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重塑
——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2-22刘晶
刘 晶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6)
于一所大学而言,大学精神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其基于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塑造和弘扬大学精神,对于培育和提升大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近些年,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不少的高职院校在硬件上有很大的投入,但对校园精神文化的重塑不够,特别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如何培育新时代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现状
1. 时代性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高校中,在广大青年学子间,倡导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担新时代的责任使命,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鉴于此,大学精神的主要呈现方式——高校校训,应该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高度凝练于浅显易懂、鲜明易记的简洁字词组合之中,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陕西交院”)为例,其已有校训为“严谨、求实、勤奋、创新”,该校训时代性不足,对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体现的不充分、不完全,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对以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精神进行重新建构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2. 行业特色不鲜明
根据对全国900多所高校校训的统计,词频最高的五个词组分别为:博学、厚德、笃行、求实、创新。 陕西交院已有校训“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占据了其中五分之二。该校训既可适用于本科院校,也可适用于职业院校,没有充分体现出交通行业特色,也可以被其他行业院校所采用。它仅发挥了其作为校训的形式,无法体现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个性特点,从而也无法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功能。
在新时代背景下,紧紧抓住国家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这一重要论断的历史机遇,对已有校训进行修订,突出个性,找准定位,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训,让校训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和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精神的重要背景。
3.难以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灵魂作用,其以简短的字词反映大学精神,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卓越品质。因而校训必须具备对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教师授业、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导向激励作用。而陕西交院已有校训内容较为单薄,在办学理念方面无法起到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另外,陕西交院现有以“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为内涵的“铺路石精神”来源于交通行业一线,是由公路人长期以来通过实践积累的方式自觉形成的,其形成与交通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生产方式紧密相关,是公路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阵地,首要任务应当是帮助广大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结合既有的行业精神,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进行凝练应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量的问题。
二、新时代为大学精神的重塑提供了时代语境
1. 新时代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作出了“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的明确要求。
从国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指引当中可以看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淬炼精湛的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车之双轮,掌握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鸟之双翼,“德、技、知、行”四种优良品质和素质,对于新时代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涵养是并重并举、不可或缺的关系,为各院校响应党和国家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凝练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建立了新理念。
2.新时代为交通行业发展提出了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等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网络化运行达到新水平,“复兴号”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等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引领世界潮流,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实现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意义十分重大。交通运输部紧紧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着力架好交通强国的“四梁八柱”,建设“八大体系”的具体举措。从行业背景上看,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国家战略提出,为行业院校的驶入发展快车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凝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3.新时代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无论从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指引的层面上,还是从国家对交通运输领域战略部署的层面上看,都为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一轮综合交通大发展、大建设的大背景下,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势必都要进行调整,从而为国际国内各种所有制综合交通类企业培养建设、管理、运营全覆盖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仍然沿用旧有校训,沿袭旧有行业精神,就显得针对性和号召力不强。用以校训为主要代表的大学精神引领师生自觉养成“德、技、知、行”四种优良品质和素质,正是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思路。
三、新时代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围绕新时代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课题组通过一年多的全方位研究,最终将陕西交院大学精神核心内涵凝练为“德技并修、交融成才,知行合一、通达天下”。新的大学精神核心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蕴含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与青年学生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学术、知识不能只是在嘴上,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德技并修”引入校训,与“交融成才”组合成校训的第一层价值指向,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基本方法、根本途径和发展方向、追求目标;将“知行合一”引用进校训,与“通达天下”组合成校训的第二层价值指向,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赋予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实现过程、实践要求和教学特色、成果体现。
2.彰显民族精神
“德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臻于圣人之道的最基本的两个奋斗目标,其中的“以德立身、以德修身”是基础要求自不必说,将“技”与世间“大道”相提并论也是核心思想之一。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所以说,“德技并修”充分体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精髓所依。
“交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最和谐、最吉祥,也是最具有良好发展趋势的寓意。经过先贤数千年的不断实践,“交融”逐渐具备了“德行与学识交相辉映,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之意,所以说,“交融成才”充分体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
“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始于《尚书》与《左传》,《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知指认知或良知,行指行为、行动。所以说,“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了弘扬民族精神的遵循所指。
“通达”是中国传统教育学中大学育人的最高标准、教师教学的最高目标、学生学习的最高追求。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所以说,“通达天下”充分体现了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所向。
由此可见,用“德技并修、交融成才,知行合一、通达天下”作为校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积淀。
3.凸显办学特色
“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统一的价值追求,“交融成才,通达天下”则是交通类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直接展现。“交”“通”二字鲜明地显示出了学校校名的标志词语,以及学校深厚的交通行业背景、完整的交通专业体系。“交融成才,通达天下”八个字将学校的大学精神和交通行业精神、交通企业精神紧密融合在一起,学院不仅要培养出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优秀人才,而且每一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都能践行学校的校训,让国家的铁路、公路通达到最偏远的乡村,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让中国人建设的铁路、公路“通达天下”,从而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让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真正变为现实。
4.昭示价值传承
以“德技并修、交融成才,知行合一、通达天下”作为校训,蕴含了校训内在引导和外在规范两种形式的作用。“德技并修、交融成才”构成了了第一层价值指向,“德技并修”是育才方法,“交融成才”是育才目标,“德技”与“交融”的前后呼应,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要求师生树立远大革命理想,铸就高尚道德情操;修炼精湛技术技能,丰富深厚学识基础,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成为忠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之人。“知行合一、通达天下”构成了第二层价值指向,“知行合一”是育才途径,“通达天下”是育才追求,“知行”与“通达”的前后呼应,明确提出了实干兴邦的要求,要求师生善于践行工学结合,勇于大胆实践创新;涵养精忠报国精神,培养兼济天下情怀,努力成为为国家和社会奉献才智,以己之才服务人民、助力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技并修、交融成才”与“知行合一、通达天下”之间的起承递进,体现了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培养交通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勤于学习思考、勇于实践创新的育才目标,而且文字浅显易懂,诵读朗朗上口,对未来的传承延续具备了标识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