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个体化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2-22张丽萍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个体化胃肠道康复

张丽萍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上海 200060)

当前不良的生存环境与较大的生存压力促进了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提升,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最彻底的治疗方式。然而手术的侵入性操作将给机体带来较大创伤,术后面临着恢复不良以及并发症风险,降低手术效果[1]。在术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是改善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将分析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与研究组。入选患者符合《胃肠道肿瘤外科综合治疗新技术》中诊断标准与手术指征[2],经超声检查确诊,患者沟通能力正常,排除非自愿患者。一般组39例,男女比例为23例、16例,年龄46至78岁,平均(63.9±7.4)岁,胃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分别17例、10例、12例;研究组43例,男女比例为25例、18例,年龄45至79岁,平均(63.7±7.5)岁,胃肿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分别18例、12例、1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一般组予用一般术后护理,基于患者手术效果与疾病类型酌情进行,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准备好急救用品、负性情绪疏导、基础生活护理、一般健康知识教育等。

研究组另予用个体化康复护理。

评估患者整体状态。对患者病情、手术效果、营养状态、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对应的康复护理计划。

情绪疏导。明确告知患者手术情况,避免其猜疑影响心理状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与恢复环境,减少睡眠、外界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概念以及对恢复效果的正面影响,改善其康复护理配合度,增强恢复信心。

强化基础护理。采用药物镇痛、非药物辅助镇痛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固定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使用鼻饲肠内营养,并监测白蛋白与血红蛋白。

预防并发症。定期更换敷料,加强切口周围皮肤监测,出现红肿、渗液及时处理;维持呼吸道畅通,早日下床,减少肺部感染与静脉血栓;术后吻合口位置黏膜屏障被破坏,容易被细菌侵入,导致吻合口瘘,在护理中减少细菌污染,加强口腔卫生护理,每日冲洗食管,为吻合区域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

康复训练。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抬臀运动,保持仰卧体位,弯曲膝关节,背部贴在床面上,将臀部抬高10cm,每天50次;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躺姿或坐姿,放松大腿,尽可能勾脚尖,然后向下踩,在极限位置维持10s,然后放松踝关节,将脚尖绷直向右、向左旋转踝关节,均为10次,每次3循环。

两组均护理6d。

1.3 研究指标

(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

(2)并发症。护理完成后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6.0,利用其中的t、χ2检验计量(±s)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般组(P<0.05),见表。

表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d)

表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d)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 引流时间 进食时间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43 1.42±0.43 2.86±0.59 2.63±0.62 1.35±0.40 7.06±1.13一般组 39 2.35±0.47 3.54±0.62 3.11±0.78 2.96±0.61 10.24±2.15 t 9.358 5.088 3.098 14.259 8.495 P 0.000 0.000 0.003 0.000 0.000

2.2 并发症

研究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各1例,一般组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各2例,并发症出现率分别为4.65%、20.51%,研究组明显低于一般组(χ2=4.805,P=0.028)。

3.讨论

胃肠道肿瘤治疗中手术方式可有效清除肿瘤,治疗彻底,但手术操作难免给患者造成刺激,机体出现应激反应[3-4]。在一般术后护理中未充分考虑患者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沿用统一护理方案,不仅不能保证护理质量,还会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在当前护理观念持续发展与更新的背景下,对一般术后护理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是现代护理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中,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般组(P<0.05),提示个体化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速度的加快。个体化康复护理是现代康复理念指导下应用广泛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掌握患者护理需求,避免护理的盲目性。情绪疏导可维持患者积极心态;强化基础护理增加了护理内容与护理频率,从镇痛、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活力,加快康复速度。另外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一般组(P<0.05),提示该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个体化康复护理强调并发症的预防而非事后处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保证手术效果。相较于仅使用一般术后护理,增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提升护理的针对性、全面性,充分满足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护理需求。

综上,个体化康复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可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个体化胃肠道康复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