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名贵依据及养殖注意事项
2019-02-21梁新民
梁新民
2018年以来,有关虹鳟鱼与三文鱼的冠名之争喋喋不休,有关虹鳟鱼与三文鱼二者的品位高低议论纷纷。为让人们了解虹鳟鱼在淡水鱼类中的翘楚地位,明确虹鳟鱼在包括海水鱼类在内的所有鱼类中,仍属名贵鱼类之一的真实身份。同时,为了避免由于这一争论使得广大消费者产生虹鳟鱼不是名贵鱼类的错觉,从而引起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养殖户对虹鳟鱼这一名优品种养殖的积极性,现就有关虹鳟鱼名贵的科学依据介绍如下。
一、名贵依据
虹鳟鱼与三文鱼均为鲑科鱼类,虽然虹鳟鱼近年来也被称为三文鱼,但是最早被称为三文鱼的是盛产于巴西的大西洋鲑鱼,而虹鳟鱼则主产于北美洲;前者属海水鱼类,而后者为淡水鱼类。由此可见,虹鳟鱼并不是三文鱼。那么虹鳟鱼与大西洋鲑鱼二者孰优孰劣、谁高谁低呢?以笔者之见:不分伯仲,难分高下。理由如下:
1. 营养价值
二者体内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皆具有健脾益胃、美容养颜、补脑健脑功能,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都很高。
2. 国际地位
大西洋鲑鱼是公认的世界名贵鱼类;虹鳟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地推荐的四大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国际上一直被列为名贵鱼类。
二、生物学特性及分析
1. 生物学特性
①水温条件。虹鳟鱼是一种淡水冷水鱼类,其生活的极限温度为0℃和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在自然水域中,水量充沛、溶氧量较高,尚能容忍24℃的水温,而在养殖池塘内水温达到22℃即有衰竭死亡的危险。
②水质标准。虹鳟鱼喜栖息于清澈的水体,养殖水质透明度不得低于55厘米。一旦水体悬浮物较多,悬浮物黏附在鳃丝上,导致呼吸困难,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导致死亡。
③溶氧量要求。虹鱒鱼对水中溶氧量要求高。3毫克/升的溶氧量为虹鳟鱼的致死点,溶氧量低于4.3毫克/升时虹鳟鱼出现浮头开始死亡,溶氧量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量应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量为9毫克/升以上则快速成长。虹鳟鱼生长适宜水质为:在水温较低、溶解氧含量较高、流量充沛的水域,其水体生化需氧量小于10毫克/升 ,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5。
④食性特点。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以甲壳类、贝类、小鱼、鱼卵、陆生和水生昆虫为主,偶食水生植物叶和种子,常常跃出水面掠食。在饲养条件下,可饲喂配合饲料。
⑤游动特征。虹鳟鱼游速快、抢食猛、喜逆游,水流的刺激,不仅可促进鱼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带走排泄物,并带来溶氧量较高的新鲜水体。虹鳟鱼生活的适宜流速约为3厘米/秒。
⑥生长速度。在适宜的水体中,1龄鱼体重能达到100~200克;2龄鱼体重可长到500~800克;3龄鱼体重为1 000~
1 800克。
2. 分析
在数以万计的鱼类品种中,多数鱼类适宜水温在22~32℃之间,而作为冷水鱼类的虹鳟鱼,其死亡上限水温几乎是一般鱼类适宜生长的起点温度。由生物学常识可知,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物种,其食用品质绝大多数优于高温条件下生长的物种。虹鳟鱼生长对水质要求高,要求水体清澈,对异物十分敏感,因此食用虹鳟鱼鱼肉必然安全。虹鳟鱼养殖采用流水或者微流水,水中的杂物、异物和排泄物会被很快冲走,即便是水体内存在少量杂物、异物和排泄物,由于虹鳟鱼耐低氧能力差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水体溶氧量必须达到6毫克/升以上。在高溶氧量的水体内,少量杂物、异物和排泄物,一般不会发生厌氧分解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在优良水体环境下生活的虹鳟鱼,其上佳品质不言而喻。实践证明,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肉食性动物,其肉质多为肥香味美。在养殖鱼类中,虹鳟鱼属生长较为缓慢的品种,多数鱼类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虹鳟鱼,譬如四大家鱼,当年个体体重可达600~1 000克,是虹鳟鱼的5~6倍。一般情况下,运动剧烈、活动频繁的动物,其肌肉纤维密集、肌肉紧凑。虹鳟鱼之所以肉质既脆又韧,口感尤佳,就是因其游动速度快,加之长期逆水活动,生长较慢的缘故。
三、养殖注意事项
虹鳟鱼人工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有关技术报道和经验介绍也较多,在此不再赘述。笔者仅就成鱼养殖注意事项作一介绍。
1. 注意鱼池形状
虹鳟鱼养殖池塘要设计成圆形或椭圆形,避免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鱼池。因为具有方角形状的池塘,往往存在水流“死角”,不但影响水体对流效率,而且增加水体悬浮物的数量。长时间得不到交换的水体,容易积留鱼类残饵、粪便等污物,藏匿和滋生病原,为养殖对象感病患病埋下隐患。虹鳟鱼属“娇贵”品种,对悬浮物和病原十分敏感。因此,在池塘设计和选择上,尽量不留死角或减少死角空间。已存在死角的池塘,可在当期养殖结束后、下茬养殖前,用水泥混凝土填筑池塘直角,再抹成圆弧形。
2. 注意饲料蛋白质含量
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这决定其饲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要高,不能为了省钱而投喂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的鲤鱼、罗非鱼等饲料,这种做法得不偿失。饲喂蛋白质含量不足的饲料,虹鳟鱼鱼体不仅生长缓慢,饲料系数(饲料消耗与鱼体增重的比值)还会加大,饲料系数越大,表明饲料利用率越低,单位鱼体增重的饲料成本就越高,这样反而使得养殖成本增加。而且由于饲料某些成分不是鱼体所需,增加了鱼体的无效消化和耗能,这些不能被吸收的成分被鱼体排出体外还污染池水。
3. 注意放养规格
鱼种规格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成鱼的出塘规格,还影响销售价格,乃至整体养殖效益。与多数鱼类相比,虹鳟鱼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要综合考虑养殖周期的长短和鱼体增长情况来确定放养规格。例如,由于水源、保温条件等原因不能整年养殖,只能在春夏秋或秋冬春养殖,计算其养殖周期只有9个月时间,比整年养殖周期时间少1/4,这种情况鱼种规格要相应提高1/3。虹鳟鱼人工养殖,随着鱼体规格的增大,虽然其绝对增长量同步增加,但是其增长倍数却在递减。例如,2龄鱼的生长倍数一般是1龄鱼的4~5倍,而3龄鱼的生长倍数只是2龄鱼的2~3倍。要使当年养殖的虹鳟鱼达到700~800克/尾,如果养殖周期为1年,投放200克/尾的鱼种即可;若养殖周期为9个月,则需投放300克/尾的鱼种。
4. 注意水流落差
新鲜水体的注入交换,其目的是提高溶氧量、平衡水温、冲释污染物、刺激鱼体游动。当注水量已达到控制水温和水体透明度时,注水时应提高入水口与池水水面的距离,使新鲜水体为池水带入更丰富的溶氧,以及加大对鱼体的刺激作用。一般注水落差以30厘米左右为宜,尽量避免注水口平行于水面或低于水面。
5. 注意养殖密度
如果养殖密度过大,而注水量达不到鱼的需氧量,既有鱼类迟滞生长的弊端,又有鱼类窒息死亡的危险;如果养殖密度过小,既闲置池塘空间,也浪费淡水资源。主要以注水量的大小,并参照水温的控制来确定养殖密度。例如,一般每平方米每秒注入0.4升水量的池塘,在水温15℃的情况下,可放养15千克鱼种。在一定时间内,池塘注入水量越大,放养密度也随之增大;池塘注入水量越小,放养密度也相应降低。而水温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则与注水量相反。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商河县农业局水产站 邮编:2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