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研究
2019-02-22邓倩
邓 倩
(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中国 重庆 400031)
新型信息传播与分享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带来新的机遇。面对海量的图书信息资源,如何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准确及时地检索出他们所需信息,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关注的焦点。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微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即时快捷、精准多元的传播特点,其受众占有率和影响力成为新型信息传播与分享技术的典型代表。因此,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应紧跟信息传播的时代步伐,将微信的技术优势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精准化、便捷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转型。
1.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服务概述
1.1 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的内涵
精准信息服务诞生于大数据时代,如何在内容庞杂的信息资源中发掘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将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使用户能在无限的信息海洋中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已成为信息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1]。精准信息推送是实现精准信息服务的必经路径。将精准信息推送服务引入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图书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服务是图书馆在普适化服务基础上,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采用科学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分析用户的身份信息、知识结构、心理倾向、行为方式、信息需求等方面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精准化需求的推荐服务。
1.2 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资源配置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相一致。高校图书馆每个用户都有特定的心理诉求和信息需求,精准信息推送以用户个体需求为中心,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将目标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量化并精确分析,准确把握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为用户解决特定问题和提供最佳资源配置。第二,能准确、及时地获取目标用户的行为。高校图书馆的用户行为来源于用户在数字环境中留下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能反映用户一定的现象和规律[2]。只有及时、有效的记录、分析这些信息数据,才能准确识别目标用户,进而将信息精准地推送给他们。第三,将图书馆绩效评价导向由数量评价转为质量评价。需求满足率是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图书馆通过精准信息服务,可以准确地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继而有效评价图书馆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及知识资源建设状况,实现图书馆精准绩效评价[3]。
1.3 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与微信传播的黏合性
微信作为一个开放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信息推送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从用户的媒介使用角度看,微信的广泛使用为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提供了可能。毋庸置疑,微信为代表的移动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阅读首选。因此,在受众为王的传播时代,微信普及化为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其次,从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方式看,图书馆资源日趋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能因势利导,建立高效的有针对性的移动信息库。最后,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看,因为微信使用的高频性,微信公众号能在用户中建立最为及时的注意力,图书馆的资源以及用户的个体信息(如图书到期、预约提醒)能以其快捷性和精准性传送给读者,其服务模式从传统批量的静态转变为一一对应的动态。
2.数字化阅读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变化
本着“受众为王”的传播机制,图书馆服务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契合大学生受众的信息接触及使用情况。因此,图书馆要做好精准信息推送服务,必须要洞悉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2.1 大学生的总体阅读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阅读逐渐超越纸本阅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第一,大学生是数字阅读的主要群体。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高达73%的中国公民使用了数字化阅读,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1%,使用微信阅读的用户高达63.4%。从人群年龄分布看,18-29 周岁人群使用率最高,占34.6%[4]。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 亿,其中14-35 周岁青年人群占比比70.9%,高中及专科以上学历占近9 成[5]。第二,“纸电共读”成为大学生的阅读主流。2017年全民阅读报告指出,我国公民人均阅读电子书10.1 本,纸质书8.34 本,85%的青少年表示会兼顾使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种介质阅读,其中,80 后、90 后和 00 后是电子阅读的主力军,分别占 65%、64%和56%,明显高于 50 后(39%)和 60 后(49%)[6],这与高校学生的年龄结构相符。
2.2 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WIFI 使用成本的降低,大学生作为高新技术的热捧群体,他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第一,阅读载体多样化。数字化阅读时代,多媒体技术赋予了阅读新的符号元素。大学生的阅读载体“不再仅仅是成本装订的纸质书籍,从kindle式的电子读物,到以人声阅读为信息传播渠道的有声读物,再到融声音、画面、文字、动画、增强现实技术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增强型电子书”[7],多样化、动态性、交互性的阅读载体被呈现给大学生群体。第二,阅读需求个性化。“互联网+”推动的知识创新使大学生数字阅读需求呈个性化特征。由于年级、专业、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不仅对专业书刊、报纸杂志等图书资源有不同的阅读需求,还对舞台艺术、影视作品、动漫音乐等文化产品有着个性化追求。第三,阅读内容碎片化、娱乐化。大学生的阅读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他们的阅读时间被分割为以分甚至秒为单位的零碎阅读。时间的稀缺使他们对阅读内容愈发挑剔,新闻资讯和文学小说是他们的阅读首选,热门且免费的阅读资源是他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8]。
2.3 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环境
面对信息环境与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互联网进入一个人人参与、应用即时的WEB3.0 时代,这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环境。第一,社交化阅读日益明显。数字化阅读通过多种媒体符号的呈现赋予了用户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大学生的社交式共享阅读增多,他们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分享阅读内容,建立或加入阅读社区,阅读的互动性增强。第二,阅读环境智能化。迥异于传统的纸质的阅读行为和环境,和在数字技术的强力驱动下,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数字和网络渠道获取信息,移动阅读几乎发生于任何场所的每时每刻;此外,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读者之间的交流,文本的再创造或改写,信息的云储存与读取,都是大学生阅读行为和环境的典型特征。
3.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精准信息推送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视域下,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的资源获取、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80%的高校图书馆已设立微信公众号,其中以211 高校、985 高校为代表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覆盖率为100%”[9]。尽管各个高校对微信平台的建设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微信平台在精准信息的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信息推送频率低,资源配置供需不平衡
用户是微信平台的客体,用户的数量和活跃度是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运营成功的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微信的服务效果及价值[10]。高校师生是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主要用户,他们对数字图书馆的文化产品和线上服务需求量大,这要求图书馆微信平台应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然而,面对师生巨大的信息需求,28%的高校图书馆每周平均推送3 条信息,每周推送不足2 条信息的高校图书馆仍占主流[11],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推送频率低,不能有效吸引用户对平台的关注,进而直接影响微信的使用粘度。与此同时,由于受纸质图书数字化的普及不够、已有资源的版权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微信平台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方面还不尽人意,知识资源输出效率偏低,造成图书推送流于形式,个性化、多学科性文化资源短缺,难以满足高校用户多元化的求知需求。
3.2 推送信息内容单一,用户信息反馈机制欠佳
高校用户由于学科门类、年级分布、知识构成、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作为推广数字资源的重要平台,理应为高校用户推送丰富的数字文化产品,但实际传播效果并不如人意。首先,微信公众号推送服务多数仍遵循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推送内容比较单一,以通知公告类(讲座、规章制度、活动预告等)和资源推荐类(图书推荐、数据库介绍等)消息为主,原创信息、个性化信息较少,缺乏自主创新性内容。其次,平台缺少对高校用户的划分,推荐的图书资源分类不明显,专题图书较少,难以吸引不同群体的注意力,用户流失严重。与此同时,推送的信息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为主,二维码、语音、视频资源应用较少[12],致使用户的阅读量和转载量不高。再次,微信平台的互动功能欠缺,与读者一对一的实时交流互动不足,导致用户与图书馆的反馈机制欠佳,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面向用户的精准化服务。
3.3 个性化服务功能欠缺,平台建设亟待优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图书馆微信平台是高校数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整合的载体,它既能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又能传播丰富的文化信息。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基本是千人一面的服务模式,功能简单亟待完善。其不足主要表现为:微信以馆藏资源查询为主,缺少读者导航服务;个人业务很多只局限于实现借阅查询和图书续借功能;信息的处理功能仍停留在简单的转发、公告、通知阶段,嵌入式服务功能较少,尚未充分发挥微信具有的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作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面临资源利用上限的瓶颈,因而,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建设亟待优化。
4.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构建精准信息推送服务的路径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服务,实现个体自主阅读与即时分享阅读为一体,是深化图书馆“以读者为本,个性化服务”的体现。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将微信平台的优势与图书馆功能深度融合,拓宽服务渠道,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精准化信息服务,从而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
4.1 整合阅读资源,精准对接文化主旋律
阅读资源是微信平台的核心部分,部分高校图书馆尚未充分利用相关的文化资源,信息推送频率低,这势必影响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整合文化资源,将先进、健康的文化内容作为导向,以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首先,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加强与数字资源服务商、新媒体发行单位、文献供应商等部门的合作与项目协作,重视网络资源的采集,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其次,针对精准服务目标,加强对重点学科的文献征集和购买,推进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实现沙龙讲座、展演展览、培训交流等资源数字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创新。再次,加强对网络文化环境的治理,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大力弘扬彰显时代精神和文化主旋律的文化作品,充分发挥本馆的特点和优势,创新传播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4.2 划分用户群体,进行个性化资源推荐
个性化资源推荐是图书馆精准信息推送的前提,划分用户群体有利于图书馆将文献资源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缩短用户检索信息的时间,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高校图书馆面向的用户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因而,针对学生群体,微信平台在设置服务项目、发布信息内容时应根据年级、专业、学历、国别等基本特征将大学生群体分成若干精准服务子群,深入挖掘和分析不同子群的阅读兴趣和信息需求,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和专业课知识。同时,精准把握大学生周期性流动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螺旋式循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降低图书馆服务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群体,他们相对稳定,平台推送的信息可以按学科背景、科研项目、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分类,及时跟踪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前沿动态,适时补充、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方法,点对点为科研用户提供文献检索、决策参考、信息咨询等精准服务,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值。
4.3 完善图书馆与用户的沟通机制,构建多元微信服务模式
加强图书馆与用户联系,构建多元微信服务模式是拓展和延伸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的重要途径。首先,改变微信平台简单的图文编排模式,充分利用H5页面、语音、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用户状态可视化,帮助馆员更好地与用户交流互动,从而针对性的根据用户行为制定服务方案,健全和完善用户反馈机制。其次,优化菜单功能模块,采用链接网页、内嵌小程序、智能互动等方式对平台进行开发运用。例如,在“我的图书馆”中增设借还微提醒、预约线下专题讲座、馆际互借图书、查看阅览室人员拥堵状况等个性化模块,从技术上有效提升用户使用的体验性和便捷性,加强微信服务平台的吸引力。再次,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本馆特色资源优势,将原有的深度阅读内容微型化处理,打造短小精悍的微课堂、微沙龙、微书评等微服务模式,为用户开展校内精品课、图书资源推送、即时信息互动等微信服务,使用户享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直接、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契合微时代用户的微深度数字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