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
——以《钟馗之岁寒三友》为例
2019-02-21单巧娟木恬恬
单巧娟 木恬恬
(1.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2.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人物角色中的运用
《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这部动画影片中的主角——钟馗,是整部动画影片中的一个纽带。相传,钟馗出生于唐朝,家境贫寒的他从小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可谓称得上是才子。但却因其相貌丑陋而被取消殿试资格,一气之下,撞柱而亡。后来唐明皇身患重病,梦里总是被小鬼缠扰,接着有一蓝衣身影从天而降,帮助解除麻烦。此人便是被唐明皇羞辱的丑陋书生钟馗。于是唐明皇请画师为钟馗绘制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驱邪保平安。至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在“钟馗”的角色造型上,角色设计师通过对钟馗的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表现出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传达出一个正直的正面形象。所以在《钟馗之岁寒三友》这部动画电影中,角色设计师在主人公钟馗的塑造上就是采用了通过人物的微表情及五官的眼睛、眉毛来着重表现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也是美学的一种体现,例如中国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人物角色玉皇大帝的角色设计其实就是借鉴了我们中国民间的财神爷、灶王等人物形象。并把这些民间的人物设计运用到了中国民间版画、京剧脸谱的造型设计,采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加以运用。其中运用京剧脸谱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中将军的形象设计:将军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动作的设计夸张,也颇有中国戏曲人物中的韵味,与京剧中大将军的出场方式如出一辙,这种设计将角色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本文所要研究的动画影片《钟馗之岁寒三友》中钟馗这一角色的造型设计可谓是中国的民族元素和中国的戏曲元素的结合,又加上国画的韵味,使得这一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新颖。
二、动画场景的设计
(一)色彩在传统建筑场景设计的运用。动画电影《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它的场景设计也是非常精美的,并出现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元素。总体来说,电影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为主,采用纯手绘中国风,主要是以成都的传统建筑为主,主要场景是以成都的一些古宅,其古宅建筑风格跟中国徽派建筑极为相似,特别是影片的开场出现的建筑,很明显像是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建筑。这部动画电影的风格还借鉴了中国《骄傲的将军》的画面处理,设色浓郁,虽然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阴间,阴间的场景的设计巧妙,并没有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老幼适宜,建筑中的装饰感较强,民族特点鲜明。因为这部动画影片是表达的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在用色上也用了许多中国人喜欢的降红、藏青、土红、土黄、黑灰等沉稳的色彩。众所周知,日本的动漫产业十分发达的众多动画作品中,宫崎骏的动画作品特别具有代表性,他是日本的动漫大师,作品数量众多,对色彩的驾驭能力更是高超,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颜色是蓝色和红色,红色给人一种紧张感,代表着流血和死亡,在中国人的思想里红色则代表着喜庆。不管是哪一种颜色都能传达一种感情,一部好的作品色彩是影响动画场景的视觉元素之一,要想设计好动画场景需要掌握色彩的特征,明确色彩设计对动画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将色彩和场景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动画的视觉效果。如今中国的动画能在摸索中曲折前行,并不是一味去模仿,那样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国产动画只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回归原点,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格。
(二)中国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体现。动画场景是指动画画面中除了人物和动物形象以外所有构成部分的设计,场景对动画电影而言犹如一个载体和依托,所有的动画形象均以此为背景进行动画故事的演绎。动画场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画电影的审美效果。中国文化为动画场景的设计提供一种比较开阔的思路,国产电影自不用说,几乎所有的国产动画电影均以中国文化浓厚的动画场景作为背景,如《宝莲灯》《大闹天宫》等这些神话故事影片场景基本上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描绘了一个天界,烟雾缥缈,仙气弥漫等。最惹人注目也被国外动画电影所大量采纳的则是中国特色的水墨丹青,《小蝌蚪找妈妈》是最早使用水墨画作为动画背景的,《功夫熊猫》的背景也是中国山水画,这些都显示出中国文化对动画场景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在动画片中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动画怎么做?中国动画到底怎么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曾经拥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样国人的骄傲,把中国的写意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终究时过境迁。由于缺少中国学派传统动画制作中必须的工匠精神和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美学储备,又没有了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国产动画也开始沉寂。钟馗是我国民间“驱邪避害”的象征,这个形象刚直不阿、正气浩然,具备中国传统侠义精神。兴许是这股侠气与成都人的豪情相得益彰,使得晓寒导演一直钟情于钟馗这个题材: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筹划了4集电视剧,后来又想拍成电影。1991年,晓寒导演就写下了《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的大纲,成就了这个故事布局的雏形。
晓寒导演表示,钟馗作为民间固有人物形象,他不愿意采用钟馗嫁妹等民间传说中熟知的故事,想为这个“侠士”写一个新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钟馗捉鬼的打斗只是剧情的辅佐,故事的重心在于钟馗、欧阳、柳楷这“画中三友”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以及钟馗在处理事务上的公私分明。故事除了保留了民间传说中的钟馗捉鬼、血溅金銮殿等只在书本上读到的“童年记忆”的神话传说画面,更大胆地增添了独闯地狱、对抗魔界等震撼的场面,将“岁寒三友”的友情与忠肝义胆演绎得荡气回肠。
晓寒导演曾经说过:“我们要做一部对得起自己的动画片,做一部对得起中国动画传统的动画片。”不同于低幼动画中人物呆萌、故事情节简单的设计,晓寒导演将该剧定位为“老少兼宜的成人动画片”,既有亲喜剧色彩,也有民族的绘画风格。钟馗生活的地狱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场景,晓寒导演将其进行虚化处理,并且减少了篇幅,避免让观众产生不适感。
(二)国内知名学者的见解。目前,国内的学者大部分都是在研究国外三维动画的理论,沉浸于研究讨论国外著名的三维动画作品,还有的就是一味地抄袭或者模仿日本、韩国的动画电影而创作出没有中国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作品。这些年来国家一直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将传统文化商业化,将中国古代的文化再融入到当代人的价值观中,但是收效似乎不大,就拿最近几年刚刚上映的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来说,它讲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深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下的冒险之旅中找回了初心,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故事。在这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斗场景中,运用了当代人,尤其是90后的怨言进行插科打诨,于是很多人都觉得很有创新,觉得这就是中国动画的创新之处,实际上是很可笑的。其实这部动画的打斗场景模仿的就是日本的画风,虽然,我们在打斗场景中融入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在里面,形式感很强,看上去中国文化的诗意,却无法真正用电影语言的方式去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中国动画之所以多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中国的动画只是“用动画讲故事”而不是讲述“动画故事”;其次,大多数中国动画的从业人员本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皮毛,把文化素材片面地等同于文化内涵。再是基于对动画本体艺术规律的陌生,文化底蕴的粗浅和文化表达策略的欠缺,中国动画在创作上的进展仅仅限于技术制作领域,而“民族化”就成了蹩脚的中、美、韩、日动画的拼贴。一个良好的动画设计团队,成员必须在技术上要能熟练地把握场景设计构图、色彩搭配、气氛渲染、层次感和空间感等;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及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色彩及造型把控能力;要有从构思到上色完整完成设定,并有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要有能负责动画场景原画造型设计和绘制的能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心,对待项目有高标准高要求,乐意提出自己创意的想法一起讨论,充分打磨出一部部好的作品。
四、传统文化在动画影片中的精神意义
万籁鸣的《大闹天宫》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是对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充分张扬,他的剧作充分体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达到了情、景、乐的高度统一,是写意抒情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动画艺术中的完美体现。这类优秀的动画作品,无论取材于传统还是现实,取材于本土还是外来,都会从中发掘出了本民族的时代精神,使作品成为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种观照,由此实现作品的现代性转化和民族性显现。
这类影片的主题比较严肃,人物塑造和细节设计方面十分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照搬照套的痕迹也明显存在,这种复制更多学到的是“形”而非“神”。同时模仿之风的盛行,导致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创作方向陷入一种迷失状态。应该说,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未必都能够为世界所接受,但能在世界文化中占一席之地的作品必然既具有各民族的共通属性,也具备自身民族的特色与长处,如果说前者是民族之间交流的基础,那么后者则是交流的意义,是对自身文化的肯定与自信。
近年来,如何来打造中国的动画市场,需要我们动画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多加以了解。中国动画在当下市场的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并非缺钱缺人,而是缺少文化,缺少知识,缺少头脑,缺少创意,总而言之,就是从业者不知道如何开发自身的传统文化。
《钟馗之岁寒三友》不仅仅使得我们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还有一部门民族特色与世界一致的价值观、世界观。比如,电影中最发人深省的核心问题:我们在恶势力面前,要怎么做?以及人们对人生关的一些思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观念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另外这部电影能够深人心的原因,在这之前,中国动画似乎意味着低龄化,但这样的动画电影对于儿童和大人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将优秀的中国文化更好地灌输到每个人的脑海里。这样无愧于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