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9-02-22周红军

医药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艾司胃液尿素氮

周红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重庆 4011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及炎性因子刺激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率,其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不仅加重原发病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具有较高致死率,因而,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止血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ASHP制定的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指南明确建议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适时应用PPI以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3]。艾司奥美拉唑是第一个上市的手性质子泵抑制剂,其AUC高于消旋体奥美拉唑,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可达89%,具有更好的抑酸效果[4],广泛用于胃食管返流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但其注射剂型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比较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艾司奥美拉唑钠组(n=35例)和泮托拉唑钠组(n=35例),艾司奥美拉唑钠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30~75(57.5±5.3)岁,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血肿8例、轴索损伤5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泮托拉唑钠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为30~75(58.2±5.5)岁,脑挫裂伤9例、硬膜外血肿9例、轴索损伤5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检查确诊,GCS<8分;(2)伤后72h内明显呕血或胃管吸出咖啡色液体以及排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经正规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3)排除具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史的患者;(4)持续服用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史的患者除外;(5)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

艾司奥美拉唑钠组和泮托拉唑钠组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奥一明,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mg/次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潘妥洛克,武田制药公司)40mg/次,均为1天2次,连续治疗5d。

1.4 观察指标

(1)治疗6h、12h、24h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2)治疗第3天、第5天分别进行血红蛋白、尿素氮检测;(3)治疗5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治疗3天内无活动性出血为显效,治疗5天内无活动性出血为有效,治疗5天后仍存在活动性出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4)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组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组内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比较

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6h[(3.16±0.25)和(4.18±0.16)]、12h[(3.78±0.42)和(5.77±0.54)]、24h[(5.27±0.45) 和(6.15±0.42)]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3、3.654、3.83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给药后6h 给药后12h 给药后24h泮托拉唑钠组 35 3.16±0.25 3.78±0.42 5.27±0.45艾司奥美拉唑钠组 35 4.18±0.16 5.77±0.54 6.15±0.42 t 3.293 3.654 3.834 P<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尿素氮比较

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24h[(86.8±11.3)g/L和(107.9±12.4)g/L]、48h[(101.7±12.0)g/L和(114.2±11.2)g/L]、72h[(116.8±10.5)g/L和(134.4±12.6)g/L]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5、3.623、5.015,P<0.05,治疗24h[(8.79±4.57)mmol/L和(6.57±3.68)mmol/L]、48h[(6.97±3.68)mmol/L和(5.01±2.24)mmol/L]、72h[(5.76±2.64)mmol/L和(3.87±2.10)mmol/L]的尿素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7、3.233、3.873,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g/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g/L,±s)

组别 例数 治疗24h 治疗48h 治疗72h泮托拉唑钠组 35 86.8±11.3 101.7±12.0 116.8±10.5艾司奥美拉唑钠组 35 107.9±12.4 114.2±11.2 134.4±12.6 t 4.015 3.623 5.015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比较(mmol/L,±s)

组别 例数 给药后24h 给药后48h 给药后72h泮托拉唑钠组 35 8.79±4.57 6.97±3.68 5.76±2.64艾司奥美拉唑钠组 35 6.57±3.68 5.01±2.24 3.87±2.10 t 3.257 3.233 3.873 P<0.05 <0.05 <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5d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泮托拉唑钠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75%~100%重症患者在患病24h内经内镜检查发现存在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病变伴发胃肠道出血的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是胃肠道出血患者的4倍[5],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重症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首先是抑制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其中抑制胃酸是重要的治疗环节。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抑酸药物,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6h、12h、24h胃液Ph值明显高于泮托拉唑钠组,治疗24h、48h、72h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泮托拉唑钠组,治疗24h、48h、72h的尿素氮明显低于泮托拉唑钠组,临床总有效率较泮托拉唑钠组提高14.29%,以上结果表明,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抑酸的效果更强,起效速度更快,具有确切的止血效果,这与艾司奥美拉唑低清除率使其在连续用药后体内的药物暴露量快速增高有关[4],ANDERSSO N等[6]研究表明, 给予艾司奥美拉唑5d后最大抑酸率可以达到90%,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PPI给药后24h内胃液pH>4的时间百分比是预测PPI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MINER等[7]发现,20mg的艾司奥美拉唑维持24h胃内pH>4的时间百分比为58.3%(14.02h/24h),明显高于40mg泮托拉唑钠41.9%(10.07h/24h),因而,艾司奥美拉唑抑酸能力明显强于泮托拉唑。

综上所述,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及速度明显优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猜你喜欢

艾司胃液尿素氮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观察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