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山西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及转化路径

2019-02-21马学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山西

马学思

(山西医科大学 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家风表现为隐性的耳濡目染,也表现为显性的教育训导。无形的家风需依赖有形的家训得以继承、发扬,而家训形成的家庭成员的共同行为习惯时构成了家风,家风家训共同反映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思想共识和文化氛围。山西家风家训内容丰富,哲理性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一、山西家风家训的内容和特点

(一)耕读传家,勤俭持家

“耕读是中古士族社会以后比较普遍的家教主旨,被人们视为最理想的遗惠后世的家风。”[2]耕,代表生产基业;读,代表基本教育。对于山西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耕”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事稼穑,丰五谷”,追求物质的丰盛,强调生产基业的本分。“读”有着“知诗书,达礼义”的含义,在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富足。“耕读”强调既要谋生,又要做人,立性命上求高德,“耕读传家”其核心意涵在于崇本务实,追求高远,鞭策后人达到做事和做人的统一。

山西家风家训同时注重勤劳的可贵价值。晋商能够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其兴盛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包括进取精神、讲究信义、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等。乔致庸有“造福子孙在勤学勤俭勤劳”的家训,太谷曹家有“天地之间勤劳最贵”的家训。创业初期能艰苦奋斗,富裕之后依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救贫济困,这是晋商的可贵品质和治家秘籍。

(二)家规治家,忠孝和睦

山西家风家训有一个显著而共同的特点是有着十分严格的家规。裴氏有著名的《家训》和《家戒》,《家训》从正面引导“何可为”,《家戒》则告诫后代“何不为”。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裴氏《家训》为家族树立道德的高线,《家戒》为整个家族的成员设立共同的行为底线。裴氏家族在辉煌的华夏历史中造就了很多历史名人,无不与其严格的家风家训有关,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祁县乔家“六不准”的家规,难得的是不准纳妾的规定,是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的先行典范。

山西家风家训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和为目标、以孝为核心正家风,要求家庭成员恭敬有礼、忠孝仁和、宽恕待人、和谐友爱,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很多大的家族,在居家治生方面树立了典范。在家风家训的教导和熏陶下,山西人有着大爱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形成了山西这块土地淳朴的民风,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裴氏后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等方面有影响有建树的不少于千余人。晋商兴盛繁华五百年更是涌现了如雷履泰这样的商业管理大师和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三)清正廉洁,家国情怀

山西家风家训关注道德修养、居家治生,更关注职业道德、国家发展。于成龙义不辞难、匡扶天下的责任情怀和心怀百姓、勇于任事的品质树立了为官榜样,其清正俭朴、廉能并重、铁骨铮铮的形象时刻警醒后人自省自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的家训影响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提醒后人向先人看齐。

晋商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商业传奇,留下了诚信经商、先义后利、以儒治商的商业文化理念、经营谋略、用人哲学和处世智慧。“利以义制”的商业美德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有尊严”的救济、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晋商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企业家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的先行者。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杨家将喋血沙场,舍身报国的故事为人们所传颂,杨家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尽臣节”,五代英烈,满门豪气。这样的家国情怀不断引领社会正能量,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示范。

山西人重视家风家训,成为中国家风建设的先行者之一,是中国家风家训的亮点。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三晋文明深厚蕴藏的表征,更是三晋人民集体智慧的生动体现。它与其他家风家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源于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征,在重视家风家教的今天,山西家风家训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山西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

(一)山西家风家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提供丰富给养

山西家风家训文化源远流长,从裴氏文化到晋商文明,从杨家将到于成龙,山西优秀家风家训不仅成为其家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耕读传家的家教主旨为儿孙们提供了传家要领;勤俭、诚信、忠孝、仁和、清廉的道德准则为人们为人处世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严格的家规家教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先义后利、家国情怀提升着人们的思想境界。山西家风家训内容涵盖为人处世、持家治学、经商从政等方方面面,揭示了先贤高超的人生智慧,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价值追求相一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注入丰富给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山西优秀家风家训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淀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同儒家文化一致,把对个人的要求和国家、社会的治理融为一体。无论是晋商博大的“家国情怀”,还是杨家将“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山西传统家风家训所秉持的“诚信”“忠孝”“爱国”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核高度契合。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西优秀家风家训中很多跨越时空、具有超越性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支撑。

(二)山西家风家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方法和路径

山西家风家训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居家治生之用,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方法多样,对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具有借鉴意义。山西裴氏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有12条《家训》和10条《家戒》,其中《家训》侧重正面引导,而《家戒》侧重于警戒惩处,正反结合,清楚明了,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供遵循和指引。

灵石王家匾额上“规圆矩方”四个大字,“矩”字多了一点,不是书写的错误,其寓意是要求王氏子孙做事做人都要规矩多一点。太谷曹家制有“戒赌碑”“戒烟碑”,时刻提醒子孙要远离不良嗜好。晋南富商李家影壁上的百善图,由不同的字体写成,给人以启迪与沉思。晋商大院里多有在外为官之人,院中具有廉洁意义的“三雕”作品比比皆是,建筑中的“莲”喻“廉”,警示家人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山西优秀家风家训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明确的警戒;有正面的说教,也有润物细无声的提醒。家风家训贯穿于为人、处世、持家、治学、从政、经商等方面,通过堂号、字号、名字、族规、著述、家谱、楹联及建筑等呈现,可以说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载体全面,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把规范的、理性的道德行为准则日常化、感性化,将塑造人的内心与外行、品德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3]这些方法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探讨、研究和践行,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真正成为大学生内在认同和自觉遵守。

(三)山西家风家训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原始场域建设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家庭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时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识缺乏、认知偏差和能力不足。

山西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方面堪称经典,加强相关文化的挖掘、探讨、整理和研究,立足“立德树人”目标,助力现代家庭教育体系的重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的目标、重点、方法和路径。家庭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家庭成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始场域。

山西家风家训的研究和传播同样助力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从理念、原则、机制和制度等方面形成科学模式,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形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力的共建机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山西家风家训的转化路径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扬弃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转化为适合新时代的家风家训。

(一)推陈出新,建设新时代家风家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山西家风家训是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封建文化,受时代发展、社会制度和人们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会存在过时的或是糟粕的内容,比如,“男尊女卑”“家长制”“愚孝”等思想观念。推崇山西家风家训文化,必须秉持礼敬、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于糟粕的内容要去除,对于其他家风家训文化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其时代价值,使其转化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推陈出新。所谓推陈,即扬弃那些不适合今天需要的东西;所谓出新,即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清理和提炼,并积极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发掘和推广山西家风家训文化,不是对传统家风家训进行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深刻领悟其核心思想价值基础上,结合当下、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的时代转化、创新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山西家风家训的文化生命力,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加强研究。国家要重视山西家风家训文化深度发掘和大力研究,通过设立研究机构、扩大科研立项、提供经费保障等措施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对山西家风家训文化进行全面归整和梳理,挖掘其思想精髓和现代价值,探索其时代转化和实践路径,使山西家风家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二)雅俗共赏,创建互融共生新渠道

雅和俗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二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简单地分类,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论形式的,是专家学者经过高度凝练后形成的,“属于高雅的理论文化”[4];山西家风家训是民间流传的,通过世世代代传承,内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属于世俗的文化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山西优秀家风家训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转化,为当代家训的凝练与家风的涵养注入时代语言和时代精神,培育顺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家训家风文化。”[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依靠山西家风家训文化的滋养和传播,融入百姓生活,接得地气。“家风的教育与传承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家风是根植于内心,根植于灵魂的道德精神。”[6]山西家风家训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得力抓手,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心底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在实现大众认同和内化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雅一俗,雅俗共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山西家风家训相互促进,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自觉、发挥价值引领的互融共生新渠道。

(三)融入生活,生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抓关键主体。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7],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使家庭成为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始场域。要认识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女性在子女培养、父母赡养、家庭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做好现代角色转变。建设好家风,引导家庭成员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打造现代好家庭,以好的家风支撑好的社会风气。

用新媒体传播。习近平要求宣传工作者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新媒体技术具有移动化、实时性、个性化、交融性等特点,我们要通过网站、微博、微信、QQ、短视频把山西优秀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符号、图片、动画等融入多种媒体传播方式之中;把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融入其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重实践养成。家风家训大多简洁明了,直接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供指导和遵循,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在行为养成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升华人生境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新时代家风要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教育自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家风家训的日常熏陶和渐进濡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家庭成员的价值共识和行为指南。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