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问题研究

2019-02-21周琳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革命意识大学生

周琳娜 刘 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影响。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高校是为国家不断输送人才的主战场,因此,在我国社会面临转型的今天,加强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已刻不容缓。革命文化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英烈为建立新中国而奋起反抗国内外一切封建势力,甚至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更为了中国亿万同胞而奉献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带领苦劳大众艰苦奋斗的二十八年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因此,利用革命文化中为国家、民族奉献个人一切的最本质特征来教化与培养大学生的公共意识是“对症下药”,从思想上预防与遏制大学生公共意识的不良发育,从而提高新时代下青年一代的思想境界与价值意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助力。

一、大学生公共意识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纪律与规范意识薄弱

在校园中,经常会看到大学生随手扔垃圾;在教室里,属于公共资源的课桌许多都被刻上了一些“专有”的符号;在食堂窗口前,学生们一声不吭地插队现象时有发生;专门投放在校园里的共享单车,却被故意毁掉了二维码、甚至将共享单车锁起来,将“共享”单车变成了“私人单车”。种种现象表明,部分大学生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不惜损坏他人利益来成全自己。作为经过基本素质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在公共场所享受并使用公共资源权利的同时,却不履行保护使用公共资源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部分大学生公共意识差,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纪律与规范意识较为薄弱。

(二)大学生责任与诚信意识缺乏

部分大学生在食堂里吃完东西后,存在不能主动将用过的碗筷以及垃圾带走、并将碗筷交给食堂工作人员的现象,事实上,这是大学生公共意识中的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畅所欲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学生处于“三观”趋于形成的阶段,一些有害思想无法得到完全过滤下,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政治立场松动的表现,甚至在享受国家给予优厚待遇的同时,心安理得地辱骂着自己的同胞,难以想象这是一名“品学兼优”大学生的行为。由此观之,部分大学生以网络生活为出口宣泄自己的任何情绪而忽略了身边人的利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公共意识极为缺失的体现,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连基本的集体荣誉感和道德观念都混淆。

显然,基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有部分人出现公共价值观念歪曲、公共规范意识缺失等问题。而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德第一、私德第二”的行为品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培养高校大学生公共意识就急需要一种 “大公无私”、“积极奉献”的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精神标识,而革命文化蕴含着的勇于奉献、敢为人先的高尚情操是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公共意识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综上所述,把握革命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革命文化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必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集体意识观念

革命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脊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让更多人富裕的同时,也使部分人富裕心中的“公共意识”逐渐减弱,“个人利益”至上变成更多人的“信条”。由此观之,积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已迫在眉睫。而革命文化从诞生到成熟,无不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的经验与智慧,可以说,革命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的强有力体现。不论是共产党人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钢铁纪律使共产党人受群众拥戴,还是共产党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信念,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加强和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使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得到加强,用革命英烈牺牲个人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平与自由的伟大事迹感染人、教化人,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不论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在社会活动中明白“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的道理,从而使革命文化发挥在新时代下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强劲作用,并以此发掘在革命文化视角下培养社会公共意识的更多可能。

(二)激发大学生榜样学习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日趋完善的革命文化的背后是无数革命英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谱写一曲曲反对国内外一切势力对中华民族侵害与剥削的血色歌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过无数令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响亮名字,例如:董存瑞、黄继光等真实存在的革命英雄;以及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银幕英雄,如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一角。这些或真实存在过的革命先烈或立足于史实而艺术创作中形成的银幕英雄都对大学生激发爱国主义、培养公共意识起到关键性作用。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强弱简单概括就是大学生将公共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的程度,而大学生在使用公共权利中,影响大学生能否积极履行应尽的公共义务的关键归根到底还是要将爱国教育的根基打牢。二十八年的风雨历程是革命英雄用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书写的血色乐章。当时的中国实为“危急存亡之秋”,于是,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存亡、国家的荣耀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极高的公共意识的体现,这也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表达。因此,可以用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以及革命历史人物去教育感染大学生,从而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公共意识。

(三)促进高校治理机制科学化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还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战场。高校的主体为大学生,大学生公共意识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设身处地的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热爱,从而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凝聚力以及减少公共物品的破损,如,课桌、椅子等。革命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先辈为民族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公共意识的最有说服力的精神养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早已不需要像“五四”运动时的青年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一边努力学习一边随时准备为国家流血牺牲。但,即便生活在富强安逸的环境中,时代的变迁也赋予着大学生爱国的不同内容,革命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时代可变,保卫国家、保护民族的心不能变。革命文化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公共意识的本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对一件小事情上的放松就有可能演变为一群人在民族利益上、社会公德上的失守与沦丧。以小见大,因此,只有充分地用革命文化的精神与内容培养大学生,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恶小”的严重性,进而从根源上让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得到提升,最终,诸如,校园里乱扔的纸屑、课桌上的涂鸦等都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可以为校园省去一笔可观的置新费与维修费,更可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全方位实现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科学化。

三、革命文化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的手段与途径

(一)构建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革命文化中最广为被大学生吸收与学习的形式为革命故事与革命事迹,这些故事能最直接、最有感染力地启发大学生、教化大学生,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尤其是在“全员思政”的情况下,不仅在思政课堂上增添革命文化的比重,在一些专业课中也可以作为一种活跃课堂、减少专业知识枯燥的新形式来增加革命教育的色彩,从而使大学生公共意识得到飞跃式的提高。例如,教学生运用革命文化方面的知识,参与设计关于培养自身公共意识的情景剧;布置参与的学生每人找到自己喜爱的革命时期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或是以一封家书或是以一颗红星为媒介,讨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从而深刻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克己奉公的优秀精神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集体、对校园、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对公共环境的认同,增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二)建立学制化信用考评制度

孟轲在《孟子·离娄子》中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大学生学制化信用考评制度可以从制度上为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每位大学生从入学之日起,若在校内或校外存在故意破坏公共财物或其他体现公共意识缺失等的问题,一经发现,核实无误可以延长其毕业答辩时间或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并为此类型学生专门增加校园清扫或者增加其思想政治工作的课时,最后再进行名单公示。共产党人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与稳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而存在公共意识缺失行为的大学生就需要重新学习并研读革命文化来重新严肃看待此类问题。总而言之,就是以同样对等的力度来惩罚此类公共意识缺乏的大学生,以示警醒。

(三)开设社会服务学分制课程

为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大学生公共意识,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夙愿。高校在本科学习期间应该开设的主语应是高校,不是大学生,一门专门参与并进行社会服务的一门课程,这种社会服务不应该与大学生所学专业挂钩或者相关,社会服务是在自我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追逐内心的真、善、美的过程,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要大学生知道在奉献中,精神的获得更有意义。例如,学校可以按学院组织大学门义务打扫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打扫社区、清理街道垃圾等维护公共利益的公益活动,再由老师和协同单位人员为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公益活动打分,如若存在不认真或者对待不严肃者,将自动延长社会服务课学时,直至修满为止。通过自身的劳动让大学生了解随手扔垃圾、闯红灯等扰乱公共环境秩序的坏处,从而起到预防并改正等作用,最终起到提升大学生公共意识的效果。

结 语

我国成功学专家提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而改掉一个习惯则需要长达九十天。革命文化是共产党人持续坚持了二十八年形成的“优秀习惯”,在这二十八年里,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心中同一个梦想而坚持不懈、舍生忘死,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战。而新时代下的我们,只需要在既定的道德标准下,做一名品德优秀、基本公共意识遵守的大学生,这样的标准相比革命先辈已是微不足道。因此,培育与提升大学生公共意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在校老师身体力行的教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推动。

猜你喜欢

革命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