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智慧工会”普惠性服务新模式研究
2019-02-22单真
单 真
(湖北省工会干部学校,湖北 武汉 430060)
2018年4月,全总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现代信息科技革命与中国工会网上工作改革创新》主题进行专题学习,强调要努力打造“网络工会”“智慧工会”,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提升网上服务水平,促进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担负起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智慧工会”一词的明确提出,给工会网上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建设智慧工会”是工会今后五年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1](p6)这意味着,“智慧工会”时代已然到来。
一、从“互联网+工会”到“智慧工会”
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至今,新技术使全民生活信息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活方式明显转变。工会积极探索、主动拥抱“互联网+”,顺应工会改革的大势而为,形成了“互联网+工会”创新模式。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工会”不断升级,建设更高水平、更智能化的“智慧工会”势在必然。
(一)“互联网+工会”的提出和发展
随着2015年“互联网+”元年的开启,“互联网+”X领域的全面铺开,各行各业都在拥抱“互联网+”,这股变革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在工会领域,“互联网+”工会也成为各级工会用来服务职工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从上至下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演进和创新。
2015年11月,《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要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使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工会工作引入互联网思维是实现当前工会工作创新的途径之一[2]。“互联网+”工会不能仅仅是喊出一句口号、表达一种姿态,更多的是要找准互联网和工会工作的结合点,形成全新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会工作形态。
2016年9月27日,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拓展服务内容,着力扩大工作覆盖面和服务受众范围,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提供的热诚服务,真正实现工会服务职工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
2017年2月,全总制定了《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并提出以“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全总的高度重视让“互联网+”工会迅速推进,各级工会积极探索“两微一端”新媒体建设。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同时还确保了职工得到工会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3](p13)。
(二)从“互联网+工会”升级为“智慧工会”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服务发展与创新的要求,努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完善工会信息化和数据库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工会服务能力,“互联网+工会”必须且必然要走上更高的平台,升级为“智慧工会”,为工会组织信息化、智慧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1.“智慧工会”服务对象覆盖面更广
“智慧工会”服务的对象不断扩大,尽可能地满足各类群体。一是面向企业及企业职工,做好职工入会、企业建会、帮扶和维权、开展活动、为干部职工举办各类培训等工作。二是面向工会引领下的志愿者和部分社会组织,做好志愿者管理、公共服务承接等工作。三是面向全体工会工作人员,做好工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工会经费管理工作等,建立协同办公OA平台。四是面向工会系统的领导群体,协助他们做好工会业务审核监管、工会与职工队伍大数据分析、辅助工会相关决策等。
2.“智慧工会”整体架构更完善健全
一是系统终端多样化。除了传统媒体的网站,还有PC端、移动端,并在其中植入链接,与线下的服务热线和线下服务站相结合,方便职工一键式操作。二是服务层次更加清晰。会员服务更全面,涉及困难帮扶、维权保障、培训就业、工会活动、劳模管理、农民工管理、女职工管理、会员卡管理等方面;组织建设更系统,涉及工会业务管理、班组建设、职工之家建设、会员评家、各层级工会管理、工会经费管理等。随着更多功能的开发,可以使服务职工的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三是数据平台更“聪明”。在数据采集层面,可以实现对特殊职工群体的队伍摸排、动态管理,破除农民工流动性大、入会难和权益保障存在盲区的问题。
3.“智慧工会”联系实际更严丝合缝
“智慧工会”要更好地服务职工,就要确保工会服务切实落地。“智慧工会”要整合“线上+线下”的运营思路,整合社会力量,构筑“资源整合平台”“惠民服务平台”“职工维权平台”和“职工活动平台”,推进工会服务“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动”“信息化管理”,与职工实际情况高度契合,真正将服务落实落地,协助基层工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二、新时代建设“智慧工会”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这些论述为“智慧工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同时,党和国家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都使得建设“智慧工会”十分必要。
(一)建设“智慧工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时代主题、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根本保证,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1](p28-30)。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智慧工会”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是确保职工利益的“娘家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要激发工人阶级队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工会组织就要积极发挥服务职工的重要职能。联系当前职工队伍“网民化”“信息化”程度高、用网比例大的特点,务必要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抢占网络主阵地,与工人阶级紧密联系在一起。
2.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4](p3)。对党的群团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必须充分肯定,同时必须注重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当前干部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群团组织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和21世纪互联网时代,职工的队伍结构、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活动形式,已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必须通过改革保持工会组织的先进性,构建工会工作的新模式。因此,在组织建设上,必须适应多元化的形势,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智慧工会”新模式,伸长工会服务职工的手臂,拓宽工会服务职工的范围,为职工搭建信息化的平台。
3.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坚定跟党走。
“智慧工会”的建设,可以破除基层工会的多个难题。针对新型就业形式职工群体的特点,“智慧工会”可以最大限度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针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规范性不强的问题,“智慧工会”的线上管理、督促提醒功能可以很好地推进规范化建设;针对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强、吸引力不够的情况,“智慧工会”可以设计诸多服务职工的环节,使职工感知工会服务的效应被扩大,趣味性的体验感显著增强。
(二)建设“智慧工会”是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
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作出专门谋划和部署,主要目标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5](p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从我国目前产业工人队伍结构特点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规模不断壮大,分布日益广泛,年龄结构日益年轻化。统计数据表明,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产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为36.3岁,70后占29.5%,80后占30.4%,90后占14.6%[5](p26)。特别是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80后占比更大。在很多的行业和岗位上,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是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设备。广大产业工人对工会工作服务的品质、效率都有着新的期待。他们希望工会在工作中回应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维护他们的权益。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适应职工群众的语言和习惯,掌握做职工群众的本领和方法,传统的交流方式和工作方法,与当下产业工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积极调整、创新和发展。要借助互联网,使广大产业工人与工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实现“指尖交流”,让广大产业工人在工会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当代产业工人更能接受的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借助智能移动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浏览、学习,这种“短、平、快”的学习方式是当前信息化时代出现的学习方式。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互联网工作思维、互联网技术手段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方式,提高改革效率,降低改革成本,放大改革效应,让广大产业工人更直接、更方便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
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智慧工会”建设,在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技能提升、权益维护、建功立业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工会组织通过互联网组织职工、宣传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的本领。
(三)建设“智慧工会”是主动适应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
建设“智慧工会”的前提,是我国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人,普及率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6](p20)。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显著增强,表现在:一是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提速降费政策稳步实施推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显著增长,网络信息服务朝着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速度、降低费用的方向发展。二是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各级政府积极发挥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这些显著的互联网普惠化成果迫切需要也有助于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的步伐,使网上工会组织提档升级,不断更新,彰显服务职工的质量不断提升。引入互联网思维,建设“智慧工会”,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利于工会更好地引领职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展现更大的作为。
三、新时代建设“智慧工会”的现实可能性
近几年,各基层工会对互联网与工会的深度融合已经进行了具体实践和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有很多成功应用,加上庞大的职工群体网民用户,使得“智慧工会”的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群团工作为“智慧工会”强势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必须坚决纠正和克服群团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以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要求工会等群团组织要大力开展网上工作,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网上群众工作水平,实施上网工程,“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克服和防止“四化”、保持和增强“三性”,工会组织必须加强网上群众工作,提高建网管网用网能力,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服务的支架就要搬到哪里,切实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建设智慧工会”,有效开展网上工作,这是工会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这些为“智慧工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为“智慧工会”提供智力支持
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感知是数字城市的功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是智慧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职能管理和对大众的智慧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
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公共服务的具体要求下,为更好服务职工,顺应当前广大职工使用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社交网络平台的潮流,工会组织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工会”。它充分利用工会现有基础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动完成工会业务流程,实现服务信息化管理。这既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使职工用户享受到高效快捷的服务,又能节约运营成本,拉近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距离。
同时,“智慧工会”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智慧工会”,既有效推动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也将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具体应用,打造了服务职工的崭新通道。这个通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断发展创新的前提,正是智慧城市不断演进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大数据,而这些基础数据又能在智慧城市的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活跃的网民职工队伍为“智慧工会”提供庞大群体用户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影响着工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对象,并且这种影响力会逐渐扩大和持续升级。现在的职工逐渐习惯“网上生活”,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网络已经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舆论领域的主战场,给传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颠覆和重构。
工会工作要贴近群众,就要按照职工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来开展工作,因此很大程度上要向互联网靠拢。建设“智慧工会”,就是借助互联网在职工中构建“朋友圈”,在工作中疏通“连心桥”,做到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庞大的网民职工队伍翘首期盼,建设好了“智慧工会”,他们就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工会只有坚决面对挑战,改革创新,更新技术手段,积极响应职工群众对工会的呼声和愿望,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
(四)部分成功的典型经验为“智慧工会”提供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主动适应信息化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着力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探索出了一些工会工作的创新平台和载体,这些载体以网络为基础,在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需求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有力地推动了工会工作水平的提高。
1.宜昌模式[7]
湖北省2011年3月从宜昌试点强力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自2010年起,“网格化管理”就如一个加速器,推动了宜昌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变革。网格管理信息已成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资源,网格化管理系统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对人口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在1:500的电子地图上直观地展示“人、房、物”等各类基础信息和城市部件,推送各职能部门共享利用,为构建“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提供了有力依托。
宜昌市总工会按照“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众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主动适应和拥抱“互联网+”,打造了以一个平台(宜昌工会职工服务系统平台)、两张网(内网是全市工会系统的办公及数据处理后台,外网是面向职工的诉求需求提交平台)、三大系统(基础信息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劳动争议调处系统)、四个终端(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服务系统,推出了“互联网+”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互联网+”劳模服务、“互联网+”建会管理、“互联网+”就业服务、“互联网+”普惠(生活)服务、“互联网+”职工(农民工)入会、“互联网+”劳动争议调解、“互联网+”婚恋服务、“互联网+”民主管理、“互联网+”职工健康e家共十大服务套餐,为职工提供了更加贴近、更加便捷的线上服务。
2.烽火工会悠趣平台提升企业职工服务效能[8]
烽火工会“互联网+”职工服务内涵是:“互联网+”职工服务,不仅是平台工具升级,而是管理服务创新,是理念+平台+方法的统一;“互联网+”职工服务理念指导工会平台建设并贯穿服务工作;悠趣平台提供全面的职工服务能力和管理工具,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运营方法协助平台用起来,理念能落地。
烽火工会悠趣平台由悠趣手机APP、悠趣盒子、运营管理平台组成,他们分别承担着掌上职工服务平台、企业文化向员工家庭的延伸、高效的管理组织分析工具等功能。其服务职工的途径如下:
优化组织建设,保障工作开展。公司员工加入工会,就注册成为悠趣平台用户,确保了工会会员的全覆盖。工会干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工会通过精心设计考题,检验学习成果,激发积极性。工会工作考核方面,对工作成果进行量化,用工作完成率、职工参与率、满意度数据指导实践,帮助工作优化。
夯实民主管理,团结凝聚职工。落实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前邀请代表献计献策,职代会过程通过悠趣APP同步直播,海内外职工通过悠趣盒子和APP广泛参与,推优评先使用悠趣APP,履行职工代表职能。企业重大信息及时公开,通过平台主动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公示重大决策、人事任免、财务支出等企业经营重要信息。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在平台设置纪检频道,工会信箱入驻平台,常设基层工会沟通圈,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保持互联互动,线上调研和线下座谈相结合,广开言路。
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开展创新竞赛活动。在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考试复习、资料查阅等,方便职工随时学习、检验,并效仿“知乎”设置“烽火知道论坛”,实现知识分享与传承,让“个人经验组织化、隐性经验显性化”。开展线上海选和线下决赛相结合的技能竞赛,造就技术能手,激发职工学习、创新热情。同时在平台上通过资讯报道、电子期刊、视频内容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传递企业价值观,树立行业标兵,铸就风云人物,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诸如此类的成功典型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它们是各个基层工会的大胆尝试和锐意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智慧工会”提供了示范引领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智慧工会”的建设充满希望。展望未来,“智慧工会”定会不断升级优化,实现精准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成为职工手机上的工会服务窗口,成为职工依赖和喜爱的掌上职工之家。
四、建设“智慧工会”的思路和方向
在国家网信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工会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建设智慧工会”的具体要求,“构建网上工作平台,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是今后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智慧工会”,关键就是要注重发挥网上优势,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充分挖掘平台,丰富网上服务的内容。
(一)积极发挥网上团结引领动员职工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1](p5),“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p5),这些论述为网上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加强互联网内容和舆论阵地建设”的具体要求,“智慧工会”建设要积极发挥网上优势,用互联网这一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团结、引领、动员职工。
在网上引导动员职工时,一是要在网上积极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二是要强化网上职工文化建设,多传播思想精深、深入人心的网上文化信息,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网络文化。三是建好工会系统互联网内容和舆论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职工打造清朗的网上精神家园。
(二)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基本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是一条不变的真理,掌握用户也就掌握了职工网民,也就掌握了工会工作发展的状况。对于每个工会干部来说,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基本思路,工会网上工作进程才能更好、更快地迈开步伐。
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就是要一切为职工着想,在网上赢得职工的“好评”。一是注重内容的积累和挖掘。要通过数据的洞察,知道职工群体的特点、需求,进而多开发适合职工的网络服务内容。二是注重互联网传播的方式。要充分运用职工喜欢和熟悉的时尚元素,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高思想引领水平。三是吸引职工参与和互动。工会的互联网平台要提高一些类似职工联谊交流、参与企业重要事件的讨论点评的活动,让职工有兴趣参与进来。只有这样,网络平台才能发挥优势和作用。同时,调动职工在网络平台的有效互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积极回复每一个职工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主动出击,制造职工感兴趣的话题;树立客服意识,与职工网民真心平等地交流,提升工会的形象。
(三)充分挖掘建设“智慧工会”的多种平台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系统,是以平等和自由为前提,基于共同参与而建立起来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开放型网络系统。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各基层工会面临着如何利用手机和互联网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与服务的新课题。这既是工会要迎接的新挑战,也是工会顺应现实和趋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有很多基层工会已经搭建了网上服务职工的平台,利用微博、微信、QQ、手机APP等新媒体方式,将工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搬到网上,以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在手机和电脑上参与。
工会的网上平台要不断拓宽工会工作的空间,拉近与职工的距离,倾听、搜集职工的心声和意见,因此仅局限于单一平台显然是不够的。每个新媒体平台都有优势和不足,要开发和利用多种平台来构建更多的职工交流平台。如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职工的互动、沟通;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突出政治性、窗口性、服务性、温度感[9],让职工体验平台的栏目多样化、设计扁平化,感受服务在指尖、互动在网上。
(四)不断丰富工会网上平台服务的内容
“内容为王”是传媒业的至上法则,是网站经营的至高准则。工会网上平台只有一直提供优质的内容,有丰富的内容资源,有独特的内容体验,才能真正吸引用户。因此,“智慧工会”在平台建设中要多融入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原创性的内容。同时,要不断丰富工会网上平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搭建网络平台,让职工尽情展示自己,在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刊登职工文艺作品,展示职工才华;可以搭建学习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设置打卡、闯关、积分,使职工热爱学习,把学习过程变得更简单,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可以搭建分享平台,以开放为原则,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资源,借助其他一些领域平台能够提供的信息与服务,给职工提供更多的途径,从而让工会互联网平台成为一个“索引”,让职工可以通过平台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提升职工对“智慧工会”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