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群体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

2019-02-22郭伟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毕业生院校

郭伟平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郑州 450121)

1999 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扩招政策,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幕。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的人数连年翻倍,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随之激增,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新时代经济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这使得非正规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一种重要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在缓解我国目前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现状

(一)非正规就业概念

“非正规就业”最早起源于国际劳工组织(ILO),一般被称为非正规部门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非正规就业”是与传统的正规就业相对应的概念,最早是指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量的从事低收入、低报酬、组织性和结构性不完善的小规模的生产,这种生产形式是与西方发达工业经济中就业形式不同的一种就业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城镇下岗职工与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学者把非正规就业概念引入我国。后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连年上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传统的“正规”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连年下滑,而流向弹性就业、自主创业的“非正规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则逐年上涨。

(二)河南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是指高校学生毕业后没有签约传统意义上“正规”就业单位,而是选择个体经营、自由职业、临时工等方式来获得经济收入,他们的档案以及户口存放在学校或人事代理部门,工作流动性较大。2012 年,根据麦克斯公司公布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年度报告》,河南省地方高校毕业生中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1豫,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则高达4.1豫,除了自主创业,到私营企业工作、自由职业者的人数比例上高职毕业生也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

2018 年8 月,笔者对河南省8 所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在820 位毕业生调查对象中,除去已升学、备考、正在寻找工作、暂无就业意向的310 人,剩余的已经就业的510 个样本中有198 位调查对象选择了非正规就业岗位,比例为38.82豫,超过了三分之一,可见高职院校非正规就业群体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问卷调查中,这8 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地域大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尤以留在郑州比重较大,而且非正规就业的专业相关性较差,完全对口或基本对口率只有20豫左右,究其原因在于非正规就业的学生首先解决的是先就业的问题,对就业岗位是否与专业相关则不太看重。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原因

相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他们文化基础起点低、专业知识薄弱,但是劳动技能强,动手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快,更加适应于自由职业与个体私营公司的要求。

(一)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层次低、基础知识薄弱等缺点,很多正规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只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另一方面,非正规就业市场可提供的岗位可以满足很多无法在正规就业市场上就业的劳动者。因此,虽然非正规就业缺乏社会保险、职称评定、档案管理等相应的社会保障,但非正规就业仍然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缓冲地带。

(二)喜欢自由灵活的工作环境

正规就业的部门相较于非正规就业部门,具有管理较严格、制度条款多而严格、晋升渠道与时间窄而长,而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工作时间具有相对的弹性、制度条款灵活度较大、晋升的渠道与空间宽而短。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层次低,但是就业观念较为灵活,虽然非正规就业缺少劳动法的保护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还是愿意选择灵活、自由的非正规就业工作环境。

(三)受到家庭与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调查表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大多数身边有亲朋好友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他们对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前景、职业类型、存在问题等认知更加清晰,在他们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易接受非正规就业形式;另一方面,受到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与支持,高职毕业生更容易获得非正规就业方面的资金与理念的支持与提携。

三、制约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原因的分析

从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可以得出,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还是偏低,究其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学生本人观念三方面。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现行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于传统的正规就业需求,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方式的进一步调整,出现了非正规就业方式,这种就业方式对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已经根据非正规行业特点调整与完善了一些劳动保障制度,但劳动人事制度仍然存在着的城乡二元分离的问题。毕业生选择非正规就业之后,面临诸如社会保障不完善、户口解决不了等诸多问题,非正规就业部门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

1.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现存的劳动关系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主要是根据传统的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制定的,对于非正规就业这类就业形式没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了非正规就业部门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非常的脆弱。现存的政策法规对非正规部门的劳动用工行为、非正规就业者权利、权益缺少法律的依据,使得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权益处于“真空”地带,不受法律的保护。根据笔者调查,我省非正规就业高职毕业生大多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缺失。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劳动权益包括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法律的保护,这严重挫伤了高职毕业生去非正规就业部门的积极性。

2.社保不完善。随着非正规就业群体逐步扩大,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措施还未真正建立起适应非正规就业、灵活有效的失业、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等制度,尤其是户口问题更加凸显,无法满足非正规就业发展要求。因此,高职毕业生内心深处对于非正规就业的“非正规”性更加扩大化,阻碍他们去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

(二)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对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引导上相对积极,但是本身也缺乏对非正规就业的跟踪调查,存在对非正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非正规就业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1.非正规就业培训缺失

河南省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课程,但是课程只注重于课本知识而脱离了实际。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非正规就业率较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非正规就业引导与教育上也较积极,但非正规就业指导并未形成完整体系。比如一些学生毕业应聘自由撰稿人、网络设计开发员、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广告设计等,这些非正规行业看似简单,其实涉及教育、数理、管理学、法律法规、工商税务、电脑操作等多项专业领域知识,知识复合程度较高。学生们期待能通过参加一些课程或者讲座来提升自己的非正规就业技能,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不开设此类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学生即使有非正规就业意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就业实践,最终被迫放弃。

2.创业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使得很多高校提倡创业创新教育。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由于缺乏对创业创新教育系统认识,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缺乏与市场需求相联系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没有真正把创业创新的内涵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学生本人的观念

1.认为非正规就业等同于非正式就业,期待正规就业

目前整个社会仍有一些传统观念把非正规就业等同于“非正式”就业,大学生们既然通过高考挤进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就应该毕业后进入传统的就业市场,比如企事业单位。这种观念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使得他们对非正规就业认同度低。他们认为从事非正规就业就跟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这样的“打工”群体一样从事相同岗位的工作,他们认为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国企这些正规就业部门,才意味着端起了“铁”饭碗,以后衣食无忧了,持有这些观念的学生忽视了劳动的本身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2.职业素养与能力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任何一项职业都涉及计算机知识、管理学、法律法规、外语、营销、写作等各方面的复合职业素养,这些是从业者的基本技能要求。就业能力不仅仅指专业基础知识与工作能力,还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修养、责任感。如今“90 后”的高职生受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不太注重提升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而是热衷于考取各种资格考试,很少关注整个社会职业发展动态,对自己没有一个全面的职业评估和规划的意识,没有根据“人职匹配”的原则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根据“趋金钱化”原则来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因此,这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四、提升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对策

为缓解目前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非正规就业必须与正规就业相互补充,这需要政府、学校与学生三方面的合力。

(一)政府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

各地政府应该自上而下的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大众扭转非正规就业即非正式就业的错误观点。

1.建立与完善相关的非正规就业的法律法规

目前现行的劳动法条款基本上是以正规就业为参照标准,而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决定了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不适应非正规就业的需求,非正规就业的灵活性、多变性要求建立一种灵活的、多层次的、可操作性的劳动关系制度。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调研现行的劳动和保障法律法规,对其中不适合非正规就业特点的条款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修改后的法律法规既能符合正规就业的特点也能适应各类非正规就业特点的法律法规。

其次,政府要保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不可挑战的法律性,明确非正规就业的合法形式与适用范围,切实能发挥约束性,能真正的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正当权益,使非正规就业群体在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能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建立健全立体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部门要大力构建立体式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的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岗位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首先,要打破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局限性。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同省份、地区、行业之间存在不连续、不对接的壁垒。政府要健全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连续性,解决非正规就业者因离职或跳槽等正常工作流动造成的原有社会保障失效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其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目前我国政府也在逐步取消户口与一些相关经济或非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调整因为户籍制度而对我国人才流动、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能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享受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权益,让非正规就业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自己打拼多年、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地与生活地顺利落户,享有同城市居民相同的户籍待遇。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

跟一般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教学的培养目标上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复合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流向非正规就业部门的相对于本科生更多些,因此,高职院校要更重视非正规就业的引导与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大力加强非正规就业培训的能力

针对非正规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能力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非正规就业技能,提升终身职业素养,提高非正规就业率。首先可以通过多形式的校内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能力,如可以组织与举行各专业的技能实践大赛,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与技能,形成“以赛促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教育学习氛围。

其次建立校内与校外的就业实训基地,通过校内专业老师与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企业中的专家来给学生亲自传授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使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走向社会,真正了解与掌握市场前沿的专业技能。

2.积极扎实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高职院校要积极扎实地开展非正规就业的引导和教育。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转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念,到真正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上去。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加大非正规就业教育指导,让学生真正了解非正规就业市场,认识到非正规就业已经与正规就业成为就业市场的主要力量。

其次根据国家的政策,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开设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让大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成为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多途径活动,提升创业教育的内涵,如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来演讲、组织校友论坛、开展成功企业家讲座、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励与倡导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3.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要想真正地促进非正规就业市场的繁荣,除了政府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之外,毕业生本人必须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①树立正确就业观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一定要转变旧观念,打破固有的思想,确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环境与就业环境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就业态度,认识到只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市场,可以先就业,即先选择好就业、要求低的就业岗位,先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社会经验,为以后追求更高的平台打好基础。高职生要在入学初,学好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自我的性格与爱好,根据自己的专业,给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

②加强自我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加强本专业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生要想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不落后,必须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学生还要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言语沟通、管理、协调、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身体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毕业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实践操作技术,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有着准确的认知与判断,才能在严酷的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毕业生院校
社会保障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社会保障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