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易斯同一论对先天物理主义的辩护*

2019-02-21何冬玲

关键词:刘易斯主义现象

何冬玲

(长沙理工大学 哲学系,湖南 长沙 410114)

现象意识能否仅仅通过物理知识得到充分解释,这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代的心灵哲学家。反物理主义否认现象意识是物理的,主张现象知识才是对现象意识的客观描述。弗兰克·杰克逊(Frank Jackson)提出的“知识论证”就断言现象意识超出了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物理描述的领域,物理知识不能解释和说明主体的现象意识。[1]277而物理主义肯定现象意识具有物理本质,我们完全可以在物理主义概论框架内解释现象意识。物理主义对现象意识问题的解决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先天物理主义和后天物理主义。其中后天物理主义承认存在认识论缺口,但是否认认识论缺口会导致本体论缺口。现象意识具有独立合法的认识论地位,不过在本质上仍然是物理的存在。先天物理主义则直接否定认识论缺口的存在,不仅主张现象意识就是物理存在,而且指出它没有特殊的认识论地位。

作为先天物理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提出著名的能力假说(Ability Hypothesis)力图为现象意识开辟一条新的阐释路径。他直接否认存在有关现象意识的非物理知识,并且指出主体在现象意识中仅获得辨识能力。[2]294但是,能力假说需要合理的本体论基础,才能充分解决现象意识的还原问题。笔者认为,刘易斯的同一论可以为现象意识的还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一、先天物理主义与先天蕴演论题

对于物理主义来说,最大挑战是,如何能够消解知识二元论直觉及其所导致的反物理主义论证。杰克逊知识论证认为,现象意识和现象属性具有特别的认识方式,它们只能通过现象信息来表达,任何物理信息都不足以对其进行描述,所以现象信息和物理信息对应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事实知识和现象事实知识。显而易见,通过现象信息所表达的知识二元论立场,知识论证可以轻而易举地推论出存在着现象事实的反物理主义结论。

为了驳倒知识论证,刘易斯提出能力假说,否认现象事实和现象知识的存在。[3]77刘易斯认为,主体在现象经验中掌握了记忆、想象和识别这种经验的能力,这种关于现象经验的分辨能力,才是导致主体认知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能力是纯粹的实践知识,命题知识是有关实践机制和事实陈述的知识,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不同知识类型。不仅如此,吉尔伯特﹒赖尔(G. Ryle)还曾通过直觉论证否定,纯粹的实践知识可以还原为命题知识,两个不同主体即使掌握相同的命题知识仍然会获得不同的能力。[4]215所以,能力与命题知识无关,主体在获得分辨能力的同时不涉及任何事实知识。

能力假说似乎有效地化解了反物理主义造成的危机。但后天物理主义却不这样认为。我们知道,先天物理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先天蕴演论题:只要主体掌握了全部的物理知识,就可以先天认知蕴演出所有真命题,无论是物理命题知识还是现象命题知识。能力假说否定物理知识与现象知识之间存在认识论缺口,际上就是对先天蕴演论题的肯定和支持。与此不同,后天物理主义认为存在认识论缺口,这种缺口是由人类认知上的缺陷所导致,主体不能通过己掌握的物理知识直接推导出现象意识的知识。由此出发,后天物理主义认为基于先天蕴演论题的先天物理主义在解决知识二元论时存在理论缺陷,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论证的反驳不够彻底,没有对现象意识进行彻底的物理主义说明;二是无法回避障痹论证的挑战,不能像后天物理主义一样逃脱障痹论证的困境。

关于第一个方面,布莱恩·麦克劳林(Brian McLaughlin)指出,能力假说无法真正回应知识论证对先天蕴演论题提出的质疑,先天物理主义立场是不可取的。现象知识是一种指示现象经验本身的知识,即使我们把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的知识解释为能力,仍然无法获得对现象经验的指示知识,现象知识与物理知识相互独立。[5]214在麦克劳林看来,能力既不能对现象意识进行描述和指示,也不能对现象意识进行彻底的物理主义说明。由于先天蕴演论题太过强硬,所以先天物理主义立场并不能对涉及现象意识和现象概念的诸多问题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例如,针对现象意识的还原问题,以及现象概念在指称和描述现象意识时表现出的不可替代性,这些都是代表先天物理主义立场的能力假说必须解决的。与此不同,后天物理主义在处理知识论证或认识论缺口时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拥有独立认识论地位的现象概念说明认识论缺口的形成,二是根据知识分类,将现象知识解释为亲知知识。无论哪一种选择,似乎都表明后天物理主义立场更加合理。

关于第二个方面,后天物理主义认为,障痹论证是对先天蕴演论题更加直接的反驳。障痹论证假设存在一个在物理方面与我们的地球极其相似的星球。这个星球不仅在各个方面与地球极其相似,而且这个星球的居民与地球人类在物理组成和生理结构方面也一模一样,他们是地球人类的物理复制体。然而,物理复制体与地球人类唯一的不同是,他们没有任何现象意识或意识感受,他们感受不到疼痛。我们把这种没有意识感受的物理复制体称为“障痹”。由于孪生障痹与地球人类具有相同的物理组成和生理构造,所以他们对各种感受刺激的反应与地球人类一致。如果先天蕴演论题正确,那么孪生障痹应该与地球人类一样具有现象意识,并且知道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但是,孪生障痹的存在是可设想的,不是先天不可能的。据此表明,孪生障痹的可能性否定了物理基础与现象经验或现象意识之间是一种先天必然联系,所以先天蕴演论题是错误的。

如上分析,即使我们承认能力假说对反物理主义的反驳是成功的,但是它仍然要应对后天物理主义提出的上述双重挑战。这将所有问题的关键直接指向能力假说在本体论层面的不足,因为无论是通过现象概念来彻底解决知识二元论难题,还是对现象意识的本质进行物理主义解释,都需要获得本体论上的理论支撑。

二、基于功能主义的心物类型同一论

同一论分为两种:类型同一论和殊型同一论。类型同一论是一种还原论物理主义,心理状态可以通过还原定义(或功能分析)为某一类生理神经状态。(1)持这种观点的有斯玛特、费格尔、刘易斯等。参见Smart, J.J.C., Sensations and Brain Process, Philosophical Review, 68:141-156,1959; Feigl, J.J., The “mental” and the “Physical”(Exerpt), in D.J.Chalmers(ed.), Philosophy of Mind: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8-72, 2002; Lewis, D., An Argument for the Identity Theor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66,63(1):17-25.不同的现象意识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等同于不同类型的神经状态,这是类型同一论的基本观点。根据类型同一论的观点,如果现象的东西都可以还原为物理的或者功能的存在,那么我们就成功实现了现象属性或现象意识的物理还原解释。所以,现象意识是主体的神经功能状态,疼痛感觉就是相应的某一类大脑神经状态(疼痛=C纤维刺激)。殊型同一论将某一个心理事件等同于单个的神经生理事件。每一个现象属性或心理事件都存在其特定的条件,无论是时空条件还是生理结构条件。所以,某一类心理状态的殊型或单个心理事件就是相应的单个神经事件。

类型同一论反对现象概念是一类特殊的概念体系,他们通过主题中立分析和双语理论消除了现象概念在描述心理状态时造成的困扰和现象直觉,从而否定现象意识是不可还原的存在。刘易斯则通过因果功能角色解释了心理状态与物理神经状态之间的还原同一关系。

刘易斯的同一论认为,某一类心理状态等同于相应的物理状态。基于常识心理学和物理科学的分析,现象意识状态与相应的神经生理状态拥有相同的因果角色,所以现象意识状态完全可以还原为相应的物理状态。[6]17

前提一:某种意识经验状态或现象属性M=占据因果角色R的状态;

前提二:物理状态P=占据因果角色R的状态;

结论:某种现象意识状态或现象属性M=物理状态P。

前提一是刘易斯对心理状态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的分析,这种特征就是拥有某种确定的因果角色。通过概念分析方法,某种心理状态的确定因果角色可以通过条件的有限集合表达出来。这些条件详细阐述了在各种情形中,引起这种心理状态的普遍原因,以及这状态种所导致的普遍结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阐述心理状态或现象属性通过因果角色还原为物理状态所具有的优势。首先,心理状态的因果角色特征实际上肯定了心理状态是某种真实的存在,它会对主体产生影响。在心理学研究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状态对主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无法否定它是现实存在的;其次,因果角色定义实现了心理状态之间的相互定义。某种心理状态的普遍原因和结果可能包括其他心理状态,而基于因果角色的定义涉及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心理状态的相互定义可以说明它们是内省可达的;最后,通过心理状态所拥有的普遍原因和结果的条件集合就足以充分确定这种心理状态。因果角色定义不需要指出某种心理状态事件的所有精确原因和结果。

除此之外,借行为主义我们能够进一步说明因果角色还原的优越性。心理状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面对心理状态或经验的相互定义问题,行为主义会导致无限后退的后果,但是同一论可以利用因果同构的状态系统来解释经验群体中的任何一个经验状态。此外,行为主义不能说明某些例外或反常,因为它明确指出决定某种心理状态或经验发生的严格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同一论对心理状态的定义相对而言更加宽松且恰当,它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经验状态所拥有的典型因果角色。

前提二是关于物理学是一种可靠的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假设。物理学知识可以对所有的物理现象作出充分解释。当我们面对某种物理现象时,可能有很多种理论影响并决定这种现象的形成,但其中的任一种理论都可以通过其他相关理论得到充分的解释。迄今为止,物理科学的发展为物理主义哲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这种科学的经验基础之上建立本体论原则。

综上,心理状态就是关于相应的物理生理状态的结论,是在前提一和前提二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推理。刘易斯的心物同一理论结合了心理状态或现象属性具有某种因果角色的功能主义观点,从而使我们对现象意识的还原解释拥有更强的说服力。通过对现象概念或心理语词的因果角色定义,现象意识可还原为占据某种因果角色的神经生理状态。

三、同一论对取消主义的反驳

虽然同一论作为本体论基础是可行的,但它并不是唯一为物理主义进行辩护的。因为除了同一论以外,还有一些物理主义理论同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取消主义也是先天物理主义立场的代表理论之一,它主张心理语词或现象概念是没有指称的空概念,现象意识或感质实际上并不存在。[7]227只要主体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科学事实,就能够在获得视觉经验之前推导出那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表面上取消主义似乎同样可以为能力假说提供本体论理论依据。

然而,心物同一论与取消主义关于现象意识和现象属性显然持有不同的观点。刘易斯认为现象意识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依随于相应的物理基础,物理基础决定了心理状态,所以现象意识可以还原为物理基础。[8]412而根据取消主义的观点,现象概念不是某一类特殊的概念,它并不指称真实存在的对象或属性,客观世界中只存在物理事实和物理属性。显而易见,同一论和取消主义立场存在很大分歧。刘易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方面持肯定态度,强调我们可以把现象意识还原为相应的物理实在,但是取消主义则完全否认现象意识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据此,我们将心物同一论对取消主义的反驳概述为两点。

第一点是,现象意识或现象属性是现实存在的,它得到了经验证据的充分支持。不可否认,我们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特征和现象属性,现象属性是客观物理世界的依随特征,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现象属性在本质上是物理的,它们依随于相应的物理基础。虽然物理本质或物理属性决定了相应的现象属性,但是物理基础本身并没有否定现象属性或现象特征具有客观实在性。由此说明,取消主义对现象属性的反驳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

第二点是,现象概念的意义是可分析定义的,取消主义并不能根据语义的不确定性否认现象概念是有所指的。取消主义反驳现象概念和现象属性的关键论据是现象概念存在语义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确定现象概念到底指称现象属性还是相应的物理基础。但是,刘易斯认为通过概念分析这一方法来解释现象属性是必然选择。因为只有基于现象概念的分析定义,我们才能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指向现象属性,从而避免通过无限复杂而繁琐的物理条件对现象属性进行描述,并且最大程度地确定现象概念的指称。所以,语义的不确定性不足以影响同一论对现象概念的分析定义,现象概念是对现象属性的确定指称,取消主义不成立。

分析表明,心物同一论比取消主义更能够为现象意识的还原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取消主义本身缺乏基本的经验证据,而且对现象概念的反驳不充分;另一方面,取消主义仅仅通过“直觉泵”去说明现象意识不是客观事实的存在,而没有提供关于缺乏某种经验的主体如何知道那种经验是什么样子的路径,这并不能对先天物理主义立场给予必须的理论基础。[9]35只有心物同一论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其提供理论支持。

刘易斯通过与理论辨识的比照分析,论述了心物同一陈述具有科学的推理形式,并且以此说明心物同一论的科学性。[10]88

首先,理论术语来自理论本身,我们只能通过理论来理解这些术语以及它们指称的对象,所以理论术语是符合相应理论条件并且由理论设定的特定语词。通过拉姆西语句变换,所有理论术语由存在量词约束的变量所取代,从而将其转换为以约束变量的形式重新表达的理论陈述。

其次,拥有功能可定义性的理论术语表明,理论辨识是一种演绎推理,而不是科学家基于简洁性原则的约定俗成。能量守恒理论的拉姆西语句详细描述了X和Y的因果角色,所以理论术语定义为相应因果角色的描述。如果将理论术语替换为它们的定义,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熟悉的前理论语词或原始语词更好地理解理论,这种方式赋予了理论充分的意义。

最后,心物同一陈述与理论辨识拥有一致的推理形式和合理性。心理术语或现象概念的意义同样是功能可定义的,它们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指称占据相应因果角色的状态,心物同一陈述是以生理学与常识心理学为基础的演绎推理。根据常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术语定义为具有某种因果角色的状态,这种状态与相应的刺激和反应形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当我们通过生理学理论知道是哪种状态占据这种因果角色时,也就知道了这种心理状态是什么。由此可见,刘易斯的心物同一理论不仅能够为现象意识的还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且是一种基于科学理论的合理的演绎推理。

四、同一论对先天物理主义立场的捍卫

心物同一论不仅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它还对现象意识的还原论证弥补了能力假说在本体论层面的理论不足。面对后天物理主义(包括反物理主义)的挑战和质疑,我们完全可以在心物同一论与能力假说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回应,从而捍卫先天物理主义立场。

首先,心物同一论可直接摆脱认识论缺口引发的危机。根据刘易斯同一论对现象概念的功能定义,现象概念指称具有某种因果角色的状态。由于现象概念是可分析定义的语词,所以它与物理概念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只要主体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知识,就拥有关于客观世界的所有事实知识。换句话说,无论是现象概念还是相应的能力,它们都没有涉及任何独立形式的命题知识,主体通过现象经验没有获得非物理的事实知识。所以,心物同一论对现象概念的分析定义否定了两种概念体系之间存在认识论缺口,并且表明知识论证对先天蕴演论的反驳不成立。

其次,主体指示现象经验的知识不是关于客观物理世界的事实知识。所以能力假说不能说明主体掌握了有关现象经验的知识。然而,知道某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是主体拥有分辨这种现象经验的能力,而不是任何可表达和传递的命题知识形式,因为现象经验本身不是任何形式的知识。针对某种未知的现象经验,无论是指示知识还是现象知识,都不能告诉主体这种现象经验是什么样子。根据心物同一论的观点,有关现象概念的因果角色定义清楚地呈现了它与现象经验之间的指称关系,所以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指示词描述相应的经验,只不过这种指示知识仅仅说明主体掌握了相应经验的分辨能力。因为心物同一论对现象经验的功能还原表明,指示知识(现象知识)实际上等同于相应物理状态的事实描述。物理知识先天认知蕴演所有关于现象经验的知识。因此,能力假说为先天物理主义立场提供了有力辩护。

最后,知识论证既不能否定先天蕴演论题,也不能说明后天物理主义比先天物理主义立场更加合理。不仅如此,我们关于障痹论证的深入分析揭露了后天物理主义存在的缺陷。

杰克逊在障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认识论论证,揭示出后天物理主义存在的困境,否定后天物理主义比先天物理主义更加可取。具体而言,后天物理主义在处理后天必然事实时存在两种认识可能:一种可能是,物理本质与现象本质之间的后天必然性联系是真的——地球人和孪生障痹不仅在物理构造上及其相似,而且他们都缺乏意识现象;另一种可能是,物理本质与现象本质之间的后天必然联系是错误的——孪生障痹在物理构造上是及其相似的,但是我拥有意识现象而障痹没有意识现象。面对这两种可能性,后天物理主义没有任何证据和理由选择第一种可能。因为不管是地球人类还是孪生障痹,他们对疼痛和意识现象的可观察反应都是一样的。这说明,后天物理主义者实际上并不能在两种认识的可能情况之间作出选择,至少根据我们目前所公认的检测方法无法做出二选一的决定。无论是先天物理主义还是后天物理主义,它们都需要面对可设想性论证,才能真正解决孪生障痹带来的难题。因此,后天物理主义认为自己拥有解决障痹论证的优势并不存在。

以上论述表明,刘易斯同一论对消解认识论缺口和知识二元论直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不仅有力地反驳了后天物理主义的质疑,而且有助于能力假说对现象意识进行彻底的物理主义解释。

综上所述,刘易斯同一论能够彻底解决先天物理主义面临的难题。现象意识具有实在性,通过对现象意识状态与物理状态具有相同因果角色的分析,阐述现象意识与相应物理状态之间的同一关系,从而在本体论上实现对现象意识的还原论证。刘易斯同一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它对现象概念与现象意识之间关系的辨析可以直接摆脱认识论缺口的困扰,对现象意识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刘易斯主义现象
新写意主义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近光灯主义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