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的变化及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019-02-22邹丽琴顾艳艳
邹丽琴,顾艳艳,陈 川
作者单位: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管理中心(邹丽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顾艳艳);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陈 川)
以AlphaGo打败人类顶级围棋选手为开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颠覆”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在医疗行业,先前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体系的人工智能能够通过自动学习并阅读胸部X片来诊断肺结核,其准确性几乎可达百分之百[1];另一篇研究将人工智能用于皮肤病变的诊断,结果发现人工智能在区分良性皮肤结节和黑色素瘤方面的正确性要好于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皮肤科医师[2];而对于外科领域,现在已经发展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术机器人,其手术的精准度优于传统手术机器人,对操作者的依赖也更少。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向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顾虑医生这个职业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尽管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具体的实践复杂并且个体差异性大,但一些人仍然也预测,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医生的需求会大幅度的减少[3]。
然而,医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治好某一疾病,更有抚慰人心、安定家庭的作用。医疗行为关注的不应该只是疾病的转归和治愈,更应该关注病患本人,尤其是医疗行为的抚慰作用。相应的,医学的教育应该注意灌输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对于治愈疾病的重要性[4]。笔者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医学教育的改变,展望了在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不断进步之时,今后医学教育的侧重点。
1 医疗行为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医疗行为中的诊治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收集信息完成决策的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依赖于对信息的过滤和处理。计算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海量信息的过滤和分析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的发明则大大加快了信息处理的流程,因此自然被引进医学领域。
计算机对医学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加速,现在的医生在遇到医疗问题时,更多使用的是互联网进行查询,而不是选择笨重且不便检索的纸质书本。除此之外,医学知识广度和发展的深度一直都在呈指数型增长,有研究估计,医学知识的倍增时间将会从2010年的3.5年减少到2020年的0.2年[5]。在大数据时代,病患的身体指标数据、辅助检测指标数据甚至基因测序数据得以完整保留,因此对医生来说用于决策的信息量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虽然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且更容易获得,但同时也意味着知识更难记忆、更难从中作出抉择。相反的是,人工智能将发展得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认知,更加善于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所以仅就医疗决策方面,人工智能有很大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取代医生的角色。
2 医疗行为的重点是人文关怀
对海量和复杂信息的处理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但医学更加本质的问题——非理性分析的一面——却无法被科技和冰冷的机器代替。信息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在方便医疗行为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削弱了医患之间的互动。当今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处理技术上的事务,或是满足的电子病历的要求,这种过程阻碍了医生直接与病患的接触,阻碍了更好的医护工作[6]。实际上,虽然在医学发展之初的很多医学操作在后来被证实是弊大于利的,但人们生病时却依然第一时间会想到请医生,医生这个职业依然为社会所尊敬。从这点来看,人文关怀才是医生职业的关键技能,即便是现在,当患者在选择和推荐医生时,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医生的态度和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关怀不是与治病完全无关的附加服务,其对于医疗效果的影响已经被一些研究所证明。一项研究纳入了160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给予更加温暖、更加关心、更多鼓励的护理,而另一组患者给于常规的护理,结果发现,给予更多护理的试验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7];另一项针对ICU患者的研究发现,对于ICU病人的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有助于改善病人焦虑状态,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8]。因此,人文关怀的程度与医疗效果直接联系,而不仅是一种陪衬或者医院的宣传手段。与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一样,人文关怀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来获得的。
3 人工智能时代的医学教育
3.1 医生应该主动掌握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对于医疗领域的“入侵”和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与其被动抵抗,更需要的是主动掌握,将人工智能变成人的助手或者辅助诊断治疗的工具,帮助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医务工作者在临床教学中,对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可以分成3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让学生对于人工智能仅达到了解层面。对于使用人工智能的医生来说,他们可以不会编译新的工具,但需要知道如何将人工智能诊断的结果与患者疾病或病理变化相匹配,能够识别人工智能明显误诊的情况。(2)第二个层面的教育是了解人工智能工具的部署。临床医生可以不会编译新工具,但需要可以了解人工智能核心的基本概念,课程中的设置应该使学生知道何如优化配置将人工智能和患者诊治过程进行更好地合理搭配,熟练掌握甚至参与编写人工智能辅助诊治指南。(3)更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工具创建的知识库。在这种层面上,除了教育学生医学知识,还同时教育学生掌握深层次的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知识,可以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自己创建和评估新的工具,然后应用于临床实际。
人工智能时代,医学的教育应该要求学生至少达到第一个层面的理解,使之成为一门基本的技能,就像目前教授体格检查的步骤方法一样。医务工作者在完全依赖人工智能之前,需要学会判断其诊断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的时代。
3.2 人工智能在人文领域的不足及医学生相应的教育人工智能虽然在处理数据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有效的领导力和创造力是人工智能难以习得的能力。在医疗这样一个系统的行为中,团队合作能力是十分关键的,目前很多医院开展多学科会诊(MDT)模式诊断复杂疾病,提供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8-9]。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医生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医疗行为中的领导力和决策力,这有利于集合团队的智慧,得出对于患者更有利的医疗决策。此外,机器共情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心理安慰层面很难达到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效果,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相关课程,需要更加注重课下的实践。
3.3 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中应侧重人文关怀的教育现在大多数医学院的临床本科教育,都是三年的基础医学学习,加上两年的临床实践。在这期间,学校大多把课程安排在医学知识的记忆和分析方面,而这些具体的知识和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相反,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医疗人文关怀,在未来的医疗行为中地位会更加突出。
人文关怀包含了很多内涵,如:交流、共情、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决策力以及团队协作[10],这些内涵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强调很少,即使在临床轮转时,也缺乏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减少花在记忆一个个知识点上面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人文关怀的培养上,尤其是医患沟通的训练。具体来说可以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加入以下技能的训练:(1)加强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训练:学习文学可以启发学生的人文主义理念和归纳总结能力,并由此改善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文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多种观点的存在,当医生与患者的观点相冲突,学生可以同时理解医患双方的观点。此外,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基于患者病史进行辅助诊断,因此引导并且剖析患者病史的技能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人工智能所缺乏的能力和行为。(2)加强医学伦理的学习: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力、推理能力和行为规范性。医患关系在本质上是道德关系[11],医患双方除了涉及到医疗行为之外,还会有其他的责任,例如隐私保护、爱伤观念等,这也是医学伦理学存在的意义所在。人工智能可能可以做出最好的决策,但却不能分析出最通情达理的决策,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3)道德层面的教育:了解道德决策过程中的原则和医学中的主要道德困境,尤其是涉及到死亡、遗传等带来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中保证诚实和正直;了解并尊重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角色,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4)其他方面:了解医疗行为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其中对医疗人员的威胁,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能够在执业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临床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4 小结
由于人工智能在知识的储存、提取和分析方面变得越来越强大,未来的医生在知识记忆方面的培养不再是最突出的地位,而视触叩听等与病患的接触行为才是医疗的重点。视触叩听等与患者的接触不仅仅是诊断的过程,更加应该是人文关怀的过程。人文关怀在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地方,也是未来医学教育应当重点发展的目前。未来的教育体系应该平衡一下目前的课程设置,给医学生多提供一些训练人文素养方面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许以后具备人类情感的人工智能会发明出来,最终在医疗领域掀起另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