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9-02-22高凌霄

乡村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区域农业农村

高凌霄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三农”问题是中国历代领导人重点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可以整体把控农村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为了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社会治理,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影响了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不仅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与自然资源不大相同,而且对不同农村地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也有所差别,这些都会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先一步发展起来,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较为快速。相比而言,无论是城镇化水平还是农村工业化程度,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与东南沿海地区都有很大的差距。

1.2 影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2.1 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程度低,且结构不合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地区的农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集约化。但是,我国长期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地区差距,尤其是偏远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在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仍采用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销售方式,缺乏合理政策规划与市场引导,这显然不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需要。现如今,许多商家利用网络进行线上销售,如在各大平台直播销售。还有许多地区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供应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但是也拉大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差距。

1.2.2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源于农产品的销售或者其他农业产业。但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加之农民收入来源单一,许多年轻人选择进城打工,导致农村许多土地闲置起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导致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差距变大。

1.2.3 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但在新时代,农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无法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无法使用先进的机器,造成人力资本紧缺,加之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在各个地区有所不同,农业生产信息不畅通等,造成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2.4 资金与人才支持不足。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是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的资金支持。但是,农村的资金投入大多来自于政府,社会资金大多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城镇。农村的所有发展都需要资金,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除了资金不足,还有就是人才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尤其是有文化的年轻人,农村剩余的大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中老年人、幼小的儿童,他们对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一窍不通,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就是上大学走出去的年轻人,农村各方面条件有限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这些都导致了农村人才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2.1 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发展问题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这一根本。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产业兴旺,究其源头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脱不了关系。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应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打下经济基础。在具体措施上,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规模化经营,改变传统个体经营模式,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与各类农业组织形成特色化、专业化经营模式,根据当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从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另外,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发挥发达地区的优势,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1]。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实现以科学技术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机械装备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通

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农村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信息闭塞,而且缺少专业指导人员。针对目前我国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的问题,我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举措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要素流通结构体系[2],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技术与资本。中央政府部门应完善农业生产相关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制定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3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

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针对偏远落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并加大对该地区的资金投入。其次,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引育并重,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民主体,政府可以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使农民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向农村积聚,助力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开展返乡创业就业推进行动,政府对于返乡人员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广大人民到农村创业[3]。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要对农村地区加大科技投入与技术支持。未来的农业发展要结合现代新的科技,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实现高产出、高质量的同时,利用技术实现产销一体化、增加产品附加值。

3 结语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乡村振兴的难点与重点,但是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存在的。这就需要国家从整体上布局,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保证产业要素流通畅通,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区域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分割区域
区域发展篇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