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2-22冯红
冯红
心律失常是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中主要症状为心肌缺血缺氧,代谢存在异常情况,早期的病症不容易察觉,患者发病较急,呼吸困难,胸闷,如果不及时诊治患者临床中会出现心脏病症,最终导致死亡[1]。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还是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和控制[2]。辛伐他汀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前期进行药敏试验,能够避免用药过敏情况,如果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则不适合使用辛伐他汀治疗[3]。此次本院就辛伐他汀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5.9±6.4)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5.8±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25 mg/次,2次/d口服,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24 h心电图动态监控患者的房性和室性前期收缩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其用药指征消失,并且心电图结果显示其前收缩幅度明显的下降>90%;有效: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病症改善明显,前收缩减少50%~90%;无效:用药后,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前收缩心电图减少<50%[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13例显效、占比为32.5%,20例有效、占比为50.0%,7例无效、占比为17.5%,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中9例显效、占比为22.5%,13例有效、占比为32.5%,18例无效、占比为45.0%,总有效率为5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142±112)次,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519±123)次;对照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932±168)次,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为(2872±142)次,两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失常,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各种症状产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临床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式比较多,电刺激、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均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电特性及心律失常症状。各种治疗方式中,药物治疗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常用的药物是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根据临床使用情况显示,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均有适应证,药物会引起并发症。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实际使用中,除了治疗效果之外,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比如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6-8]。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寻找更加安全可靠的用药方案,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药物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方式,主要药物有美托洛尔、辛伐他汀等。
美托洛尔和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辛伐他汀能够对脂代谢情况进行调整,减少心脏事故和血栓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辛伐他汀使用口服方式给药,短时间内就能够发挥效果,还能够减小心律失常复发的几率,该药物是拮抗血管紧张素,对内皮素水平有控制作用,促进疗效提升,对病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联合给药的方式能够让药效快速的发挥,维持较长的药效,让患者的耐受程度提升,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该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比较高,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比较小,对房性和室性前收缩有控制作用[9-11]。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142±112)次,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519±123)次;对照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为(1932±168)次,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为(2872±142)次,两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辛伐他汀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前期进行药敏试验,能够避免用药过敏情况,如果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则不适合使用辛伐他汀治疗。
总之,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辛伐他汀治疗,能够促进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的缓解,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保障,因此其治疗的价值非常高,可以选择该方案作为主药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