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2019-02-22王会战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应用型课程体系

◎王会战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54)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知识型社会。但简单的知识传授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的重要基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 年)》明确回应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人才的时代需求,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了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进一步强调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在以上战略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内涵建设和办学转型的重要抓手。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同质旅游市场日益分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强力推动着旅游供给侧的改革。而要实现旅游供给侧的根本性改革,关键在于提高旅游供给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实践教学改革是最能体现“应用型”的环节,因此也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征非常突出,十分契合应用型本科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探索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以及产教融合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述评

研究者普遍认识到在供给侧改革和应用型转型的双重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极为迫切[1-2]。然而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型”特征不突出、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能力”、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双师型”师资缺乏以及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此,研究者分别从以上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索。其中,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3]、“三三二”模式[4]、3M 教学实习模式[5]、基于迁移理论的CRP 实践教学递进模式[6]等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提出应建立理论与实践交融的课程结构[7];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提出可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3];在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认为应逐渐实现从课堂教学向实战教学的转变[8];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普遍认为应打造“双师(能)型”师资队伍[9-10];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探讨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影响共享因素[11]。

综上,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虽然涉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方面面。但一方面,对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认识到应用型改革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性影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现有研究相对缺乏从以上诸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研究。基于这一研究现状,笔者尝试在以上两方面有所改善。

二、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高校的应用型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因其具有典型的应用型特征,其转型改革的实践在本科院校开展的较早,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型”特征不突出

教育部等部委在有关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尤其强调高等院校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要求高等院校要切实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核心要义主要表现为突出转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特征。但在实践中,大部分探索转型的高校虽然在实践教学模式的表述中突出了“应用型”“技能型”等特征,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彻底地践行这一理念,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方面,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强调仍然不够,或虽然强调,但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不足,导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缺乏必要的课程载体而无法实现。

(二)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存在校内实训相对不足、校外实习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其中,校内普遍缺乏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例如,一些开设酒店管理类课程的高校,缺乏必要的餐厅、客房、前台等校内实训室,导致此类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大部分时间在课堂讲授基本知识,进而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一线工作。校外实习方面,缺乏长期合作的对口单位,联系的一些实习企业规模太小,如小型旅行社,学生实习的岗位过于单一,得不到全面锻炼。甚或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导致出现到“超市”“房地产公司”等非旅游企业实习或赋闲在家假报实习的现象,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校外实习经验。

(三)实践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能力”

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虽然已经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但部分院校却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转变为技能式教学,过度注重旅游经营与服务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能力的锻炼提升,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学生毕业后虽然在旅游企业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却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来说,旅游服务与技能的培养固然必要,但能力的锻炼更为根本与重要。

(四)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对单一。尽管一些本科高校把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到了校内实训室来上,但也仅仅是更换了上课的地点,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讲解、示范阶段,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采用不足。尤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导致实践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实践教学组织形式缺乏互动性,没有把“学生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五)“双师型”师资缺乏

目前,许多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学科式教育,多半走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路径,即毕业后便进入高校任教,对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对象与服务流程不熟悉,本身基本技能水平欠缺,从而导致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1]。

(六)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够与利用不足”问题共存。一方面,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比较有限,无论是实训设施设备的数量还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都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实践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即便是投入相对不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重申请,轻利用”的现象。例如,有些高校的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前厅(客房、餐饮)等实训室,由于实践教学课时有限,加之普遍缺乏与同城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导致实训室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浪费的状态。

三、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路径

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无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还是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都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等的通力合作。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路径。

(一)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在应用型改革背景下,要颠覆性地改变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强调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这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每一方面都要突出“应用型”的特征,使“应用型”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方面、全过程,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够实实在在获得创业创新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强调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口号上。

(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要坚持“以能力为基础,以实用为准则,以动手为关键”等原则,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一方面,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结合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的实际流程与真实技能,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以项目为载体,系统开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式”课程,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贴近旅游行业一线实际的校内实训教材,切实提高校内实训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也可与同城兄弟院校建立专业联系,共享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实践资源,使学生的校内实践技能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要主动走出去和知名旅游企业商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尝试通过建立“订单班”的形式与知名旅游企业建立长久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见习、实习的选择机会,保证学生实习的对口性与效果。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最终逐步建成“课内实训+课外校内实训+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

(三)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施实践教学的载体,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要大力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重构旅游管理基础知识;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加大旅游服务、经营技能与管理能力的训练,例如可把旅游行业企业的一线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的相互关系,整合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中,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存在许多创业创新的机会,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就多了一些就业的选择。

(四)革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

要大胆革新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改革。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智慧教室、智慧课堂,链接校企合作景区的实时监控画面,完成旅游承载力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预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学生喜欢、互动效果好的方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企业负责人请进课堂,让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见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倾向于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2]。还可通过打造智慧实训室,尝试翻转课堂式实训教学,实施“订单式”培养等手段和方法,综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打造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针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与能力的现状,可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改善这一状况。一方面,通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提拔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通过到知名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对旅游行业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校外兼职教师不足的现状,大胆实施“引进来”的用人机制,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积极引进校外旅游合作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短期或不定期的兼职教学,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实践的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12]。

(六)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

如何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其实践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当前本科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一方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普遍不足的问题,可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红利,积极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共建、捐赠、投资、设立基金等形式增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供给[11];另一方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与同城兄弟院校合作共享来解决。不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可能各有长短,通过合作共享,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也有益于提高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应用型改革背景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以及产教融合战略的实施既迫切又必要。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目前存在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型”特征不突出、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能力”、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相对单一、“双师型”师资缺乏以及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革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打造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等措施,以期系统优化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讨论

应用型改革背景下,本科高校只有改变传统的办学思路,把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贯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地提升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高校才能时刻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必须改变当前实践教学改革主要由学校组织实施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伊始,就积极吸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使产学研合作贯穿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革新、“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以及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全过程,从而使实践教学改革既符合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也能够在实践中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