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策略
2019-02-21吴艳芝
吴艳芝
(河南省孟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孟州 45475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发病根源为猪繁殖和呼吸方面在发展发育的过程中存在障碍,因此在猪成年后所呈现出母猪早产、流产等诸多状况。在猪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发出了新的疫苗,但仍旧无法彻底的对这一疾病进行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广,主要的传播源为怀孕母猪和病猪,因此养殖者要加强对养殖过程中各个方面上的管理,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的可能性。
1 诊断与预防
1.1 诊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感染之后的潜伏期比较的长,最短的时间为3天,长的甚至可以达到37天,通常情况下猪在感染疾病之后的潜伏期为4天,4天之后会逐渐显示出患病的特征。这一疾病在整体上可以分为急性、慢性、亚临诊型三种。急性在发病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猪的体温上,体温出现明显的升高现象,并且伴随着各种呼吸道症状的产生,在对病猪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在肝脏的边缘会出现一些坏死病灶,对病猪的心脏部位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多个出血部位,并且伴随着米粒大小的血斑出现[1],并且在发病时会呈现出明显的身体机能与免疫能力下降的现象,导致母猪的繁殖能力不断地下降,并且极易造成猪群的继发性感染,对于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猪在感染亚临诊型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特征,也不会发病,但血清学抗体会呈现阳性。
1.2 预防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因此当疾病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就会得到大面积的传播,因此,养殖者要加强对养殖区的管理。首先,要保证养殖区的清洁,定期的安排养殖人员对养殖区进行清洁,每个养殖区内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猪群,猪群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垃圾,比如粪便、饲料残余等,从而导致养殖区内的环境非常的差,猪群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极易滋生病菌并感染病菌,为病菌的大面积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因此,要加强对养殖区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并制定严格的养殖区清理制度,定期的对养殖区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保证养殖区内环境的安全。其次,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对饲料进行搭配,不仅能够满足猪生长所需要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有效的促进了猪免疫能力的提高,在饲料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青菜,能够较大程度上促进猪维生素摄入量的提高,同样能够促进猪免疫能力的提高,促进猪的健康成长。最后,对猪群定期的接种疫苗,当猪在出生时就要接种一些防疫疫苗,当疾病发生时要将病猪和安全猪进行有效的隔离,对于疑似感染猪也要及时的进行隔离,从而在确诊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
2 治疗方法
2.1 病猪退热
当猪患病时体温会出现明显的提高,最高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40℃,为了尽快的给病猪退热,工作人员可以给病猪服用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安乃近片等药物,用量的多少主要依靠猪的体重来调整。50-100kg的病猪用量为一片或者一片半,早晚各一次,将药品碾碎混入到饮用水中让病猪进行服用,能够有效的减轻症状[3]。但是这类药物却不能长期的进行服用,通常情况下在连续服用3天之后就要停药进行观察,没有出现不良情况可以隔天继续服用。使用镇痛退烧药物的时间一般在猪发热3天到5天后服用,发热本身就是猪自身相关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宜太早使用。
2.2 控制病猪继发性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病毒引起的,甚至伴随着继发性病毒细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的死亡。当猪感染继发性病毒细菌时,通常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猪在服用时可以将药物碾碎混入饲料中,用药时间为8到12天。猪在患病后会呈现出食欲不振等情况,因此,也可以将药物混入猪群的饮用水中,从而对病猪进行有效的治疗。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养殖者要对疾病的病因进行仔细的了解,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猪群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并且当猪患病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较大程度上抑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疾病的大面积爆发,从而降低疫病所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提高病猪的成活率,促进养殖行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