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

2019-02-21江秀利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海军

吕 健 江秀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从江苏泰州的白马庙到现代化的青岛港,人民海军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逐渐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山东青岛会见应邀参加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庆典的各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正是在这次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首次鲜明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参会的许多外方海军代表都对这一理念表示了肯定。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自从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至今已经过去了五个世纪,世界海洋从来就不平静,而是充满了竞争,其本质是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和安全空间的控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海洋的作用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对海洋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首先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先后击败西班牙和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海上优势保障了整个帝国的贸易畅通和海上运输线。美国的军事理论家马汉通过对海权国家的研究,发现当时几乎所有帝国的兴衰都与海权相关,并指出,“海洋的控制,实为重要因素”。美国更是深受其观点的影响,此后不断加强对于海军的建设,到20世纪初期海军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二战结束以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的霸权地位,美国海军实现了全球部署,在世界各大洋联通的战略通道和热点地区附近均有其海空军基地,经常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对潜在的敌对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干涉他国的内政,极力维护美国的海上战略优势和世界霸权。

(二)当今局势。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理性正确看待海洋,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天,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政治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亚洲地区的经济总量在2017年已接近世界总量的四成,经济是政治的基础,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亚洲地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西方传统大国在自身增长乏力之际,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无论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政策,还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提出的“印太战略”,都是要借助“东亚崛起”和亚太“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势能,改变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的颓势,助推美国“太平洋世纪”的实现,同时防范潜在的地区大国崛起,保持美国在西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霸主地位。欧洲方面,处于对自身利益、国际局势的考虑,多国出现了反对一体化的声音。2016年,英欧双方经过四十余年貌合神离的合作之后,英国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退出欧盟;在法国和意大利的大选中右翼政客都提出了退出欧盟、拒绝接收难民的主张,并得到了相当多的选票,反映了民粹主义在欧洲的崛起。

(三)未来趋势。“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突出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使得海洋方面的冲突、纷争大大增加,但国际社会谋发展的根本诉求未变,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和更具可持续的发展,还是各国追求的根本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同所有国家都是合作伙伴。

世界发展的趋势仍是向全球一体、共享共荣的大方向迈进,现在中国已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联合部分国家建立了亚投行,强调“共同体”意识,希望各国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而不是“排他独占”、强调相对利益,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海洋。现在中国每年的外贸总额已超过两万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六成,我们已探明石油储量200亿吨,这些关乎国家发展利益的因素,都促成我们认真思考和处理海洋问题。特别是如何与各国一道去思考与处理现有和不断产生的问题。不可否认,我们还在海洋权益方面与某些国家存在争端,中国政府一贯的原则立场就是宣示主权、和平解决,我们始终希望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支撑这一切的必须是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实力,没有这个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难以按我们所期望的合情合理的原则去解决争端。

国际实践证明,有效运用海上力量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秩序、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各国互信合作的重要方式。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人民海军不会缺席。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一)海洋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1]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海洋作为人类交往的重要载体和人们生活生产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各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和需求与日俱增,陆地上的资源却是有一定限度的,二者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其次就是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使得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转移到海洋。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石油资源为例,自从人类掌握了内燃机等技术以来,石油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现在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原油进口第一大国。为了进口石油,我们每年都需要付出巨额外汇,同时这也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海洋中则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光是已探明的海洋石油储量已占到世界总储量的三成,我国的南海地区也蕴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各国对于中国拥有南海岛屿及附近领海主权没有异议。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周围各国逐渐发现了南海地区蕴含的石油资源,纷纷提出了对南海部分岛屿的主权要求并联合西方石油公司共同开采石油,获取了巨额利益。

海洋经济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创新具有非常强的拉动作用。截止2017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0%,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国际上有一个划分海洋强国不成文的标准,就是说海洋经济占整个GDP 总量的10%以上,那么经济上就是一个海洋强国了。我们距离这个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海洋在我国外贸原材料、能源供给等方面将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面对共同的挑战,世界各国应携手应对。这些挑战不仅表现在传统安全方面,也表现在非传统安全方面。有关各方在岛屿归属、海洋权益划分、海洋资源的争夺以及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等方面的斗争不断加剧。在南海方向上,我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在某些岛礁的归属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加上某些域外大国的干扰,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东海方向上,与日本在海洋权益划界、钓鱼岛归属方面也存在很大争议。这些斗争不仅体现在我国的的对外关系方面,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都有所表现。如英国、西班牙关于直布罗陀地区归属的争端,印度尼西亚与越南在海洋权益划界方面的争端,俄日关于北方四岛归属的争议。

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如极端宗教主义、海盗活动等。2008年以来,索马里海盗相继劫持多艘商船并索要赎金,严重威胁相关海域及国际航运的安全。索马里,这个位于非洲大陆最东端的国家,一跃成为众多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为世界各国所关注。联合国为了打击海盗,维护国际运输安全,通过决议号召各国政府派遣海军军舰赴相关海域进行护航。中国海军响应联合国的倡议,派出多艘海军舰艇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有效的保护了我国的海外利益、商船及人员的安全。

除此之外,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面对这些挑战,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都不能独立完成海洋开发和治理的任务,必须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开发和治理。

(三)为了我们的海洋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的维护和治理。习近平主席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主权平等,对于海洋争端,没有强国、弱国之分。海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反对一味强调本国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一旦控制住了就不放手,企图永远占有,变非法为合法。这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各国应该摒弃弱肉强食的思想,倡导共建共同繁荣的海洋,坚持交流与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海洋。

提倡各国文明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尊重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海洋文化、不同的海军文化。不论是海洋强国还是海洋弱国,海洋文化没有高低之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高层论坛,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交流与互信,使各国海军共同维护海洋和平。

(四)坚持走绿色和平的发展道路,建设一个美丽安全的海洋。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建设美丽海洋的理念融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布局中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海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军逐渐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海军实力虽然增强了,但我们绝不称霸,坚决奉行积极防御的政策,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不干涉他国内政,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海军走出去更多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海军的力量越强大,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就越大,中国海军绝不会像西方海军一样走逢强必霸的道路。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成为了指导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思想。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国际会议时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科学体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海洋方向上的一个伟大实践,是共同维护海洋和平、共筑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荣的中国方案。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局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海洋的治理只能由全人类共同实现。只有以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性的战略视野看待海洋问题,坚持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则,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海洋领域的分歧,才能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人类共同开发和治理海洋的有效路径,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蓝色家园”。

这也是我们在海洋方面上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有助于构建“理论中的中国”,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解决之前在国际上“挨骂”的问题,消除某些国家对于我们发展海军力量的误解。以前在海洋方面,我们都是在遵循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要通过倡导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拓展和深化。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时至今日,为了进一步联系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习近平主席指出:“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共同增进海洋福祉。”[1]“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理念,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的整合,发挥各自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地位。“海洋命运共同体”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载体,高扬合作之帆,深化务实合作,必将有力促进和平与发展,给更多国家与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将有力地助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邓小平曾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2]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各国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合作与共享,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坚持平等协商,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信,充分照顾各方的合理利益关切,有效管控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纠纷;促进各国之间的务实合作,坚决抵制海洋霸权主义,共同开发与治理,维护海洋和平。倡导世界各国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享海洋开发的成果,对于打破西方国家的海洋霸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洋的共同繁荣,改变之前不合理的海洋秩序,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指导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新的科学指南。“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助推美丽中国的建设。习近平指出:“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1]这与他之前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相呼应,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相悖,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碧海蓝天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增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发展的质量,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化了我们对于蓝色经济的认识,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南。

海洋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还需要深化各国之间的在海洋方面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保护海洋生态文明。

结语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彰显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哲学思想、深广的天下情怀,为全球海洋治理指明了路径和方向,为完善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海军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晓褐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我的海军之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相信爱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