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塘县稻鱼共育技术的推广与示范

2019-02-21索良娟

乡村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养鱼田埂鱼类

索良娟

(平塘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平塘 558300)

水稻种植过程中,同时配套养鱼。鱼在稻田中生长,以稻田中的微生物、害虫虫卵、害虫幼虫、杂草幼芽、草籽以及浮游生物等为食,能够降低杂草以及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同时鱼类的粪便还可以作为肥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实现稻田的可持续种养,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了配合绿色增产增效项目的实施,开展该试验示范,寻求更好的增效实用农业技术,平塘县农村工作局农技站在水稻绿色增产增效项目示范区实施46.67 hm2“稻+鱼”模式生态种养技术示范。

1 实施内容及规模

1.1 实施内容

以绿色增产增效的生产为核心,采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模式,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

1.2 实施地点和规模

示范基地选择在实施水稻绿色增产增效生产项目的村镇,其中平舟镇基哈村6.67 hm2、土寨村13.33 hm2,甲茶镇金贡村4.67 hm2,塘边镇清水村3.33 hm2、双河村3.33 hm2、新街村 6.67 hm2,牙舟镇陈家湾村 6.67 hm2。示范面积共计46.67 hm2,涉及农户756户,3 513人,共投鱼苗105 000尾,平均每667 m2投放150尾。示范地点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可直接排灌,土壤肥力中等,群众有养鱼爱好和基础。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水稻栽培技术

2.1.1 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抗病性高、品质优良、高产以及稳产的杂交品种(组合),主要有川优6203、宜香优2115、内5优39、D香707以及宜香1979等品种。

2.1.2 稻田选择。稻田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条件好以及土壤肥力好的良田。

2.1.3 推广旱育秧,培育壮秧。按照旱育秧规程实行旱育秧,培育多蘖壮秧,为水稻获得高产奠定基础。大田移栽时,双谷粒,采用宽窄行拉绳移栽,栽培密度0.9~1.0万穴/667 m2。在4月17—21日播种,5月下旬开始移栽。

2.1.4 肥水管理。实行一次性施肥,不使用追肥,所用肥料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每667 m2施腐熟厩肥1 200 kg,过磷酸钙50 kg,氯化钾10 kg、尿素10 kg。稻田长期保持2~4 cm深的水层,一直到水稻乳熟期,不晒田,田间不能缺水。

2.1.5 防治水稻病虫害。稻田养鱼防治水稻病虫害时要注意,不能用对鱼敏感的灭扫利农药防治。遇到病虫害大发生时,不能用剧毒农药,只能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能施用化学除草剂。在示范区田块中插粘黄板,防治害虫。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杀虫剂,只使用三环唑、稻瘟灵2次防稻瘟病。

2.1.6 适时收获。水稻成熟后,立即组织验收小组对项目区进行临田验收。

2.2 养鱼技术

2.2.1 做好稻田田埂基础工作。要注重科学选址,将具有优质水源、不受洪水影响、有利于进行灌溉的地块作为稻田[1]。在稻田中构建田埂,确保田埂的牢固,避免受到雨水的侵蚀而垮塌。田埂的宽度应控制在50~80 cm,田埂的高度应控制在50~80 cm。为了避免鱼类拱漏田埂,可以应用红砖或者水泥砌成田埂内壁,内壁应延伸到田面20 cm以下。

2.2.2 开挖鱼沟鱼槽。应用稻鱼共育技术需要注重开挖鱼沟。鱼沟对于鱼类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稻田的水层较浅,鱼类可以在鱼沟中生存。开挖鱼沟需要在插秧前完成,应结合稻田的实际面积确定鱼沟的形状和大小。通常情况下,稻田的面积较小,应开挖“十”字形鱼沟;如果稻田的面积相对较大,则应开挖“井”字形鱼沟或“田”字形鱼沟。开挖鱼沟需要注重把控鱼沟的深度和宽度,鱼沟深度应控制在30 cm左右,鱼沟宽度应控制在30~35 cm。在鱼沟的交叉点需要挖出一个深80 cm、长100 cm、宽60 cm长方形鱼溜,作用是在稻田晒田时为鱼类提供生存空间。

2.2.3 鱼苗放养。在放样育苗的前2周,需要对稻田进行消毒。可以应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可以按照每公顷施加300~400 kg的比例施加有机肥,并配合施加10 kg的过磷酸钙。要选择优良鱼种进行放样,放样前应用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鱼种放养时间一般为栽秧后15 d左右。鱼品种的选择及投放量:鱼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的锦鲤鱼,投放量按150尾/667 m2的量投放。

2.2.4 稻田养鱼注意事项。第一,施肥。以施底肥为原则,一般不施追肥。底肥施用有机肥而不施用化肥。第二,除草。不施用除草剂除草,田鱼摄食杂草代替了除草。第三,施药。要用高效低毒农药,避免农药对鱼类造成危害;粉剂应尽量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如果施加水剂,应将其喷洒在水稻的茎叶上。第四,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肥料供应,因此需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施加的肥料应以农家肥为主,并且应施加腐熟的农家肥,同时在施肥过程中应秉持“多次少量”的原则。投喂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要按照先喂粗粮后喂精料的顺序进行投喂。结合不同的鱼种投喂不同的饲料,如针对鲤鱼和鲫鱼主要投喂菜籽饼、麦麸、米糠、酒糟、小麦以及玉米等农产品。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每日巡检,并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2.2.5 稻田养鱼的益处。第一,生物防治病虫害。稻鱼共育,鱼类能够以稻田中的害虫、幼虫以及害虫虫卵为食,降低了水稻虫害的发生概率,尤其对水稻飞虱、稻螟铃以及水稻纵卷叶虫等[2]害虫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既能节约农药成本,也能避免产生药物残留,既能保障水稻健康生长,也能确保水稻品质不受到农药影响。第二,生物中耕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比一般农药更严重。稻田养鱼,鱼类可以以杂草的草籽以及杂草的幼芽为食,进而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降低杂草对水稻的危害,并且降低人工除草的劳动量。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3.1.1 节约耕地。稻田养鱼可以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将鱼塘建设在稻田之中,节约耕地的面积。

3.1.2 节约肥料。稻田养鱼,鱼类的粪便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进而减少施肥数量,起到节约肥料的效果。

3.1.3 测产验收。9月18日,州农业专家及县统计局、县农村工作局组织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等相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养鱼稻区田块进行临田测产验收。验收方法严格按照“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的要求进行。验收结果:上等田块稻谷平均单产676.16 kg,中等田块平均单产640.18 kg,下等田块平均单产588.22 kg,加权平均单产为635.9 kg,比非稻鱼共养示范区平均单产575.3 kg,增产60.6 kg,增产10.5%。示范实施46.67 hm2,总增稻谷42 420 kg。示范区购买鱼苗共投资18.9万元(鱼苗投资由项目资金提供:270元/667 m2),每667 m2人工投入、田边围网及补充饲料投入350元,每667 m2收鱼48 kg。按市场价25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为1 200元,每667 m2纯收入为580元,投产比为1∶1.93;稻田养鱼每667 m2节约农药化肥人工成本97元(农药除草剂成本35元、化肥成本12元、人工费成本50元),增收稻谷60.6 kg,按市场价2.3元/kg计算,折合经济139.38元。稻田养鱼在稻谷稳产增产的基础上,每667 m2增加经济收入816.38元(580+97+139.38)。技术推广示范46.67 hm2,经济效益571 466元,示范户户均增收755.91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2 生态效益

3.2.1 增加有效蓄水。养鱼的稻田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且田埂加固后不再渗水。

3.2.2 除虫灭害防病。稻田养鱼后,通过鱼类食用害虫的虫卵以及害虫的幼虫,能够降低害虫的危害,既有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又对人类的健康有益。例如,稻田养鱼可以使血吸虫、丝虫以及蚊子幼虫等基本绝迹。

3.2.3 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稻田养鱼后,利用鱼类防治水稻的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的应用量,既能减少水稻的药物残留,又能降低农药对稻田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

3.2.4 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肥力。人工施肥只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肥力的1/3,而2/3的肥力都要通过土壤供应,且稻田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养分还会被其他生物吸收,如杂草、浮游生物以及细菌等,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3]。稻田养鱼既能降低杂草以及浮游生物的数量,又能使鱼类通过自身的粪便提升土壤的肥力。

4 结语

稻田养鱼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既能减轻甚至防除农田的病虫草害,又能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稻田养鱼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充足供应,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但是,稻鱼共育种养殖技术含量较高、成本高,目前缺乏健全的稻田综合种养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养鱼田埂鱼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田埂的底色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鱼类运动会
养鱼记
田埂上的稻草人
鱼经
田埂上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