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川的优质小麦发展再思考
2019-02-21李德珍孙阳贵
李德珍,孙阳贵
(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昆明 654100)
1 生产概况
东川小麦在20世纪经历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平均单产逐渐提高的过程。21世纪初,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进程中,东川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调减,平均单产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如下:
(1)东川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紧紧围绕“一产做特、二产做强、三产做活、整体做优”的产业转型思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区和坝区大力推广洋葱、大蒜、青毛豆、冬春鲜食玉米、冬马铃薯,酿酒葡萄,红提葡萄,金太阳甜杏等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迅速发展,替代了小麦种植。
(2)东川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增加,原铜都街道的炎山村,腊利村,木树朗村,起嘎村,洗尾嘎村,新街村,龙潭村以及乌龙镇的店房村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小麦种植面积随之减少。
(3)近年来,东川积极响应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土地待流转,一定程度影响小麦的种植。
(4)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二半山区和山区的青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留守农村的务农人员以老弱残和妇女居多,劳动力素质下降,制约优质小麦生产科技措施的落实,导致小麦生产水平有所下降,单产和经济效益相应降低。
(5)目前,我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人均耕地面积少、农田水利化程度欠发达,水利化程度只有50.5%,农民家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差,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优质小麦生产仍在露天工厂作业,产量常年受低温冷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制约和影响,故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都难以提高。
2 小麦生产的自然条件
2.1 土地资源及土壤肥力
东川适宜小麦生长的范围较广,但以海拔1500—2300m的区域为主产区,这一区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种植优质小麦的土地有3万多亩,其中:乌龙1万多亩,阿旺约0.9万亩,红土地约0.7万亩,汤丹和拖布卡大约0.5万亩。耕地土壤主要为红壤性水稻土和紫色土,土壤pH6.3-6.8之间,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这一区域0—20厘米的土壤养分含量分别为:
(1)有机质1.55%-5.67%
(2)碱解氮139.6-201.7mg/kg
(3)速效磷1.1-9.8mg/kg
(4)速效钾91.3-687.5mg/kg
(5)全氮0.103%-0.255%
(6)全磷0.276%-0.357%
(7)全钾0.676%-1.522%。
2.2 气候条件
东川海拔1500-2300m的区域,属中亚热带和南温带气候,冬春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光质好,春温高于冬温,雨量集中在10-11月,12月至次年4月降水偏少,湿度和霜期适中,这些自然条件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生产品质优良的加工型小麦。此区域,年平均气温18.4℃-13.1℃,每年10月至竖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为12.7℃-15.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0.8℃-6℃,极端最低气温-1.8℃-6.2℃,≥0℃的年积温在6000℃-5000℃;年日照时数为2103-2247h,年降雨量为763-840mm,每年10月至竖年4月的月平均降雨量为22.3-27.6mm,1-2月的相对湿度为41%-60%,霜期一般为60-107d。
3 小麦生产的社会条件
食品加工被立为东川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托得天独厚的牯牛农民具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充分利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发展优质小麦,解决土地撂荒,守住耕地红线,同时为留守本地人员解决就业难题,增加经济收入,为山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二半山区和山区丰富的人力、宽广的土地和凉爽的气候等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小麦生产能为养殖业提供粗精饲料。
4 对优质小麦发展方向的再思考
以东川经济转型为契机,以优质面条加工为依托,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东川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优势,发展优质小麦,推进小麦生产和面条加工产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把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使之形成东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粮食功能区的划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性至关重要,立足东川区城市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际,根据东川区“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必须优化小麦种植区域,找准发展方向。
5 稳定种植面积
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这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东川亦如此,稳定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在全区粮食生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6 坚定信心,走出困境
无论何时何地,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至关重要。因此,粮食生产的前途是光明而远大的,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不屈不挠地坚持生产,使我区优质小麦生产走出困境,为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7 依靠科技进步,挖掘优质小麦增产潜力
小麦对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但要获得优质,高额的产量,需要有很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优质小麦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挖掘其增产潜力。根据多年的生产实际,采用以下技术充分挖掘我区优质小麦增产潜力。
(1)精心整地:对种植优质小麦的耕地,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翻犁,耙细,加厚泡土层,并捡出杂草残膜,整地达到“深、细、实、平”标准,为小麦的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过好出苗关。
(2)施足底肥,经济合理施用化肥:小麦的施肥要求达到既高产,又要低成本,故施肥坚持“三主一辅”的原则,即“以农家肥为主,底肥为主,拔节期重施拔节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坚持施足底肥,巧施分蘖肥,重施拔节肥,精施穗肥。
(3)选种高产优良品种:良种是获得高产的内在因素,我区多年坚持走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小麦良种之路,筛选适宜我区生产的小麦优良品种。
(4)合理密植,适时适量播种:小麦的产量是有效穗数,粒数,粒重三者协调的结果,要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获得小麦高产,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确定小麦播种期重点考虑两点,一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避开低温冻害;二是不影响大春作物正常节令播种。
(5)加强田间管理:小麦要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小麦的田间管理主要抓三个阶段,分别是: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田麦播种后视天气灌出苗水,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鼓粒期等关键时期搞好水浆管理,科学灌水,以水促肥,肥水结合。
(6)积极做好病、虫、草、鼠害监测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杂草和鼠害的监测与防治。
第一、若发生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用粉锈宁防治,用量:每亩100-120g兑水50kg喷施,喷施2-3次,间隔7-10d喷施一次。
第二、蚜虫防治,麦田发生蚜虫时,用800-1000倍乐果溶液适时进行防治。
第三、对于杂草严重的田块,可在小麦三叶期以后喷施“巨星”除草剂进行防治,严禁使用甲黄隆、氯黄隆等残效期长的除草剂防治杂草。
第四、鼠害发生严重时于小麦孕穗期,在房前、屋后和田间实施灭鼠工作,减少鼠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为害,降低经济损失。
8 总结
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合理布局,择优种植,良种良法,科学管理,以创优为突破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因地制宜,挖掘我区优质小麦增产潜力,为新形势下东川经济转型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