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高校新校区规划建设

2019-02-21李健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寓楼校区师生

李健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国内高新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生源数量的急剧增加让各高校走上了另择新址建设校区的扩张之路,新校区往往跳出了原有城市,跨地市甚至跨省建校屡见不鲜。新时代新校区出现了很多新特点,以大数据带动智慧校园发展,以强调实用技能带动实验室建设的提高,以物流进入校园带动校园布局新变化,以00 后青年新一代新需求带动学生宿舍功能性全面提升,以生态循环理念带动校园绿色建设……这些新时代特色的出现促使大学校园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体现出更强的人居性、实用性、便捷性、科学性等特点。本文作者通过高校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部分实用经验来探讨如何建设更符合现代化大学特点的校园。

一、城市文化与校园文化在高校新建校区建设中的结合呈现

每一所大学都依托一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与特色,风土人情气候特点也会与他处不同。城市中的大学不论是建在市中心还是在郊外,它的建筑风格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都应与所在城市契合。

首先大学校园在一个城市中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远远看去是景观,景观是总体环境的空间可见整体,也包含土地的地理空间概念,日本有个《景观法》,它明确提出景观是全民的共同资产。大学校园在城市中首先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可以高调突兀也可以低调内敛,但不论怎样,校园的公共性、地域性、综合性、协同性要与所在城市融合成一个整体。

其次是城市的文化与校园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是小文化,城市文化是大文化,两者无优劣之分,相互包容、互相映衬。以正在建设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为例,淄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齐都”,是齐文化的汇聚之地,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所在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的。齐文化的特点就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却又不失传统,这与中国大学的核心要点不谋而合。因此,淄博校区最终设计成型的校园是以中西方校园的基本建设空间单元----“方院”为原型,并以多层次的平台、连廊,形成尺度宜人的复合型聚落。让其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家,培养校园认同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理念。

二、园林设计在新校区建设中理念应用创新

当我们步入一个大学校园,对我们视觉造成冲击主要是两样,建筑和绿化,绿化主要指风景园林。所谓园林是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具体到新校区建设中就是要通过改造地形、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校园环境。风景园林在校园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一是美化环境,二是净化空气,三是陶冶情操,四是区域分隔。

(一)树立“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校园的绿化景观有别于城市园林景观,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划建设原则。

一是遵循以人为本、与楼和谐的设计原则。校园是一个供师生共享的开放性学习生活空间,楼内学习气氛紧张,楼外休闲气氛浓厚,动静结合才能让莘莘学子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养分。绿色植物与建筑物的色彩差异既相得益彰又泾渭分明,才能把校园内区域划分的功能性体现出来。所以是否遵循人文原则是检测一个校园园林设计成败的“明镜”。

二是符合大众审美的原则。校园园林是景观园林艺术的再创作,它要体现一定校园特色同时还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中国传统园林融入山水诗歌的理念,讲究对称美,崇尚天人合一,重视自然与诗意的结合,这种风格尤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它对中国的园林设计和大众审美起到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所以不论是地表绿植还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植物景观都不宜过于的求新求异,让大家感觉舒适为好。

三是生态观第一原则。随着两百年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地球环境受到了不小的破坏,当下的人们渴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愿意身处一个绿意盎然环境之中。校园园林承担着一个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多重任务,因此把握好生态第一的原则对于高校景观园林规划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校园园林的空间设计功能。校园园林中良好的空间组织顺序能够明显改善整体环境。我国的古典园林手法中“借景”、“框景”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序列,给身在其中的人们不断带来惊喜和视觉享受。新时代的校园园林设计应当传承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合理利用空间,既保护了绿色植被又扩展了视觉空间。例如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新校区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就是整个校园绿化系统以中心生态区为核心,以串联各个组团的景观交往环为纽带,以多层级的院落景观、开放的屋顶花园为节点,形成点线面兼顾的校园园林景观体系。

三、大数据智慧校园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应用

(一)建设大数据智慧校园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一个小体量的高校,在校生都能达到万人规模,再加上教职员工等,一个普通高校校园内有几万人同时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普遍,人多造成了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教学资源的紧张,加之现在快递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多种交通工具的涌入,让本来就不宽松的大学校园变得不堪重负,校园拥挤是很多师生的普遍感受。在土地资源紧张并十分昂贵的前提下高校新建校区也是个寸土寸金之地,不可能无限制的投入建设各类教学资源。所以如何管理好大体量大学,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让各个环节高效有序的运转成为高校管理者们的新课题。因此在当下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在新校区建设时应该打造智慧校园,推动校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校园各模块的科学布局、合理搭配、精细化计算来为解决高校教学、生活瓶颈问题提供路径,确保整个校园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二)大数据智慧校园在校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一是借助大数据做好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新校区建设前期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充分了解所在城市的气象信息、季风特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情况,为设计单位提供全方位数据,对校园建筑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提高建筑物安全系数。

二是借助大数据提前做日后教学生活的数据分析。首先是人流量分析。每一个校园都有它的在校生承载量,每一个单体建筑物也有它的师生承载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计算出瞬时人流量、出行路线等交通数据。其次是进出校区的交通工具数据分析。这里面包括根据教职工的数量确定进出校园私家车保有量;根据在校生数量和各单体间的距离算出自行车、电动车的保有量;还要加上部分学生拥有的汽车,后勤服务所需车辆等等,这些车辆都要预先设计路线和停放场所。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教训,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前一定有充足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因为根据测算,现在的青年学生当距离超过500 到600 米这个范围,学生们就要骑车子而不愿意步行。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最终实现通过大数据测算,把楼内楼外的交通路线和道路宽度算好,让人群在楼内安全的疏散,在楼外舒适的通行。提前规划建设好充足的车辆停放场地,可以避免校园内公共空间被各种车辆塞满的现状。

三是师生教学资源使用分析。根据各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情况,综合计算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办公室、会议室、礼堂、食堂等资源使用频率,最大峰值,合理搭配运用。在初期设计阶段保证校园建筑物建筑总面积和单体面积既要满足教育部2018高校建设指标的要求,又要保证校内师生的教学需求,做到既不浪费也不形成缺口,同时达到消防安全疏散要求,并充分考虑好未来发展变化的数据。

四是为高校后勤建设提供科学的动态数据。每所高校的后勤保障体系是一个大系统,它既包括师生生活保障也包括教学保障。例如食堂、澡堂的运营管理,供暖、供水、供电、供气等职能,对后勤供应系统的前置性测算主要是为学校更高效的使用后勤经费,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而进行的。在校区投入使用以后,仍旧可以通过对各种后勤管线的实时监控,统一指挥调度来实现故障排查与处理,从而节省下大笔运转费用。

智慧校园建设是为教学和后勤服务的,它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都需要在建筑单体施工时进行管线预留和路线设计。最终通过大数据智慧校园的管理应用让新校区投入使用后所有的教学、后勤要素都能够有效率、有效益科学运转,从而保障整个校园体系的良好运转。

四、高校学生公寓空间环境的设计营造

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的又一个家,每天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学生公寓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而随之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为大学生建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在宿舍里能够舒心的交流和生活,让自己放松下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公寓楼多种模式组合。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客观存在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家庭富裕程度不同,由此带来了不同学生和家长对住宿条件的不同需求。在过去各高校都是不带电梯的多层宿舍楼,房间为标准的8 人间或6 人间统一设置,房间里也没有空调,无法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住宿诉求。近年来随着大家思想禁锢的突破,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高标准宿舍成为部分高校的现实选择。4 人间带空调也开始出现在本科生的学生宿舍中,并配备时尚的成套床具和书桌。再这样的房间里居住它的住宿费用自然要收的高些,每个房间安装电表,收取的电费由学生均摊。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公寓楼是六层不带电梯,这样的配置后期便于维护,而且费用低廉,便于消防疏散。时至今日建设单位到发改部门立项的时候,多数情况仍被告知最好建设这种传统型学生宿舍楼,不鼓励建高层。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高校新校区建设即使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仍旧很难拿到自己理想化的用地面积。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要安置几万名学生,建设配备电梯的高层学生公寓楼已成为当下众多高校不二选择。高层学生公寓楼的弊端就是维护费用高,紧急情况下消防疏散压力大,居住高层的学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等问题,如果全部建设高层学生公寓楼对学校的后勤维护会产生相当大的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校区建设中采取公寓楼的高低搭配,房间配置的分档配备对建设现代化高校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强电弱电充足配备。这是一个看似事小却十分影响使用感受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问世,每个学生手中都有多个电子产品,网络需求和充电插座需求激增。新建学生公寓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用电负荷和网络覆盖,避免学生在房间私拉电线和串联插排的现象,将用电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楼道公共空间预留穿线管道时尽可能采用相对大一些的管径,建设实践证明,很多高校楼内五年前铺设的穿线管现在都塞满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指导工作。

三是高校公寓楼内公共设施配置多样性和便捷性。学生公寓是学生主要的交流、休息场所,通过辅助设施的配备可以让他们放松下来并得到更多与其它同学交流机会。新时代的公寓楼配备健身房、快递收发室、洗衣房、公共厨房灯设施,当然这些设施只对学生开放,采取校园一卡通刷卡方式来使用。部分设施也可以收费,直接从校园一卡通中扣除,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在各个书院制公寓楼中的操作方式便是如此。

网上消费推动快递业近五年迅猛发展,五年之前盖好的公寓楼现在都要想办法腾出一间房来做收发室,尤其到了双十一这样节点整个校园内到处都是快递件,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事情。所以新时代学生公寓楼一定要把这样的房间设计进去。配备公共厨房可以让跨地域上学的外地学生根据喜好自己做饭,也为自己动手做菜举办小型聚餐会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高校学生公寓空间营造对学生情绪的正向引导。人的情绪与建成环境存在互动耦合关系。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学生公寓的空间氛围、光线环境、噪声污染和公共设施的便捷性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四大因素。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曾经做过一个大学生宿舍居住情绪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公寓楼里的公共书房是同学们情绪最低落的地方,这个结果显然有悖于建设者们的初衷。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们认为在教学楼、实验楼里学了一天回到宿舍就是为了放松,再到书房里看书实在提不起情绪来。由此可见,与其投入不少费用建一个书房不如建一个咖啡吧,让同学们全身心放松下来做些休闲安静的事情。通过问卷得知让同学们情绪最高的事情是快递室和倒垃圾,因为做这两件事都产生愉悦感。传统学生公寓楼多年来饱受诟病的就是平面布局结构,南北向房间的光线、温度、湿度、气味等多方位存在差别,住在北向房间的同学容易情绪低落烦躁。

因此在新校区学生公寓楼的设计中尽量采用Y 字形或X 字形、圆形楼体设计,让处在不同位置房间都能在一天中的某个时段照进阳光,既可以解决好楼内交通距离过长问题也可以提高室内光线明亮度。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的提升住宿学生的情绪指标,也让管理者更方便的分配宿舍资源,减少管理工作中学生和家长为了抢优质房间而产生的不必要麻烦。

五、新校区建设中与老校区的校园更新平衡关系

在目前的各大高校新校区建设中有一个大课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如何处理好新老校区的平衡关系。老校区代表着历史、是核心文化所在、是万千校友们的牵挂、是学校发展继往开来的起点,而且仍旧承担着相当一部分教学任务,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师生还要在那里继续学习和生活。新校区则代表着现代化大学的未来、是传承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是万千师生们的希望,将承担大部分的教学科研任务,承载整个学校中大部分的师生教学生活。新老两个校区地域上虽然分隔,但实质上两者密不可分,因此新校区建设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延续校园文化。每个高校都有自己历经多年沉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一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体呈现。老校区把校园文化很好的保留和传承下来,新校区在建设时是万万不能丢掉的。这需要建设者在规划设计阶段好好的把握一个学校的精、气、神、韵,让这些要素体现在校园布局和校园文化展示上来。校园建筑风格上新老校区可以一脉相承,也可以自成一派,但其中的核心要素要在新校区建设中体现出来,呈现手法可以通过布局、色彩、造型、挑梁和文化背景墙上等多种形式。

二是新校区建设重点打造重点学科。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它在全校的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为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是一所大学的骄傲,因此重点打造自身的强项是每个学校的必然选择。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要跟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清楚重点学科在哪一个二级学院,它的内涵是什么、展示特点是什么、体量多大、实验室要多少、所需用电用水的负荷是多少、是否有排气和水处理要求等等,都要特别的关注。尤其是重点学科所在建筑单体的位置,必须在整个校区参观路线中居于重要位置,这样才能更好的向社会展现学校的特色,更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源把重点学科继续做强做大。

三是新老校区都要布设校史馆。校史馆是学校的编年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同时代学校风貌的场馆,也是学校传统和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校史馆通常包括博物馆、荣誉室、师生德育教育基地等部分,师生可以在那里看到学校每一步的发展史,感受过往辉煌的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因此它是最好的新老校区连接纽带!两个校区可以在一个城市的两端、可以不在同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省,但校史馆是能够让师生沿着历史脉络找到归属感的最直观场所,不会因为身处一个全新建筑物校区里而感到迷惘,也不会在老旧教学楼里感到彷徨。

总之,一所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只要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充分的沟通交流,集思广益,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把最具时代特点的理念融合到设计方案中,把自身大学文化的精髓传承下来并体现到新校区的一景一物中,就是一个成功的大学新校园,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必将带动一座城市产业的兴盛。

猜你喜欢

公寓楼校区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宠物,大当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