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在辅导员职业化中的战略指向与实践进路

2019-02-21李慧君聂建晖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师德辅导员

刘 韧,李慧君,聂建晖

(1.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是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工作的重要保障。[1]认知认同是基础,付诸行动是核心、制度设计是关键。如何在顶层设计上易于认知? 如何在制度构建上利于行动? 这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路径选择的关键所在。从认识层面上看,要大处着眼,把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放在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来衡量,放在高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来部署。从制度层面上看,要小处着手,着力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行政部门政策引导体系,着力完善高校党委政策落实体系,着力营造高校辅导员参与融人的氛围环境。从实践层面上看,要实处着力,坚持做到贯穿鲜明、结合具体、内容丰富。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科学蕴育指导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党委、社会舆论、辅导员自身各尽其力、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统一协调发展。[2]

一、夯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制度基础

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对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提出新要求、新部署。总的看来,我国现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体上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有些制度不衔接、不配套、不规范等问题,存在新旧制度接续之间的滞后、断裂、真空等问题。也就是说,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是在党的领导下对政策体系进行自我修复、自我丰富、自我完善和创新发展,使这些政策更加接地气、近人心、使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优势、主导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3]

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保证。最大限度调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制定主体、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落实主体、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相对方等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高校、社会和高校教师的落实张力和执行活力,最大限度使主观规定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一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制度体系,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是关键,高校党委领导是根本,社会舆论引导是依托,辅导员积极参与是基础。在此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要讲究辩证法,要唱好“连台戏”、打好“组合拳”,注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体系系统闭合。

加大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的政策供给,需要巩固有效政策、改进滞后政策、创新转型政策,形成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从政策激励引导、制度约束规范、榜样人物示范等层面,系统考量政策的制定、执行、落实、监督、评价各个环节,有效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工作。充分依靠高校党委,给高校相应的发挥空间和结合空间,让高校在落实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中唱好“地方戏”。要充分相信辅导员,让辅导员自觉唱好政策落地的“重头戏”,通过激励引导和规范约束,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政策运行活起来。[4]

1.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基础下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教师师德放在实现“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一以贯之地把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放在一起搞,拢在一块抓。《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通过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作出全面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这些文件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具有引导作用。强调“加强师德考核力度”和“重视为学生服务考核”,明确辅导员考核的基准。围绕这些文件的落实,各地高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配套落实政策,这些政策是强化激励引导作用的重要保障。

2.强化制度约束规范机制,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监督评价体系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成效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好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仅需要辅导员的自律自觉,同样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约束规范机制,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公众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辅导员言行。要建立高校辅导员言行、课堂、科研等纪律约束机制,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借助三尺讲台传播不满情绪、表达消极观念,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大学生的不负责任、对教育工作的不负责任,势必影响大学生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势必影响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杜绝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的言行。[5]

国家划出针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红七条”。要坚持把“红七条”作为辅导员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作为保持师德师风的道德底线。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师风问题报告制度、辅导员思想政治状况定期调查分析机制、涉及辅导员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出台实施细则,各高校要建立相应监督评价体系,及时查处、整改落实师生所反映的师德师风问题。例如:湖南科技大学围绕《关于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基于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形成“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配置“发动机”,建立教育机制、引导辅导员树立职业信仰、强调师德建设的整体性构筑“防火墙”,建立管理机制,促进辅导员坚守职业操守、实现师德建设的规范性提供“助推器”,建立工作机制,合力打造尊师重教人文环境,推动师德建设的协同性安装“过滤网”,建立奖惩机制、营造为人师表的文化氛围,凸显对高校强化制度约束规范。

3.强化榜样示范与人文关怀,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6]。他多次看望知识分子,表现出党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信赖,同样也是对高校辅导员的鼓舞和激励,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嘱托与期待。教育行政部门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开展高校辅导员重大典型选拔工作,通过组织宣传重大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活动形式上,深人宣传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辅导员精神风貌。各高校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师荣誉制度,通过先进典型推选、师德楷模评选、师德标兵表彰活动,组织好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支持媒体开展评选“最美辅导员”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示“四个相统一”辅导员的时代风采。例如:中南大学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贯穿于师德建设全过程,推出中南大学“模范辅导员”、“林韵玲优秀辅导员”,建立优秀辅导员荣誉墙,广为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全体辅导员学习师德榜样,以此激励全体辅导员争做。

二、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政策落实

1.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高校党委协调各方、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全国高校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门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领导体制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优化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党组织落实、党支部主体参与的三级运行体制、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党委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要作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人,由校党委常委直接分管思想政治工作,院系党组织副书记为本单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根据院系特点、教师构成,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举措。[7]例如:湘潭大学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上精准发力,构建学校党委发挥主导作用,党支部发挥主心骨作用,辅导员发挥主人翁作用。

2.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将辅导员思想教育贯穿职业始终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抓住师德师风建设这个核心。建立健全辅导员准入制度,对新进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在注重辅导员学历标准、教育能力要求的同时,对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了解,选择最适合担任辅导员人选,为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辅导员把好第一关。因此,高校应拓展并细化合格辅导员的标准,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对每项标准进行具体说明,增强可操作性。通过严把人口、畅通出口,健全“双线”晋升制度,落实职称评审“三个单列”的辅导员发展体制,将优秀辅导员吸纳进队伍且管好用好,让辅导员留得住、用得上。[8]同时,坚持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相结合,把思想教育和业务提升贯穿辅导员职业生涯始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辅导员头脑,进一步引导辅导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例如:湖南大学通过理论培训、实践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校辅导员进行全员轮训。通过培训广大辅导员表现出对科学理论的强烈渴望,反映对党组织的热切归属,强化对自身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坚定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信心决心。正如该校茹娜老师所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清晰心中的道和脚下的路。当我们融入了信仰和信念,我们就会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崇高感,也会真正创造意义和价值。

三、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提升

“正人必先正己,育人必先育己”,育者要先受教育,高校辅导员做的是正人的工作,辅导员将自己打造成为教书育人的结合者、身体力行的示范者、服务社会的实践者、学术道德的坚守者,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素质的自我提升。

1.实现辅导员职业化思想素质自我提升,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身不修则德不立”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辅导员,就不能教育出理想信念坚定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 “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制使命。[9]因此,辅导员要有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要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要有正确对待善恶、义利、得失的立场,能够明晰哪些观念是先进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哪些思想是落后的,是需要抵制和剥离的。而“辩”与“析”、“取”与“去”的价值选择过程,就是辅导员自身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也正是辅导员通过言传和身教向大学生树立价值观的过程。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善于在自身价值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正确方向上发展。

2.实现辅导员职业化思想素质的自我提升,必须自觉重视学习

“师者父母”不仅体现出对辅导员职业的尊重,而且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和依靠。辅导员言行和政治取向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政治观念的形成,直接影响其思想、观念和言行。辅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做好传播正能量、传递主旋律“媒介”,做好大学生的“指路人”和“筑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是在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基础实现的,当今社会日星月异,知识的更替和思想的变迁一日千里,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坚持学习才能保证其知识体系能够紧随教育领域的发展,辅导员价值观念和政治素养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发展、完善,朝将更好的方向发展。

3.实现辅导员职业化思想素质的自我提升,社会实践是重要途径

辅导员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高校辅导员是引导“师”成为“匠”,进而发展为“大先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毛泽东曾指出,老师要到生产一线去,向实践学习。用立德树人的大胸怀和大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切实强化实践锻炼,坚持不懈地在社会实践熔炉中锤炼辅导员作风。社会实践是辅导员素质提升和高尚师德养成的重要途径。辅导员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升华、都是在工作实践、社会实践中完成的。[10]例如:“时代楷模”曲建武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辅导员服务学生最有效方式。同时,社会实践还可以引导辅导员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服务学生的针对性和关心学生的作用力,也是辅导员增强才干、提升能力的有效路径。曲建武老师在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生活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每年寒暑假都要到学生家中走访,引导辅导员走到学生宿舍、走进讲台课桌、走进千家万户,让立德树人理论走下去“接地气”,将立德树人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重要论述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辅导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具体方法路径。辅导员一定自觉践行习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丰富完善知识体系,自觉锻炼和培养思想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化师德辅导员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