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探索

2019-02-2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文明体系

吴 杰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苏州 21501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作为教育理念,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生态型人才。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透析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校已开设相关环境保护专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环保等理念逐渐渗透面扩大,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发展也相对较为滞后。综合而言,高校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尚未完善,无法满足生态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以及活动的组织、开展均尚未规范,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对生态文明的基本认知存在脱节的现象。

(一)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

许多高校虽相继开设生态文明相关专业,但相比于高校其他专业地位仍有待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高校将传授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当做是对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正确认知。在开展教育过程中,通常会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影响,过于重视知识内容传授。许多高校缺乏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且部分已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模糊,缺乏系统性教育,较为随意的教育模式,对高校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所体现出的生态文明意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均较为滞后。

(二)生态文明教育受到制约

当前大部分高校均将学科进行文科、理科和工科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开展生态文明公共教育课程时,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带来了一定阻碍,也是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始终没有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性因素。目前生态文明教育仍然是高校的公共教育课程,尚未被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甚至许多与生态环境无关的专业,并未开设相关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且在一些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以偏概全,知识体系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知识内容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是生态环境危机以及恶化情况,没有为学生讲解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整体教育内容较为简单,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过多的理论说教,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缺乏创新和有效评价。

(三)学生实践转化能力较弱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态文明教育后,基本均以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然而无法有效的将情感意识和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存在意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方面,高校学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例如,许多大学生脑海中均存在不能乱丢垃圾,以及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但在实际活动中,仍然存在乱丢垃圾、使用一次性用品以及浪费纸巾等情况。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存在消费理念和行为脱轨的行为,例如,购买自己经济能力之外的奢侈物品,甚至不惜借钱、向父母要钱等过度消费行为。高校学生是消费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自然,这些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会对社会资源及资源环境带来影响和压力,对生态文明保护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类文明建设体系重要构成

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带来巨大影响,以及不可承受的严重后果,生态文明不仅是单纯的环境保护,同时直接关系到人类共同利益。因此,不断强化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提升其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需要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支撑。通过在高校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社会及生态环境培养和输送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生态型人才。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内容,也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关键,高校学生是国家的后备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能够进一步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开展。

(二)高校学生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判断能力,认知水平也相对较高,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塑造性较强,在此阶段强化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对大学生成长及日后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分支,实现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生态型大学生,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将会带来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敬畏自然规律以及生态的思想观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对高校培育素质型人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时代和国家发展的现实呼唤

基于当前我国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的关键性因素,则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导致匮乏的问题,也充分体现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国家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高校应立足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自觉承担新一代青年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在生态问题上均呈现出不同特征,因此,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结合地区特点、国家实际情况。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应深入探索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牢牢抓紧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机遇,将生态文明理念与人才培养相融合。生态文明的内涵则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高校大学生所面对的通常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因此,只有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要素

(一)核心要素基本构成

第一,生态环境现状。环境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要素,不仅是我国的环境情况,同时包括世界的生态环境情况,都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可能性,使高校大学生能够了解生态环境的最新信息,不断强化其正确的生态认知,同时让高校每个大学生,均形成生态忧患意识。第二,生态文明理念。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理念才能切实促进高校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大学生良好协调环境与自我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中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安全、道德、消费均应成为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三,生态环境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为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保驾护航,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同时,完善的法律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产生责任感,进而自觉承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将生态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充分利用,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框架。

(二)教育实施遵循原则

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实施,首先,应统一推广教育与全程教育。应进一步拓展教育体系的覆盖面,使每个高校大学生均能够在内心中形成生态文明理念,进而促使每个高校大学生均能够自觉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用实际行动履行生态文明的责任。与此同时,注重推广教育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全程教育的辅助效应,使生态文明教育全面覆盖,强化高校生态文明意识。其次,应统一系统教育与个性教育。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专业教育、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中,重视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育体系的适应能力,进而契合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最后,应统一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实施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则是在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拓展平台,保证教育目标能够做到行之有效,不断强化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力。

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构建路径

(一)强化生态文明教育重视度

高校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获取的主要阵地,生态文明教育应贯彻落实于课堂教学。一方面,高校应陆续开设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念作为课堂主题内容,借助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渗透和传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实际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态文明观念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应成立生态文明相关社团,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态文明保护参与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座谈会、讲座以及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均是帮助大学生将理论外化的重要途径。

(二)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

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影响逐渐扩大,因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进而切实革新高校师生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的优势,倡导高校师生节能环保,调动高校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共同构建节约型校园。同时高校社团也具有良好的辅助功能,可成立节能环保志愿者小组,一方面传播节能环保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激发高校学生的节能环保参与积极性,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可建立高校生态文明基地,给予学生良好的体验机会,高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定期进行基地考察和学习,通过切实的体验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并且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对促进高校整体生态文明进步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单纯依靠理论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实践是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实践能力。通过切实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质内涵,认识到目前国际生态危机的严峻性,积极投入生态文明保护行动中。在校园中举办环境保护活动,禁止乱丢垃圾、践踏草坪,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频率,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携带物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些活动内容能够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使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产生认同感,并明白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未来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同时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也受到一定阻碍性。因此,高校可以从核心要素基本构成、教育实施遵循原则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强化生态文明教育重视度、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等路径,实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文明体系
请文明演绎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漫说文明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