹。这幅画的用意自是不言而明的。老师让他就此画题了一首诗,后来题名为《题蛇雀图》,收在《刘征文集》第三卷里。这首诗明显是被杜甫的《义鹊行》影响了。杜甫的《义鹊行》这首诗里有“近经橘水泪,此事樵夫传。飘萧览素发,凉欲冲儒冠。”的句子。现在看来,虽然他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寓言诗,但是《题蛇雀图》却是他的第一首寓言诗。刘征说他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寓言的,最初是因为偶然的机遇。起初,他痴迷于写诗,从来没想过要去写寓言。50年代初,他参与中学语文课教学大纲的起草。在选择课文时他有幸读到一本最新出版的俄国《克雷洛夫寓言》中文译本,读了以后十分喜爱。因为爱,也就想着自己也可以试着写写。不久他写的第一篇寓言是《狼的礼物》,被《文艺报》发表出来,并且被编者肯定且给予他鼓励。从此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此后在很多很有名气的报刊上发表他的一些寓言作品。这一阶段所写多是散文体寓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刘征试写了他的第一篇寓言《狼的礼物》。此后开始写寓言散文,到了六十年代他开始写寓言诗,后来写着写着就有了感觉,也写得越来越精彩。1963年他开始在一些期刊上发表寓言诗,《海燕戒》等都受到了读者很大的欢迎,这一年10月,著名诗人减克家在《寓言诗杂谈》中,肯定了他的成绩并给予鼓励。当时,他的这些寓言诗经常在诗朗诵会上被大家朗诵,也被广播电台专题广播,更有被多种选本收入,直到现在,这些寓言诗还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里。

20世纪60年代初,刘征开始写诗体寓言,这是他寓言诗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他在《诗刊》上于1963年开始发表一些寓言诗,很多读者都很喜爱他的作品,如《鹅》、《老虎贴告示》等反响都很不错。这一阶段的寓言诗都收录在他的第一本寓言诗集《海燕戒》中,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刘征寓言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春风燕语》、《铁牛和蚊子》、《烤天鹅的故事》等是这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被收入《春风燕语》、《刺和花》等寓言诗集中,其中《春风燕语》的反响最好,获得全国优秀诗集奖。20世纪90年代是他寓言诗创作的第三个高潮时期,《上帝的日记》、《东郭先生传奇》、《最后的香肠》等是这一时期比较出名的作品,被收入《最后的香肠》等集子中,1994年出版。总的来说,20世纪50年代刘征开始进行寓言创作,寓言诗开始创作于60年代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文革停笔10年),三次创作高潮时期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 90年代,《海燕戒》、《春风燕语》、《最后的香肠》三部集子分别是这三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寓言诗集。

对于刘征寓言诗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也是非常广泛而又深刻的。首先是从整体上研究刘征寓言诗的,有秦兆基于1984年写的《刘征寓言诗简论》、吴开晋于1995年写的《刘征及其寓言诗》和尤屹峰2002年写的《刘征寓言诗素描》等文章。在《刘征寓言诗简论》中,秦绍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论述刘征的寓言诗,核心内容是“用带感情的笔锋去揭示真理”和“以诗意美自然地感染读者”两个部分,文中用刘征的两句诗“有情鱼鸟怜伊索,嫉恶肝肠爱尺郭”总结了他的创作思想,那便是爱,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而炽热的爱。文中还指出寓言诗投影了诗人的感情,诗人对生活的理解,通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的一系列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后来研究刘征寓言诗研究者的思路。在《刘征及其寓言诗》里,吴开晋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和外国寓言诗对刘征创作的深远影响,然后通过具体寓言诗论述了他寓言诗中的主要艺术特色,最后指出他的某些作品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玉,他的寓言诗还是具有很高的成就的。而《刘征寓言诗素描》则更详细地介绍了刘征寓言诗,把创作轨迹、阶段、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介绍刘征寓言诗,是比较全面研究的作品之一。

除了整体论述刘征寓言诗之外,还有从某个具体切入点去写的一些论文,这样的研究论文比较多。比如杨金亭《婉而托讽》就是评述他的获奖诗集《春风燕语》,作者对这本获奖诗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以讽刺诗集获奖,在我们偌大诗国长长的诗歌史上,还是破题儿第一遭。”这个诗集中尤其是《烤天鹅的故事》和《春风燕语》最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者指出刘征的寓言诗之所以受广大百姓的喜爱,是因为他在诗中抒发的是百姓的感情,从而引起了群众的心灵共鸣,这是事实。

还有一些论文是从他寓言诗的艺术特色方面去分析的,如盛海耕《刘征寓言诗的讽刺艺术》和马达《试论刘征寓言诗的艺术创新》等。盛海耕曾经说过,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经常会浮现在他眼前的,仍然是刘征寓言诗中的山泉的艺术形象。它会让他联想到新中国的繁荣和困惑,也会使人想到有识之士的与世沉浮,它督促他自省,教导他悔改,给他勇气脚踏实地前进。寓言诗不一定都是讽刺诗,不过刘征的寓言诗基本含有讽刺意味。然后论述其寓言诗通过艺术形象的活动指出讽刺的寓意。马达在《试论刘征寓言诗的艺术创新》一文中道出了刘征寓言诗中的讽刺都是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浓厚的爱,指出了其艺术方面的创新,包括“构思新的故事和形象”、“铸炼新的寓言”和“探索新的主题和题材”,这些都是刘征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坚持并进行着的。

3.刘征寓言诗对语文教学教育的价值

寓言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思想性使它至今仍然生命力常在,一直能够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审美享受,在中国教育史上寓言诗的存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刘征是一个诗人,他投入了他的身心在诗歌中;他又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这是他一生都会从事的事业。诗人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这是刘征先生在语文教育界的与众不同的地位。关于他的教育思想,他说语文教学教育的起源就是生活,语文教学密切联系生活是他多年来语文教育思想的结晶。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刘征语文教学思想的中心内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他在说到语感的培养时还指出,只有把文字和生活经验联系到一块,才会增加语感的敏锐度。语文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寓言诗的教学同样如此,“寓言言是诗的经纬”,而寓言诗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学形式之一,同样会对现实生活进行曲折的反映,刘征在他的寓言诗中,会选择符合自己表现的现实生活。他有着灵敏的洞察力,一直处在整个时代的最前沿阵地,能看清楚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对这个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莱辛曾这样评价寓言诗,伊索寓言大多都是根据社会上的事实来写的,后来的人再写寓言诗,很多都是虚构的,写作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具体事件或者那些普遍存在的哲理。如《移山逸事》里描写我国改革时期的怀疑派和反对派。愚公要移山,首先从门前的一块石头下手。愚公敲石引来了一大堆人:有的愤愤不平,有的一脸疑惑,还有说,愚公敲石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还有的说,愚公敲石溅的火星会烧着野草毁了大山,愚公要承担法律责任—“危及全村的安全”。

这是一幅阻碍改革的“群庸图”!不过,各自的姿态个性却是非常不同:有的引出古训,有的说出领导的意图,有的标榜文化文物,有的借口环境保护,有的假借百姓安全;有的委婉劝告,有的直接警戒,有的故弄玄虚,有的敷衍了事,有的野蛮恐吓;有的年长态度平和,有的年轻脾气暴躁,有的有点文化,有的只有金钱……

真的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很多人能够在这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自省!刘征寓言诗获得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熟悉: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为熟悉,才能真实描写,而“‘讽刺’的灵魂在于真实,不一定是真的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4.结语

对于刘征寓言诗的研究还有很多,在这不能一一累述,综上所述,对于刘征寓言诗的研究,有从整体上做的研究,有从某一个具体切入点而进行的研究,也有对艺术特色各个方面的探讨,足够广泛和深入。

猜你喜欢

刘征寓言语文
第三届刘征青年诗人奖颁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刘征访谈
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 颁奖
新天恰待翻新曲——老主编刘征先生访谈
寓言的马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