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亭亭《中国佬》之男性形象探究
2019-02-22周捷
周 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1.汤亭亭与《中国佬》
文学创作源于现实生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文学反思。汤亭亭在《中国佬》的创作中,一方面离不开作家汤亭亭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与当时总体的美国现实环境紧密关联。根本上,《中国佬》在描写华裔移民历史中,从文学创作上反思了华裔移民的身份构建[1]。
1.1 汤亭亭其人
汤亭亭生于1940年,出生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父母已经获得美国国际,因此,汤亭亭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汤亭亭的父亲本是中国广东省新会县的一个知识分子,1925年来到美国,最初只是洗衣店工人;时隔14年,汤亭亭的母亲以助产护士的身份来到美国和丈夫团聚,这是典型的中国移民经历。汤亭亭有兄弟姊妹七人,养育子女的压力使她的父母在移民的早年非常劳碌和辛苦,但是,这些坚信换来了汤亭亭这一辈“本土”美国人的安稳生活。
1.2 《中国佬》的创作背景
18世纪中期,美国西部大开发引发的“淘金热”吸引了最早一批华人移民,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于美国,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并在其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是,中国劳动者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被美国历史忽视掉,中国移民的个人权利不被尊重,华裔美国人社会地位低仍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中国移民以及华裔美国人仍不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与黑人一样遭受歧视,虽然拥有美国公民身份,但是在社会中扮演者“他者”的角色,失去话语权,并且失去生活的独立性。正是这种移民和移民后代的生活状况以及心理发展状况点醒了众多华裔美国作家,他们开始关注中国移民的历史以及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心理发展状态,着手进行小说创作。汤亭亭对《中国佬》的创作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作者通过对中国移民历史进行描述,对美国对中国移民的政策和态度进行上深入描写,采用中国神话与美国社会现实结合的方式,塑造了四代美国华裔男性形象。
2.《中国佬》中的男性形象
华人移民是《中国佬》创作的素材来源,汤亭亭通过讲述移民中几代华裔男性在美国艰苦奋斗的历程[2],描绘了华人在移民不同的形象类型,书写了华人移民的英雄史诗。
2.1 鲁滨逊——垦荒者形象
最早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以男性居多,汤亭亭以《檀香山的曾祖父》命名这个时期的美国移民者,以第一人称的“我”游历种植园寻找祖辈足迹为契机,开始描述第一代中国移民以“垦荒者”的形象存在于美国社会发展史中的事实。在作品中“我”的曾祖父是华裔先辈的代表,这里的“曾祖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所以曾祖父的故事是所有华人先辈的故事。曾祖父的故事也是以群体性活动为线索进行描写的,在作品中,“我”的曾祖父一辈的垦荒者,在美国种植园中辛勤的劳动着,但是,种植园主却不允许华人劳动者在劳动时候进行交谈,这种剥夺劳动者人身权利和自由的管理方式,无形地将华人劳动者与牲畜等同。由于移民者中没有女性,曾祖父们自嘲“我们是一群公鸡”,只能在地上挖洞,朝地洞呼喊出对家庭、对妻子和爱人的思念。尽管工作辛苦并且被剥夺了部分的人身权利,但是曾祖父们作为男性的责任感和意志始终坚定,他们将劳动所得寄回家里,当家人问及工作是否辛苦,他们总是说“在农场过得轻松自在”,这也表现出当时华人男性移民者坚韧和乐观的形象[3]。这一形象在副章中以“鲁滨逊”再次表现出来,这是对华人男性形象的深入描写。虽然鲁滨逊的故事与“曾祖父”看似毫无关系,但是,二者生活的环境——荒芜的土地,是一致的;二者所做的工作——垦荒,是一致的;二者的心理状态——无人交流、内心孤独,是一致的;二者的精神状态——坚韧和乐观,是一致的。在“曾祖父”时代,男性形象是“鲁滨逊”无疑。
2.2 游魂——被歧视的英雄形象
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历史的迁移,曾祖父一代人逐渐是去,祖父们成为华裔男性的代表人物,而祖父们参与的美国社会建设,较之曾祖父们更为伟大。在《内华达山脉的祖父》一章,作者主要叙述的重点是华人祖父们在美国修建铁路的历史壮举,其中以阿公为典型代表。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汤亭亭描绘了祖父们在内华达山脉的悬崖峭壁上修建铁路时的场景:空中老鹰在盘旋,谷底是万丈深渊,那里埋着坠崖的祖父们的尸骨;狂风在耳旁呼啸,尘土塞满了他们的鼻孔……。在接下来的副章中汤亭亭收集了美国对华裔美国男性的歧视和对中国建筑工人用血和肉成就“美国脊梁”事实的掩盖证据,赤裸裸地揭露了“祖父们”在付出生命代价之后并没有获得尊严,反而被侮辱和虐待[4],仍处于“不可发声”的地位。贡献出生命们的祖父身葬在美国的铁路和公路、桥梁等宏伟的建筑中,他们的灵魂——代表着人格独立和自由、被尊重的那部分意愿,仍旧没有达成,中国男性,尽管是美国社会发展中的英雄,但实际上并不被承认,无疑是美国社会中的被歧视的“游魂”。
2.3 契约儿子——被阉割的华裔美国人形象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到美国,继续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出力,在这个时期,汤亭亭的父亲也来到美国,因此,作者对“父亲”一代中国男性的描述,是以“移民方式”为开端的。在《中国来的父亲》一章中,在塑造“父亲”身份中,作者刻画了三个不同的人物版本。其一,合法路径,乘船绕道古巴,与金山客一道经纽约入美。其二,被否定的路径,走私偷渡入美。作者认为自己的父亲肯定不会以这种方式入美,都是以合法路径来到美国的。其三,最有可能的路径,通过天使岛移民站来到美国。作为美国20世纪初华人移民入境的门户,曾出现移民公署资料被损毁的遭遇,借此机遇很多华人移民声称自己是本土美国人,移民官专门设计了各种圈套为难华人,导致很多持有合法证件的移民被拒绝。尽管如此,小说中的父亲凭借惊人的毅力与智慧,最终闯关成功。关于“父亲”这一代华裔的另一个主章着重描述了“被阉割”的惨剧——父亲在赖以生存的工作丢失后一度消沉[5],后来因为要负起家庭责任又出去工作,然而,美国的《排华法案》颁布使父亲只能从事一些女人做的工作:洗衣服。这使得父亲的知识和能力被埋没,并且,在心灵上受到巨大的打击——尽管有一纸美国公民身份证明,但是,不能像在中国一样从事男人应该做的事情,只能忍气吞声做女人的活计。抛却性别观念来看这样的生活,无疑是“父亲”作为男性的自我意识被否定,社会不承认他的男性角色,这是心理上“被阉割”的典型。这一时期,中国男性以“契约儿子”的身份生活在美国,饱受身份阉割之苦。
2.4 屈原——有家归不归的流浪形象
随着华裔美国公民的增多以及生活状态的稳定,美国社会对华裔美国男性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汤亭亭以《在越南的弟弟》一章描述了真正的 “土生土长” 的华裔美国男性形象——三个弟弟汉桥、正桥、明桥。这三个名字的意义十分明显,父亲希望三个儿子成为光明正大的美国人,不再受“阉割”之苦。但是,作为美国人,就必须对国家忠诚,即使华裔也是如此。弟弟作为华裔美国男性的代表性形象,参与了越南战争,这是一场亚洲佬对亚洲佬的战争,最后演变成美国华裔对中国人的战争。弟弟在战争中的表现令人感叹:驾驶战斗机到越南,没有投弹(投弹会炸伤中国军人,中国人与自己同血同源);乘军舰路过香港和台湾,也没有下船回家(因为家在美国)。实际上,弟弟的心中早已模糊了“家”的概念。在副章中,汤亭亭讲述了屈原的故事,有国不能奔,有家不能回的流浪诗人和爱国主义者,与弟弟的形象重合——生我养我的美国和血脉相连的中国,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家? 是接受美国文化做一个黄皮肤的美国人,还是保留中国传统的血脉思想? 这是弟弟心中的疑问,也是众多华裔美国男性心中的疑问。他们已经是美国人,他们的家在美国,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在中美文化中游移,在断却与继承中间徘徊,以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存在于美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令人唏嘘和感叹。
3.结语
汤亭亭的《中国佬》至今还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描述和讨论中国男性形象的典型,尽管目前在全球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佬》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现实仍值得我们进行品味和思考。但从创作角度而言,《中国佬》给当代小说创造也带来了很多启示:
深入了解历史进行创作、 发现时空内的跨文化现象进行创作、浪漫主义与现实的结合创作,能够使作品更有吸引力,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这是《中国佬》的创作特征,也是当代文化历史小说创作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