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及利用原则

2019-02-22樊莉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价值旅游资源

◎樊莉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西智慧旅游研究所,河南三门峡472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在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驱动下,旅游业发展势头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统计表明,2017 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人数达50.0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661 亿元;入境游客13948 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34 亿美元;国内居民出境14273 万人次。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不仅要具备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对其科学地、创新地开发和利用。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资源却常常遭受盲目开发、错位开发、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大修大建、大拆大改,大量旅游产品低水平模仿,简单化、肤浅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倾向明显,使旅游资源的原真性遭受严重破坏。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规划管理不够科学、利益驱动机制不够合理、生态意识淡薄等,但根本原因却在于对旅游资源价值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旅游资源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但在开发、管理实践中,却常常为单一价值所支配而忽略其他价值,过分强调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难以处理好保护和开发、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的关系。遗产学界和文物保护领域对于价值类型和价值体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笔者拟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明确不同价值之间的合理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利用的原则,以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一、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朱畅中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价值表现在它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由它们综合组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的空间环境”,包括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游览观赏价值、经济价值。[1]卢云亭提出的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方法,认为旅游资源有“三大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2]谢凝高认为风景名胜区具有自然美学价值、自然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3]余欢认为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观赏价值。[4]上面所陈列的这些价值类型之间没有明确的层次,有的价值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竞争关系,对于如何协调实践中不同价值类型可能存在的矛盾,在进行价值排序以做出开发保护决策时难以起到指导作用,给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的热点和焦点是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对于经济价值的内涵,目前的观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旅游资源的货币化估算,其提法、内涵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常见的有游憩资源旅游价值、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游憩价值、景区旅游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或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总经济价值等多种表述,李丰生认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是指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效用的货币衡量”[5],万绪才等认为是指旅游资源内在旅游价值的货币化表现[6]。对于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构成,学者们倾向于将其划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其中利用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非利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5]随着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渐成常态,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深入对于建立旅游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后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意义。但过分强调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以经济价值统领全局,甚至直接将价值概念等同于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实践中,容易为单一价值所支配,容易造成过度开发行为的变本加厉,不利于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

综上所述,对于旅游资源价值体系的探讨尚未与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务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尚未提出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价值内容,对于不同价值类型的内涵缺乏准确地阐释。在多数研究中,价值探讨往往仅作为研究框架的必要部分被一带而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看都亟须构建完备科学的价值体系,明确不同价值类型的内涵和不同层次价值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更好地处理保护和开发、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的关系。

二、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

旅游资源价值体系的构建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价值类型的完备,是指充分考虑不同的价值维度和方向,而并非要求列举所有的价值类型,因为价值既是客观存在,在特定条件下有确切的内容,是一种事实的阐述,同时价值也是建构的,对不同价值主体有不同意义,处于变化之中;其二是探讨各价值类型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全面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开发、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对于价值体系的研究,遗产学界的学者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余佳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分为不可量化的存在价值和可量化的使用价值,前者又可细分为历史价值、文化审美价值、科研教育价值、情感价值,后者则可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和必要条件,而使用价值具有依附性和潜在性特征。[7]陈耀华、刘强提出了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价值是由本底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构成的价值体系,其中本底价值是其他价值存在的基础,包括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包括科学研究、教育启智、山水审美、旅游休闲、实物产出等,间接衍生价值包括产业发展、社会促进等。[8]这些研究构建的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同时探讨了不同层次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开发、管理等实务层面更具可操作性,颇具参考价值。

笔者在厘清旅游资源常见价值类型的内涵之基础上,进行整合、分层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彼此关联的、包容的旅游资源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价值、功能性价值和衍生性价值。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同一层次的价值类型是基本平行的,不会相互排斥,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不同旅游资源价值呈现及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但不影响其价值格局。

(一)基础性价值

基础性价值是指旅游资源本身所蕴积的价值,不管是否开发利用都客观存在。对旅游者群体的吸引力是衡量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和依据,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最重要的特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其基础性价值。基础性价值又可分为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1.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很多研究者称为艺术价值或艺术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是“与当下审美和艺术创作相关的价值取向”[9],或可解释为“艺术品所承载的艺术个性或特征”[10],主要用来评价人类在某一领域的创造与成果,难以涵盖自然赋存,例如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及其相互组合构成的自然环境;而且中国古代,人们与古迹之间存在诸多互动,产生了多种文学艺术作品,对古迹进行了阐释与再现,在其艺术价值上附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使其美学内涵较艺术价值所指的艺术个性或特性更加丰富,[10]因此,建议采用美学价值,既可统一表述,又能涵盖自然赋存和人类创造,还可以突出人的审美的、精神的活动及由此形成的丰富意象。

具体而言,美学价值主要是指旅游资源的形态、尺度、颜色、质地、样式、气味、声音、构成、意境、风情等感知方面的价值。几乎所有的旅游资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美学价值,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彩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而“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则再现了钱塘涌潮排山倒海的声势。

2.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一些研究者称为历史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一般是相对于“自然”而言,包含了艺术、历史、科学、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任意使用“文化”一词,对精准把握和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内涵并无助益,因此建议采用历史价值。

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源于时光的流逝并饱含过去岁月的信息,其“核心即是历史信息”[10],包含美学、科技、交通、宗教、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反映历史、证实历史、补正历史和传承历史”[11]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年代久远程度;反映某种历史实际;见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展示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等;在建筑史、科技史、宗教史、艺术史、交通史等某一专门史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包含33 处代表性遗迹,其中位于三门峡陕州区硖石乡的崤函古道石壕段是唯一一处道路遗存,是由车辙长期碾压和人工修凿而成,历史上著名的秦晋崤之战、杜甫《石壕吏》记述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时过境迁,古道虽已失去了通行功能,但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提供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独特见证。

3.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也被称为科学研究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后面几种称谓由于具有具体的指向而将其内涵框定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以偏概全之嫌,例如科学技术一般指由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发展而来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难以涵盖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因此建议采用科学价值,不仅可统一表述,而且内涵丰富、涵盖面广。

科学价值并非人类创造性、创造过程或科学技术发展与革新的实物见证价值,因为“如果科学价值只是一种实物见证,那么应该被归为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即从属于历史价值”[12]。科学价值主要指旅游资源的起因、形成和现状等所包含的科学内容和信息现今在探索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方面的意义[13]或工程技术方面的借鉴、参照作用甚至实用价值[12]。例如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梦幻奇景举世罕见,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 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滚的海洋。石英砂岩沉积于海岸地带,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这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向人们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在探索地球演化史方面有重要意义。

4.社会人文价值

我们借鉴蔡达峰论述文物价值构成时提出的“社会人文价值”一词[14],用以表征旅游资源的社会价值,其不同于部分学者将社会价值理解为使用价值的观点。

社会人文价值的内涵十分丰富,指的是旅游资源在反映生产生活、行为习惯、礼仪制度、情感信仰、民俗风情、重大事件与活动、重要人物与事迹等方面所具有的象征、纪念、展示、精神品格或其他意义,标志着一个群体的文化认同。社会人文价值一般而言会超越事物本身的属性,并非在其产生之时就已具备,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强调形式之外的价值表达。例如,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反映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交通、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长城逐渐衍化成“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15]的象征。

(二)功能性价值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营旅游资源是其“资源”属性的必然选择,因而对其功能性价值的思考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功能性价值主要是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应用属性,主要包括观赏审美、教育启智、休闲娱乐等。当然,旅游资源的功能性价值可能还包含其他类型,但笔者从价值体系的角度主要探讨概念的内涵和方向,不追求列举所有的价值类型,因为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利用目的、方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观赏审美

著名美学家叶朗指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16]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形态各异,“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或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舞蹈、园林、庙宇、服饰、烹饪、民情、风尚……为一炉”[17],其规模气势、构造布局、质地、色彩、气味、设计营造、装饰、风格、意境等展示出多样的美感,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或情绪上的感染力,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观赏、审美需要,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2.教育启智

旅游资源纷繁复杂的形态与现象,承载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丰富信息,能够为现实的或消逝的文明提供见证,是认识自然、体验文明的媒介和窗口,人们徜徉其中,可以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设计思想、工艺技术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认知体验和素质提升。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以独特的构思、巧夺天工的营造技法驰名中外,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外观与结构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体验其所代表的特定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环境、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经济状况等。而独特的地质地貌记录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等多方面的地球演化信息,可以丰富人们地质历史和环境变迁方面的知识。

3.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体验和追求。例如人们在登山、滑雪、攀岩、蹦极、漂流等旅游活动中愉悦身心、强身健体。

(三)衍生性价值

衍生性价值主要是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包括经济促进、社会带动、环境提升等。衍生性价值是以基础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为基础的。

1.经济促进

旅游资源的经济促进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产业结构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旅游资源所在地经济增长。二是“吃、住、行、游、购、娱”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逐渐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竞争氛围,而污染大、物耗能耗高的企业则逐渐迁离,有些地区培育新型产业,探索生态经济模式,将旅游业培育为新的主导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之路。例如河南省焦作市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曾以“煤城”著称,许多行业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煤炭关系密切。然而经过一个世纪的开采,其煤炭储量大大减少,“九五”后期,被列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焦作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转型之路。

2.社会带动

旅游资源的社会带动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间接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所在区域的知名度,有助于区域形象、美誉度、吸引力的提升;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优化文化、资讯、环境等相关要素的供给,旅游资源所在地政府进行较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秩序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改革、提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乡风貌;区域形象提升和旅游业的兴起,有利于开阔人们视野、提升居民素质、改善社会秩序、增加友好往来、加强科技文化交流等。

3.环境提升

旅游资源的环境提升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间接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在现代旅游业中,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和周围环境的吸引力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中,通过环境整治,加强环境保护,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提高公众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旅游资源价值的利用原则

旅游资源价值体系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基础性价值是功能性价值和衍生性价值的支撑基础,要严格保护;科学利用功能性价值,科学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科学发挥综合性的旅游功能;充分发挥衍生性价值,以促进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共生与进步。

(一)严格保护基础性价值

旅游活动是以旅游者在空间上的移动为前提的,而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吸引力是引发这一空间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旅游者群体的吸引力是衡量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和依据,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最重要的特征。从根本上来说,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群体的吸引力源于其基础性价值,因此在开发、管理中,基础性价值的保护居于核心地位,要严格保护,尤其是具有稀缺性、唯一性的旅游资源。

(二)科学利用功能性价值

旅游资源的功能性价值主要包括观赏审美、教育启智、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这些价值是以基础性价值为源泉和基础的,其利用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同时,这些价值又是经济效益最直接相关的部分,其利用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1.科学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不能沉迷于游道、公路、管道、电缆、索道、水库、酒店、电力、通信线路等工程建设,不仅破坏了景区环境,也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例如重庆大足石刻在开发过程中建造大量住宿、餐饮、娱乐设施,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导致风光严重受损,大量石刻造像风化损毁。

旅游资源开发不能执着于景观复原与重建,一些旅游资源具有低景观性,在重建、新建过程中,一方面缺乏严密的考证与论证,凭空臆造,一方面盲目采用现代的工艺技术和建筑材料,粗制滥造,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缺乏品味和内涵,甚至破坏旅游资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多样化的产品策略,将传统产品与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注重企业专业化运作,因地制宜地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效益的、不损害资源的观光审美、教育启智、休闲娱乐、疗养健身等高端、新型旅游产品。高端并非奢华,而是以提升旅游者体验为核心的高品质、创新创意、个性化为特征。例如场景式主题观光(例如高端音乐会、新产品发布会等)、体验式观光(例如直升机、热气球、动力翼伞等空中观光项目);策划创意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在功能上得以延伸和提升,或带给游客体验的方式上进行创新(例如桂林“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北京“皇家粮仓昆曲”的小剧场形式),或营销方式富有创意,或推出主题性的创意旅游精品线路等;精心设计参与性强的深度修学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对于教育体验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具备新颖的主题,另一方面注重参与性。

2.科学发挥综合性的旅游功能

旅游资源的功能性价值是多元化的,其开发利用不能为某种单一功能所支配而忽略其他功能,也不能破坏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例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作为享有盛名的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其开发模式、解说方式及理念都应起到引领作用,但遗憾的是,其大量景点解说方式采用象形比附,即用一些具象的事物形容自然景观,再由此编造杜撰神话故事、传说,将旅游者的感官局限在视觉形象上,这种解说方式的泛滥,不仅不会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反而容易使人产生厌烦之感。对于具有突出自然美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除个别景点外,应保持天然未琢的状态,不命名、不解说,维持世界自然遗产的真实风貌。其次,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对游客认知体验关注不够,科普教育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开发层次较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最典型的旅游资源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其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举世罕见,是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围绕岩石的名称、特征,植物的名称、作用,地质地貌的特点、形成演变过程等等的科普教育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吸引力、影响力和关注度都十分欠缺。同时,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道、登山索道、观光电梯、玻璃栈道、宾馆饭店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泛滥,对美学价值、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造成一定危害,破坏了基础性价值,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科学发挥综合性的旅游功能,提升开发层次和创新度。

(三)充分发挥衍生性价值

旅游资源的衍生性价值是通过旅游资源及开发应用所产生的带动效应得以实现的,其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包括配套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二是影响力强,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推动作用较为显著;三是负面效应小,以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等无形资产以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关联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不直接作用于旅游资源本身,而是在旅游地范围以外。很多旅游资源开发案例都表明,以往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掠夺性利用都过度注重旅游资源本身,对旅游资源的关联效应和整体促进作用关注不够。

猜你喜欢

价值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小黑羊的价值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