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2019-02-21史芳源

乡村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红锥心土褐化

史芳源

(英德市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站,广东 英德 513000)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又名红锥栗、红栲、红黎,属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低海拔地区,如福建省东南部、湖南省西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贵州省[1]。红锥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商用价值高,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珍贵多用途树种。其树干、枝条、树皮、碎材都有商业价值,而且可与一些阔叶树种混合造林,具有生态效益。近年来,红锥繁育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贮藏、无性繁殖、组培等方面,并取得了短期贮藏种子、获得组培生根苗等阶段性成果。

1 种子繁育技术

1.1 种子的处理与贮藏

红锥种子为顽坳性种子,淀粉和水分含有量较高,采收后条件合适即可进入萌发状态,宜随采随播。红锥种子在自然贮藏条件下短时间内会失去活性,如果需要短时贮藏种子,可采用混沙层积法或者采用一定浓度的ABA进行处理[1]。

1.2 育苗基质与苗期管理

红锥育苗通常用黄心土、火烧土、地表土、泥炭土和鸡粪等常规基质。其中,结合出苗效果和易获取度,在育苗中使用黄心土效果最好。但黄心土也有比重较重、搬运不便的缺点。

红锥种苗主根长、侧根少,因此后期移栽困难。采用容器育苗或截断芽苗主胚根的方法可促进侧根发育,便于移植利用。苗期管理质量对红锥的材用价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红锥苗期管理的一般措施是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搭棚遮阴,严防鼠害。在苗期需勤施薄肥,保证氮磷钾充足。此外,红锥在苗期施用AM菌根菌,还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逆性,加速苗木生长效果明显。

2 无性繁殖方法

红锥自然生长周期较长,从幼苗至开花结果需要15~20 a,因此在自然情况下红锥的繁殖系数低,阻碍了红锥的广泛应用。而采用优树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1 扦插繁育技术

扦插育苗是红锥育苗中使用最广泛的无性繁殖技术。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生根率高、适合造林,缺点是根系较弱、寿命较实生苗短。在造林工程中,常使用以超级苗为母株的扦插苗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优于实生苗。以往报道中,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波动很大,在33%~95%,这与采穗母株、插穗的处理、工人技术等因素都有关系。

为了提高红锥扦插成活率,前人从插穗、基质、季节、穗条处理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认为,通过营建扦插采穗圃,可以获得遗传品质优良、健壮、整齐的插穗;采用黄心土基质,在夏末秋初扦插会获得较好的成活率。而采用250 mg/L左右的IAA或IBA以及10%的酒精溶液处理插穗,将会提高生根率[2]。

在扦插苗护理方面,发现红锥在0~18 d(在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原始体的阶段)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此阶段在叶面喷施适量的蔗糖可促进生根。

2.2 嫁接繁育技术

目前,红锥嫁接的砧木主要采用本砧,也可采用同属植物如白锥、大叶栎等。接穗宜采用树龄20 a以上的成年母树的中上部枝条;砧木宜采用二三年生、地径1.4~2.2 cm的苗木;接口高度宜在距地面10~20 cm内,且接口越低,成活率越高。嫁接时间以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宜。在嫁接方法上,皮下枝接法容易出现偏冠现象,不适合作为观赏或者造林使用;可采用腹接法或者异砧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法,成活率约为80%。另外,种源采集地的选择也会造成成活率、生长势存在差异,建议先进行种源选择再进行单株选择,以明显提高成活率、增强树势。

2.3 红锥组培繁育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植体消毒、褐化抑制、最适培养基和激素等方面。其中,外植体的污染和褐化现象是制约组培获得生根苗的两大因素。

在外植体消毒方面,覃子海等做了初步研究,认为以75%酒精1 min+0.1%升汞20 min处理无种皮种子,转接胚轴后,基本无污染[3]。褐化现象可以采用多次转接、添加防褐化剂等手段进行防止,其中防褐化剂以PVP 1.0 g/L效果最佳。红锥组织培养中采用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的萌发率生根率均较高,在90%以上[4]。但是,组织培养过程中技术要求高、消毒条件高、需多次转接,这些都制约着红椎组培快繁用于大规模生产。

3 结语

红锥是重要的材用树种、优良的多用途树种,研究其优质丰产、高效繁殖技术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目前,红锥繁育以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为主要手段,嫁接繁殖为补充手段,基质仍采用黄心土。随着时代的发展,基质技术和组培技术等手段在不断创新发展,未来可采用轻基质进行红椎育苗,摒弃沉重的黄心土,采用组培技术进行繁殖,快速获得统一的芽苗。另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检测红锥遗传多样性、调控种子的耐储藏性,或者解决组织培养中的培养基易污染、褐化等难题,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不断发展,未来还将为红锥的繁育提供更多高效、快速且不受季节、气候、植物材料有限等因素限制的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红锥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

猜你喜欢

红锥心土褐化
湖泊褐化敏感性及其生态状况评估问题研究
梨矮化砧木‘中矮1号’离体培养中褐化现象的抑制研究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洛阳红’牡丹腋芽培养过程中褐化的防止技术研究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不同处理对牡丹叶柄离体培养时褐化的影响
灶心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半红树植物水黄皮的不同基质育苗试验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