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价值耦合与时代构建

2019-02-21蒋海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命运

蒋海蛟 牟 琛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2018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上再次指出,“‘一带一路’ 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习近平多次阐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契合关系。本文基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耦合,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途径。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溯源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表达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深化以及其制度内涵的展开,马克思所深刻剖析的“虚幻的共同体”[3]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生成。“虚幻的共同体”充分表现出同一性、封闭性、排他性特质,这些特质消解了资本主义世界企图实现自我重构的可能。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去支撑和引导。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考察了不同社会形态的共同体,但马克思并未对共同体给出明确定义,不过马克思特别关注不同共同体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4]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这一核心特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提供了科学设想。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批判特质,揭露了资本主义所主导构建的“虚幻的共同体”的纰漏以及对人的自由发展的束缚;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解释特质,剖析了全球治理、发展危机的问题根源以及对人发展的影响理路;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特质,提供了增进全球人民福祉的关怀性道路。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逻辑应答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价值尺度到治理设想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以“天下体系”为特征的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以东方文化的包容性来对接全球共识的治理体系和秩序体系,在深化“天下体系”和谐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和表达了“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中国传统理念;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是一种体现儒家“义利相兼”理念的新型义利观,这种义利观是“义”和“利”的辩证统一,是“义利相兼,义重于利”,是东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基因的当代方案;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中国传统社会“关系性”的哲学构思构建了理念自身的特殊性。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5]这种大小平等、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深刻映照着中国传统“关系性”哲学的合理内核。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总体性关照的辩证回答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6]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命运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指出,“面对时代命题,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尊重历史发展的前提下,从增加人类福祉出发,直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从“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视角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带有高度凝练性的哲学理念是对人类命运走向的总体规定与现实把握,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总体性思路。

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契合

(一)目标指向上的知行合一

从目标指向上来讲,“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古丝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多次阐明“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逻辑相关度和价值相似性,指明了全球关联性日益紧密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关系不仅是对全球风险与机遇的浅层共性认知,更是对人类命运未来走向的实践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 “天下一家”“同患难”“共命运”“共克时艰”的理念意蕴,而“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抓手和载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倡议设定了一个美好愿景,“一带一路”倡议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向变成美好现实,一个是理念目标,一个是实践路径,二者统一于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二)价值指向上的合作共赢

从价值指向上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平等、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6]这种充满着对人类社会高度关怀的价值理念为人类提供了更加美好的世界图景。而“一带一路”倡议聚焦的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特征的新型合作模式,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相互合作,促进全球人类福祉的增长。不难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蕴含着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一)国际认知性因素

在学术研究层面,国外学者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以务实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主,甚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解读还带有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思维痕迹。在话语表达层面,“西方中心论”的认知局限始终隔斥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东方化的话语理念。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是一种“真正的共同体”的存在,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非西方性话语表述在他文化语境下不可避免地面临话语认同缺失的尴尬境遇。在海外传播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的理念传播还引发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情绪加剧和意识形态焦虑,最为明显的表象特征就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剧。

(二)地区风险性因素

从地区风险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地区性的风险难题和思维局限。人类命运共同体本着“天下一家”的可能性来解决关乎人类自身的难题,从而将这种共同体构建落实到每一个地域,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仍然面临着地区内部、地区之间复杂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明等方面的分歧和冲突;其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导致的利益消解、价值渗透等方面的思考增加了彼此之间达成共识的难度,这种唯竞争性的分析逻辑构建了对立性的势力边界和文明边界,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地区层面的阻碍。

(三)历史实践性因素

从历史实践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历史空白和认知偏见。一方面,马克思所设想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基于对资本主义逻辑的学理剖析而提出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但这种逻辑推演缺乏长期有效的实践支撑,对人类命运未来走向的整体性思考必然需要长期性的实践磨合和路径推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机制和载体平台主要依靠以中国为首的部分国际行为体的推动,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仍持观望、质疑、批评态度,以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对冲为特征的主体认知偏差仍然存在。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困境考量

从批判性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读带有片面性色彩。其一,限于意识形态、研究偏见、研究环境、多元思潮的影响,国外研究机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分析还停留在战略博弈、矛盾冲突等领域,存在侧重政策分析、实务分析、对冲分析等传统西方思维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其二,观念上的差异更集中在西方文明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具性解读和盲点性认知上,排异性的“西方中心论”思想影响着普通民众和社会大众阶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理认知,加剧了“民族消极情绪”及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现象的产生。

从系统性思维来看,西方国家长期主导构建的全球化体系形成了差序性的封闭等级系统,这势必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面临革新旧体系、旧系统运行模式的阻碍,因而造成新体系、新系统的形成面临巨大的阻碍。换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存量消解和增量构筑双向统一的过程,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两条路径之间差异的扩大,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理念的实现面临重重困难。所以,旧体系、旧系统影响下的地区负面因素也往往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中起到阻碍作用。

从实践性思维来看,长期性的实践对接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的必然阶段,因此,短期内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构建进程中的历史空白和认知偏见的制约。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7]该目标的理念落地只能在客观实践中逐步累积经验优势,弥补历史空白,同时也需要深化对外传播与沟通,摆脱构建偏见。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构建

(一)增强国际社会话语共识

从话语认同来讲,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能力建设,是增强国际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策略。习近平指出,“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5]这种“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在“一带一路”的合作进程中,借助多样化媒介传播手段,采取和谐性的叙事模式,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体系,增强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化解多元文明间的矛盾心理和负面认识。

(二)搭建一带一路实践载体

合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建设所提供的是开放性、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沿线地区共同发展,而不是所谓的渗透策略、控制手段和债务陷阱。“一带一路”所内蕴的开放性、平等性、机遇性等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一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实践载体的经济建设,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含义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实践载体的外交、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官方外交和民间交流,在建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沿线地区和国际社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识,培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认同基础。

(三)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行动

从实践经验来讲,整合各个维度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有效衔接,在实践中弥补历史空白和认知偏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要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合作化、平等化、共享化的国际性合作机制,需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倡导富有整体性、全局性、合作性、包容性的发展思维,以一带一路的有力合作来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命运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命运的更迭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命运秀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