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西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9-02-22朱华,朱锐
朱 华,朱 锐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西部地区深处内陆,改革开放进程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是较为缓慢的,相应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如要突破发展,实现跨越,人才至关重要。高校正是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重任的主阵地,因此要更加积极地适应新时代带来的新要求、新问题、新挑战,厘清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方式,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一、进入新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体现了当今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在德育工作层面,将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
(一)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涵
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品格修养。高校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努力做好新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所在
1.德育工作是高校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高等院校,有很清晰的定位,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的社会主义大学。[3]在新时代下,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要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初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正需要学校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人”,通过众筹广大师生的想法,以多种多样的德育工作形式来吸引青年学生,不断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方式,以全新的面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3.高校德育工作是实现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思政工作意义重大,责任艰巨,它是实现高校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实现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手段。思政工作要以德育为主抓手,既通过生动形象的德育课堂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也要将反映青年心声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鼓励学生广泛地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健康生活,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二、新时代西部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地处中国西部的高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投身于社会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关系到西部地区的未来发展,但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德育工作的目标与现实需要相脱离
究竟何为高校德育的目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都探讨过的问题。简单明了地说,笔者认为所谓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措施,帮助青年学生健全品格、提升思想素养,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能有正确的选择。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以标准化的要求来教育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高校的德育工作理念还不尽完善,许多仅仅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没有真正结合学校里的实际情况,以致于德育工作显得被动,与现实需要相脱离。
(二)德育工作的方式存在僵化和保守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性也有了新的变化,但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转型尚未完全跟上学生特性的变化,显得僵化和保守。就德育课堂而言,许多高校思政教师将这类课程与普通专业课不做区分,仅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就德育活动而言,许多高校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为办活动而办活动、学生“被观众”等情况。还有就是将德育活动办得离青年学生太远,距离感太强。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德育课堂和德育活动抱有抵触情绪,不会认真参与。
(三)信息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以往,由于信息技术尚未发展起来,青年学生获得新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单一,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而言措施简单、见效快,外界的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较小的。但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通讯媒介不断普及,再加上中外交流不断加深,大量外国留学生选择内地高校,而又有大量内地学生外出留学,青年学生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也更加多元。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发展、中西方交流融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有许多挑战。在这样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要教会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网络信息学会识别真假信息、发展隐藏的问题。
三、新时代西部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3]因此,西部高校尤其要抓住新时代的新机遇,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创新德育理念和方式,培养出更多兼具理想信念与综合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于西部建设之中。
(一)创新高校德育理念
从古到今,海内外关于教育的理念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能够达成一致的,那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德育工作关系重大,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核心利益和切实需求为中心,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发展。西华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指示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率先提出了“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全面促进学生成才”的学生工作理念,同时,坚持以“确保安全稳定、营造优良学风、丰富校园文化、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创新学校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者有了行动指南。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
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遵循,同时也应当顺应新时代的各项变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变革要求。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就要将德育教育与党建团建等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目标一致。[4]当然,要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绝不是仅仅就靠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参与进来,明确各方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从实践出发,打造一支精悍的德育工作队伍。西华师范大学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学生教学、党建团建等工作紧密结合,修订了《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学生管理制度,做到一切工作都有制可依,保障学生正当权益。此外,学校还重视加强校级机关如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和各二级学院的联动机制,促使各部门携手将德育工作做到实处。
(三)促进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不断完善
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既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更需要一支精兵强将来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德育工作队伍就是其中要抓好、抓牢的“关键少数”。高校德育工作教师做到身教示范,培养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大学生。[5]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工作队伍结构合理,将德育工作落实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德育工作者学历高,专兼挂职相结合,既有硕士学历起步的专职辅导员作为主力军,又有博士学历起步的专业课教师作为辅助力量,积极推进德育工作的“三家建设”。
1.积极推进“政工之家建设”。西华师范大学每年都会不定期组织、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会议论坛,开阔辅导员老师的眼界,提升履职能力。邀请全国著名的辅导员研究专家以及校内学生工作专家举办讲座,对德育工作辅导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全方位进行培训。学校还关心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鼓励支持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复习备考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升造。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已有5名辅导员考上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积极推进“学生之家建设”。所谓“学生之家”,就是要做好各项保障,将学校打造成为全校学生的美好家园。首先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学校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校园布置和文明倡议,营造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校还重视对学生干部这一群体的培养和选拔,修订了《西华师范大学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加强对学校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工作。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的辅助力量,也是学校学生工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是否真正有效。西华师范大学每学期都会认真举办学生干部学校培训班,引导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理念。立足“三严三实”,认真做好助学帮困、心理解困、学业解困、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积极推进“青年之家建设”。“青年之家”既体现在现实中的群团活动场所,也包括了互联网平台。针对现今青年学生大多习惯用网络沟通交流的特征,网上“青年之家”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西华师范大学通过微博、微信和网页在线留言等方式,在青年聚集的网络区域积极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声、切实为青年大学生服好务。在2017年的学生德育工作中,西华师范大学相关部门有效处理信箱收到的11条学生咨询信息,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处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5条信息。
(四)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
1.做好网络德育工作。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当今青年学生大多是95后或00后,这一代青年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工作者与青年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对于互联网的了解也不如青年学生,甚至对于一些时尚前沿的互联网产品闻所未闻,知之甚少。这就要求高校的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多渠道实现德育教育,尤其是加强网络德育。通过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领他们的思想,有条件的高校应争取开设互联网心理学的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对人的心理的认识。[6]西华师范大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着力打造“网络德育”平台,强化德育工作进贴吧、进论坛的力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立足师范类高校女多男少的实际情况,组织建设西华师范大学女生教育易班公共号“师大姑娘”,创设《师大姑娘夜读》《早安,师大姑娘》《闺中密语》《巾帼榜样》《平安女途》等多个特色栏目,加强网络德育建设,关爱女生,传递正能量。安排专人关注西华师大的贴吧、论坛,强化网络监控力度,规范学生言行,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法规教育,防范网络不正当言论的传播。全面推进易班工作,设计制作公共号专属徽标和易班二维码,积极推动德育工作进易班。各个学院和机关职能部门以及主要校级学生组织都有各自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等平台加强与青年学生的直接联系,引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
2.建设好高校第二课堂,打造精品德育活动。高校的第二课堂有别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不管是专业学习课堂还是课后的第二课堂,最终的目标都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新时代的第二课堂,应该围绕与青年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来建设。[7]西华师范大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首先是成立了学校第二课堂运营中心,以此为领导机构,着力打造与学校实际和同学特征相符合的校园精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届校园文化艺术节、12届新生节、14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注重朋辈榜样文化建设,即通过开展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大学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大学生自强之星、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活动,重视从同学们身边树立典型。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同学们学习知识而不脱离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青年学生。
3.多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关乎国家稳定的重要一环,它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人格和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西华师范大学重视思政教育,一方面,加强对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的培训,努力创新授课方式,摆脱同学们脑海中思政课程枯燥刻板的印象,通过贴近同学们的讲课方式,增进同学们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中国梦”“十九大精神宣讲”“爱国荣校”教育活动等系列生活,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4.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高校要以各类精品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影响,陶冶化育。这就需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来建设。就物质层面而言,需要建设各类文化场所,例如图书馆、文化广场、青年之家等等。就精神层面而言,需要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近些年来,西华师范大学重视德育环境的营造,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积极创建优良的学风校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在非中心城市发展了七十余年的老牌师范院校,学校扎根西部,牢记胡耀邦同志“不看牌子看货色”的嘱托,艰苦奋斗,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就,并将师大精神传承给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鼓励他们奋发图强,争做时代先锋。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西部地区高校,面对新的发展难题和挑战时,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立足实际直面问题,努力将难题和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使命,思青年所思,想青年所想,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式,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振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