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2-22马雅玲
马雅玲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并以此作为推进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认真梳理和分析传统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公共基础课运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考探究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课堂,亦应认真探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高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传统公共基础课教学及其教学模式的缺陷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9月8号《人民日报》撰写题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被认为是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他认为,课堂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的主渠道。与现代课堂相比较,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难以破解。往往表现为教师用事先预备好的备课教案,面对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学生反复讲授相同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既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有所突破,也无法获得我们社会所期许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二是满足不了广大教师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不断准求的职业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书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和思想,塑造灵魂和生命的时代重任。一个具有理想和信念、丰富而渊博知识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和理想的答案,教师自然会得到一种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传统教学的课堂只有20%的同学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80%的同学发呆、无所事事、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等。
目前,我院公共基础课堂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记笔记,教师制定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制作试卷,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意愿被动的参加考试,并得到一个及格或者不及格的考试结果。这种课堂教学是大学中最常见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其明显违背以人为本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刀切”,往往忽视了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挫折,这种教学模式中也会使智慧超群的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性方面收到压抑和约束。因此,必须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混合教学模式,即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里的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利用蓝墨云班课信息技术,主要是基于移动网络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即时反馈教学互动的客户端App,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授课。
二、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学习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普遍存在过于依赖网络的现象。他们乐于随时随地运用移动工具上网查找喜欢的物品,当遇到任何问题善于在再网上寻找答案;喜欢在网上阅读、浏览感兴趣的资料.涉及的内容广泛多样。二是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张扬,喜欢自我表现,自我意识较强,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在网上与人交流沟通,学习方式倾向于直观性,不乐于灌输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且高职学生因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擅长于用眼看和用手做,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三是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情绪化现象。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下功夫深入钻研较深的课程理论知识,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知识学习积极性较高等。基于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上,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特点,采取学生感兴趣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容易使学生接收和欢迎。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移动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和高职学生心智成长规律,应及时应用普及。
移动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具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既有助于促进教师传授知识的有效性,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针对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手机为学习工具,符合学生生活习惯;改变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离不开手机大现象。二是系统功能简单方便,符合学生学习习惯;适合学生的移动学习。克服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畏难情绪。三是互动评价及时明确,符合学生心理习惯方面希望被关注的情况;四是资源展现形式新颖,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方面喜欢看图或视频等。总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移动信息化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要把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就要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大学生基本都拥有了电脑和智能手机。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既具备条件上的可能,也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开展起来方便快捷。效果也是可期的。
(一)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策略
高职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逃课),课后不实践,学习不主动,方法很落伍等。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反思:一切围绕教,很少关注学,除了满堂灌,还能干什么?信息时代的问题,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蓝墨云班课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最便利工具。在翻转课堂上,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课堂)和知识内化(课外)的形式受到了颠覆,且课堂上具有多样化学生互动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正如一位教授对此评论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好教师,翻转课堂不会真正确保有更好的学习成效。如果你不做一些补救措施,它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二)根据课堂教学阶段选择策略
蓝墨云班课主要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巧妙地将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蓝墨云班课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的手段得到掌握,并达到融会贯通, 突显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提升课堂育人效果的目的。
1.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在创建的云班课中可将需要学生预先了解的知识内容制作成课件、视频、微课、图片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源库中, 通过推送班课通知提前告知学生本堂课的课程安排,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云班课资源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时使用。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后.在学习平台上,学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也可适时地加以提示及引导.或将同学们在线上就某一个知识点或者讨论题、或者重点、难点等的讨论情况,分类收集、总结归纳后植入到课堂相应的教学之中,这样,既加强了师生的沟通交流,也促进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思所想,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课堂教学
一是课堂签到。运用蓝墨云班课的签到功能, 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一键签到”, 既迅速快捷的完成课堂考勤, 又一改传统课堂点名的冗长费时,节约了课堂时间。
二是课堂讨论。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关学习内容列成提纲并发到班级“任务小组”之中, 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学习、讨论归纳所学课程的重点, 再由个“任务小组”之间完成互相点评。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达到了互学互鉴, 补缺拾漏, 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课堂评学。利用云班课的班级“任务小组”“答疑讨论”“头脑风暴”“测验”等课堂互动形式,开展生生互学、师生互评, 并采取点赞、加分、给经验值等个性化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达到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练习和提高的目的。
3.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巩固和知识拓展。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或多或少的存在没有全神贯注的听懂、或者漏听、或过后又遗忘等现象,主要通过课后的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增强记忆的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其教育教学不能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要认真领会国家教育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新思维,凝练课堂教学新模式,合理运用网络媒体,完善线上线下信息化“教”与“学”,不断提升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