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UROL: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PSA持续表达对肿瘤学结局的影响
2019-02-21吴开杰介评
吴开杰 介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 710061)
局限性或局部进展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可以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获得生存受益,目前认为术后6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应处于无法检出的低水平状态。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术后PSA持续≥0.1 ng/mL。近年来文献报道指出,术后PSA持续表达可能与患者术后是否生化复发息息相关,但其与肿瘤复发、转移等预后指标之间的关系仅在病理学淋巴结阳性或接受挽救性放疗(salvage radiotherapy,SRT)的患者中进行了探讨,因此,目前关于术后PSA持续表达对长期肿瘤学结局及SRT在其中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对此,近期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杂志的文章[PREISSER F,CHUN FKH,POMPE RS,HEINZE A,SALOMON G,GRAEFEN M,HULAND H,TILKI D.Persistent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and its impact on oncologic outcomes.Eur Urol,2019,76(1):106-114.PMID:30772034]就术后PSA持续表达的预测因子,与患者无转移生存期(metastasis-free surviva,M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长期肿瘤学结局间的关系及SRT是否可以改善该类患者预后进行了研究。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1.1 研究人群及方法1992-2016年于德国Martini-Klinik Prostate Cancer Center机构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1 604例患者纳入该项研究,依术后6周PSA是否≥0.1 ng/mL将其分为PSA持续表达组1 025例(8.8%)和无法检出组1 057例(91.2%)。
1.2 基线特征PSA持续表达组平均随访61.8月,平均年龄更大,病理Gleason评分≥8分、肿瘤分期≥T3b、手术切缘及淋巴结阳性者占比较高。另外无法检出组平均随访46.4月,不易接受SRT,但该组中仅16%的患者出现术后生化复发、平均随访时间为53.0个月。
1.3 术后PSA持续表达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指出术前较高的PSA、高Gleason分级分组以及肿瘤分期均是术后PSA持续表达的危险因子,手术年份越靠近当前术后PSA持续表达的风险越低。较高的术前PSA以及病理肿瘤分期、Gleason分级分组为3~5组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SA持续表达,另外老年患者发生术后PSA持续表达的比例更小。
1.4 术后PSA持续表达与MSF及OS的关系术后PSA持续表达组及未检出组中分别有221例(21.6%)、250例患者(2.4%)在随访中出现远处转移,其中PSA持续表达患者更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而未检出组更易发生骨转移;分别有106例(10.3%)、250例(5.0%)在随访过程中死亡(P<0.05)。PSA持续表达组患者术后15年内MFS及OS较未检出组明显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术后PSA持续表达是发生远处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对PSA持续表达组行亚组分析后指出病理肿瘤分期为T3b、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为3~5组、手术年份均是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高龄却是保护因素。而病理肿瘤分期为T3b、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为3~5组、共病指数≥1均是术后发生死亡的预测因子。
2 结 论
该研究表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第6周PSA≥0.1 ng/mL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转移、死亡,故而推荐术后早期检测PSA以提早辨别高危患者;其次,应用SRT可以改善该类患者预后。同样如果存在病理肿瘤分期为T3b及Gleason分级分组为3~5组、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仍提倡给予早期SRT。
点评:PSA监测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随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根治术后第6周时PSA≥0.1 ng/mL的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及死亡,其次,SRT可以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该项研究并未明确挽救性放疗的范围、剂量以及期间内分泌治疗时间,因此,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另外关于放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该文并未进一步阐明,故而对存在术后发生死亡、转移的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推荐挽救性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