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音乐教师伦理素养培植谫谈

2019-02-22刘明一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素养

刘明一

(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当前中国音乐院校已建成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以培养各类音乐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其中包括培养高级音乐人才的、系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音乐学院、师范院校的音乐系(院)、部分综合类院校建立的音乐系,以及各类艺术高中、艺术职大等,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在伦理素养方面的培养上存在着问题,随着20 世纪末以来高校的扩招,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传统音乐人材培养模式的弊端

(一)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忽视对人才的通识教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在建国之初借鉴了原苏联的培养模式,注重高、精、尖专门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确实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专门音乐人才,但却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事实上,这也是我国难以培养出世界一流音乐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但在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这一模式却得不到改善。音乐院校附小、附中、专科再到本科,“一条龙”式的专业化道路仍然在走着“老路”,学生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训练上,忽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在上了大学之后,学生继续学着更加专门、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与国外注重通才教育、有着一流师资、设备的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素质还是专业素养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音乐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道德失范现象。当前由于在音乐人材的培养体系中缺少专业伦理的相关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一是流行音乐创作、表演浮泛、肤浅的问题。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为追求利益,创作中追求“短、平、快”的创作,模仿流行的风格,而在表演中,表演者也在利益的驱动下模仿流行明星的打扮和唱法,因而在流行音乐中出现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忽视了音乐生产创造性的本质情况。二是在音乐传播中存在不尊重版权的问题。在数字音像出版物为主流的今天,盗版现象逐渐消失,但随着网络p2p技术的兴起,非法下载、复制和使用数字音像制品现象日渐猖獗。没有强大的市场回报支撑,音乐制品缺少大量的投资,必将导致音乐产品供应不足和原创音乐的减少。三是音乐教育收费过高。音乐专业教育的收费高是我国音乐教育中普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会阻塞许多有天赋但家境贫寒学生的音乐之路,这也必将不利于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四是音乐生产者求名不重誉的问题。目前在音乐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和出了名以后不顾名誉的现象存在。音乐界通过不顾廉耻的“炒作”而出名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出了名以后为保持名气而继续利用自己的丑闻炒作自己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当然也存在成名者为求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名誉作虚假广告的现象。

从上述传统音乐人材培养模式的弊端分析来看,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迫在眉睫。

二、提高音乐从业人员伦理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音乐产业在大起大落的互联网时代带动着千千万万的音乐从业人员不断变化、求新,以谋发展。但需注意,“互联网+”时代变化的是发展平台,不变的主题是如何把音乐内容做好,传承下去,这需要未来音乐从业人员在校期间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伦理素养,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推动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音乐是人的音乐,是社会的音乐,它自产生以来就深植于社会伦理之中,任何时代的任何音乐作品无不与一定的时代、民族、阶级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背景相联系,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与社会功能。”[1](p205)在互联网+时代下,音乐活动有着影响范围更广、推送速度更快的特点,因此其产生的能量也就更多。音乐从业人员作为音乐作品创作、表演和推广的重要载体,此时也承担着用音乐形式反映社会现实、传达时代精神的重要任务,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也会乘机滋长蔓延,侵蚀音乐界,娱乐至死、利益至上的不道德风气已然成为影响音乐事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对音乐从业人员进行道德规约、提高伦理素养成为推进我国音乐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有利于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当前,音乐产业各种新形式的运作方式带来的新变化,需要音乐从业人员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面对音乐商业化的新发展,可能一方面产生了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比如,创作中出现的为了金钱创作格调不高的流行音乐,演出中“媚众”“假唱”,传播中出现的伪劣假冒的音响制品现象等等。这不仅扭曲着一些人的灵魂,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协调,而且严重地制约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开展音乐职业道德教育,抵制音乐产业的不正之风。因此,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规范音乐行业道德,才能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提高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有利于音乐生产者自身发展。加强音乐从业人员的伦理素养也是音乐工作者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习惯,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业务技能的钻研。此外,音乐人材对于音乐道德的恪守,也使得其本人在音乐产业中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其顺利地在艺术道路上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和音乐从业人员受大众关注的特性,使得人们往往更注重艺人的道德与操守,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艺人往往为人们所尊重和景仰,从而引起更多的人更多地关注他的作品,延长了艺人的艺术生命。

三、提高音乐从业人员伦理素养的现实途径

音乐从业人员要形成正确的音乐道德意识,首先要弄清音乐道德的概念,即何谓音乐道德。王小琴指出,音乐道德是指音乐各主体在音乐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作为道德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它是音乐活动和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需求的属性和品质。[1](p29)

作为未来音乐方面的从业人员,首先也是社会的人,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一样,应该是道德的人。一方面,由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音乐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的人,必然要有劳动、学习、工作、交往等活动,要面对不同的问题和问题当中的道德选择,如理想、爱情、婚姻、家庭、前途、命运、公与私、苦与乐、荣与辱、名与利、美与丑、生与死等等;另一方面,音乐从业人员作为道德的人,由于其职业特点,其道德意识的形成与道德要求有也存着特殊性,如何家颜所言:中国自古以来的音乐人,其所追求的崇高艺术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道德,它绝不是谁的说教,更不是谁制定的条文,当然也不是谁在一夜之中的顿悟和觉醒。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艺术进步的必然需要,更是职业音乐人理应担当的社会历史责任。音乐本来就是一门与道德相通的艺术,其行业特点决定了道德主体需要更为自觉的道德意识水平。

(一)大力培养音乐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互联网+”时代下,音乐生产仍然是要通过“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塑造人”,从而达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这就要求音乐从业人员明晰以生产、传播符合社会精神需要和蕴含丰富时代精神的作品为已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投身音乐事业,自觉发挥音乐“扬善抑恶”的引导作用。历史上曾被公认的优秀音乐作品已向我们证明,那些具有时代音乐特色、蕴含丰富时代主题的作品更能成为符合人民需要的作品,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如王小琴所说:音乐是社会兴衰的真实写照,具有生命力的音乐必定是与时俱进的音乐。[1](p83)我国抗战年代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救亡思想;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那激昂奔放的旋律让多少仁人志士斗志昂扬;感悟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更是凝结了许许多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艺术家,这首歌曲传遍了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真正代表中国人心声和记录一个时代风采的歌曲……,这些音乐作品无一不是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和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作品,其中承载着音乐从业人员高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培养音乐从业人员树立崇高的追求精神。物质生活是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互联网+”时代下,面对不同形式的利益诱惑,音乐从业人员要把握职业原则,切忌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并不是人生内容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因为就其音乐行业本身来说,其创作过程就是围绕着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从业人员主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对其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小琴所说:“任何人在创作音乐时,并不需要他用音乐公开表达对社会状况的关切,但他的音乐始终无法脱离创造他的那个社会的烙印,他所创作的音乐也将关系并影响到其后代的意识、情感和行为。因而创作者的人格与精神追求显得尤为重要。”[1](p139)音乐人材如果只满足于物质追求,没有精神追求,沦为经济动物、金钱的奴隶,那将是十分可悲的,作为未来的音乐从业人员,音乐从业人员要具备高尚的精是神追求,正确的观念应是用高尚的精神对待物质生活,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

(三)培育音乐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音乐可以称作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被一切人理解。音乐使用有组织的乐音,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通过音乐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使人们认清自己目标理想的体系。因此,就音乐本身来说,它就是熏陶人们道德素养的一种途径,那么,作为音乐的创作者的音乐从业人员就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将正确的道德意识植入作品,影响受众。这需要音乐从业人员本身通过采取有效的修养方法,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除了经常向行业内的道德模范学习外,还可以通过高度自觉的修养意识不断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究其方法如下:第一,可以采用学思并重的方法,虚心好学,独立思考,能够辨别善恶,学善戒恶,涵养良好的德行。第二,采用省察克治的方法,经常在从业过程中反省自己,以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和念头,并及抑制和克服。第三,要慎独自律,即使没有他人监督和知晓的情况下做到遵循道德规范。第四,注重积善成德,使自身不断积累善行和美德,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第五,采取知行统一的方法,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合起来,方能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恒定的道德品质。长期坚持以上修身方法,使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职业道德,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对工作尽职尽责,让音乐发挥效能,塑造崇高的灵魂。

结语

总结我国当前音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其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原因。从整个社会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使人们重视利益而忽视道德,就音乐生产内部来说,中国的音乐生产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与新的领域,而对于这些情况和领域的道德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大,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我国音乐生产的发展,同时由于音乐生产的特点和其伦理功能,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因而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音乐生产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有音乐伦理来制约人们的音乐生产行为。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素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