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

2019-02-21王彦斌陈丽华杨一鸣孙初锋

关键词:环境保护理论环境

李 裕,王彦斌,陈丽华,杨一鸣,孙初锋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举国上下达成共识,深入人心.“绿水青山”理论已成为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针政策.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最早追溯到清华大学1979年对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学”和1980年更名的“环境学导论”课程.1997年清华大学在钱易院士带领的教学团队共同努力下,为适应中国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主编出版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版教材[1],清华大学将其作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此教学也成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名教授带头倡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全国高校作为大学公共课程.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在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这门课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这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其知识体系、理论和方法覆盖面广的特点,提出教学改革建议,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发展的需要.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中,率先在高等院校课堂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2],高度概括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的残痛教训.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坚定走绿色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1].因此建议在教学中树立新理念,改进授课内容.

1) 突出新时代前沿性.本课程课堂教学部分内容及时更新为当今国内外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理论和实际热点问题,使学生掌握和建立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理论基础上,能够在各自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和理念指导学习和实践,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贡献.

在“当代、生态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进展”教学中,介绍并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论证当代“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根源,增加阐明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及《“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环境保护支撑保障措施的理论依据[3-5].

在“当代、生态与环境问题”教学中,增加最新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现状及分析,突出以国家级环境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如“绿盾2017”专项检查案例分析课堂内容[6],让新时代大学生充分了解当代中国绿水青山环境现状,敬畏新时代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政策底线,培养新时代人才树立牢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

2)注重实践教学性.实践教学环节要设置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环节,如联合学校环保协会和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环境保护宣讲活动,邀请来自校内外专家学者、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校友和环境管理部门主管以及企业环境管理部门领导,通过课堂、网络微信等各种形式的互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多地接近现实社会.

3)教学渠道多样性.积极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等争取多部门、多渠道支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环境友好方面的校内外科技竞赛,将不同形式的创意、理念、产品和实践调查报告等成果,制作成电子形式的发明制造和计算机软件产品,作为课堂实践案例,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和实践的热情.

4)内容改革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本课程教学扩展兼顾相关课程,如“环境生态学”“工业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环境学”“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导论”“能源与环境”等重要理论,突出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如清洁生产原理、外部性理论、纳什均衡等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指导作用,推进本课程教学及时跟踪和适应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新技术改革

当今社会,随着新问题、新需求的不断出现,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也日新月异.为适应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中除课堂采用讨论式传统方法激发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外,还要积极采取网络提供的开放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介绍了相关网站,鼓励学生查阅及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校的网络学堂上公布教学课件、建立学生讨论平台、外挂专业主题教程、超媒体链接相关网站、资源库及试题库,为学生创立更为广阔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学校网络课堂,课题讨论与答疑、网上练习、思考题、课外研究性讨论题和开放试题等多样化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提供的开放式教学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目前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从而加深领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专题讨论、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理念作品和实物作品、田野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专题报告心得体会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可自主确定考试形式,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1)专题讨论采用自愿组合,分组讨论的方式.论文题目灵活多样,可以是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选题,也可以从环境管理部门发布的中国省、市环境监测现状选题,或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方面选题,结合课程学习理论或技术,论述阐明学生自己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观点或措施.

2)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理念作品和实物作品考核方式,是学生参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内涵的创意、产品和理念设计或调研报告的考核.实物作品则为体现资源和环境保护效果的发明制造或应用型专利.近年来,本校环境保护协会社团组织开展了类似方面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昂.课程考核方式设计此环节,希望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中心和相关社团组织平台,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热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田野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专题报告考核方式,是利用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田野调研活动,以及学生参与的校内外专家、企业家等专题报告内容,让学生从本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出发,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角度对田野调研内容或专题报告进行分析,论证田野调研或专题报告中能够反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问题.

4) 由任课教师就考核材料进行综合评定.其中选题的意义占10%,论据充分或能够应用课程理论、概念实现选题创意、产品占30%,撰写设计报告格式规范,概念和理论表达准确,文字表达流畅占30%.平时成绩考核要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在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和课堂笔记等综合评定成绩占30%,最后根据比例核算总成绩.

4 展望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学习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新时代新技术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贡献.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理论环境
环境保护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