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2-22李元平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颈性颈椎针灸

李元平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理疗科 山东 青岛 266400)

颈椎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颈性眩晕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中医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针灸推拿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中具有确切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颈性眩晕患者未研究对象,就针灸推拿对其治疗效果作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颈性眩晕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3例、17例;年龄介于20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4.4)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1例、19例;年龄介于22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4.6)岁。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相比P>0.05,试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伸直头颈,采取1.5寸长的毫针针刺其风池、肩井、印堂、太阳、颈夹脊等穴位,进针深度为1至1.2寸,针刺位置靠近脊柱,进针速度不可太快,留针时间为30分钟。需注意的是在留针时需温针灸风池穴,以改善患者头部血液循环,针灸颈夹脊穴时应间隔5分钟行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颈椎手法推拿治疗,指导患者取端坐位,此前推、揉、拿等手法对患者颈部进行按摩,之后点压阿是、风府、肩井、风池等穴位,每个穴位点压1至2分钟,但需控制好按压力度。在推拿完肩背部和颈部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用枕头垫高头部,使头颈部成45度角,向上牵引患者头部,持续1至2分钟后向各方向小幅度旋转头部,每次推拿时间为30分钟。两组患者均在持续治疗7天后休息3天,之后再接着治疗7天,共治疗3个周期。

表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n(%)]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在治疗后各项症状消失,且随访期间未复发;显效:患者各项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症状有所改善,随访期间未复发;无效:患者各项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出现恶化[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相关试验资料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两组患者的同类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开展t值和χ2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

2.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3.讨论

颈性眩晕是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椎—基地动脉供血障碍,患者多可见恶心、呕吐、眩晕、颈椎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椎动脉交感神经刺激、颈椎失稳等机制相关。中医将颈性眩晕归入“痹证”“眩晕”的范畴,多因筋脉失养、气血不荣、肝肾亏虚、复感外邪等引起,其治疗原则为活血通络、荣窍定眩。通过推拿按摩能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痉挛,减轻椎体炎性反应和水肿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则可扩张椎动脉,缓解局部痉挛,维持颈椎力学平衡。本次试验结果显示,针灸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单用针灸治疗的患者,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次试验结果类似于姜海波[3]的试验结果。

可见,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性颈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