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学策略探究
2019-02-21颜光红
颜光红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 226400)
平行四边形知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构成,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有效解题,进而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采取更加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探索.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取平行四边形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第一步就是把教材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合理转化,即不是生硬地照搬课本上的要点、公式和解法,而是通过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灵活方式使同样的知识能够更加有效地被学生所内化理解.初中阶段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了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驱使他们深入探究数学奥秘的源动力,枯燥而刻板的语言教学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索活动,这是数学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实践可以发现初中生更加喜欢能够在生活中被利用到的知识,因为这种知识会能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可以有充足的话语来回答教师或同学提出的话题,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同时也可以展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受此牵引便会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渴望通过学习知识来延续这种自信感.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在课堂上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平行四边形概念》为例,教师在PPT中放出校园的伸缩门、院子的篱笆、古典的屋顶、网球网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教师以动画的效果在白板上用彩色线条描摹出其中包含的平行四边形,并且告诉学生它们的对边是分别平行的,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还见过哪些物品中还体现了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研究,将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小组学生共同去寻找自己身边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并且将小组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享,看看哪个小组学生收集得更多更准确.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谈,以生活实例带动话题的进行、拉近课堂双主体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更加生动、顺畅而活跃的进行下去.然后教师拿起正方体粉笔盒,说“现在正对着你们的一面是正方形,把普通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为90度,并且邻边相等,就成了正方形.”然后让学生也自己变化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或几个条件,探索出菱形、矩形等多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完整联系的知识体系.
二、教师讲解清晰概念和性质的区别
以往学生在做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时频繁出错的重要原因就是逻辑不清晰,比如给出一个判定平行四边形的选择题,学生可能会选择一个片面的性质型条件进行,没有意识到只有证明了它是平行四边形才能得出性质,颠倒了概念与性质之间的前后关系.这就是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性质、什么是概念以及判定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应该着重概念、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对比,帮助学生们更加有效地把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但是这不意味着一直重复这些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的吸收转化效率低,教师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思维导图、观看微课等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用非常直观地方式展示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们有效把握平行四边形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升华为抽象知识,遵循一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以“平行四边形判定”的讲解为例,教师让学生列表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再转而让学生观察表格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概念涉及到的定义,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每次做题前都让学生这样反复几次,学生便可以清晰地、深刻地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避免搞混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
三、小组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题解方法
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时涉及到许多的推理知识,而且这些推理都是借助三角形全等、边角关系、垂直平行等知识来完成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是课堂的看客和倾听者,那么学生很难建立起来这些知识之间的应用关系,即使当时听懂了教师的话语但是这种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很短暂,学生在解题时仍然会忘记推理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再进行现场的草稿推理,学习效率很低.所以教师不如大胆“放权”给学生,把自己放置在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位置,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以实际参与的方式将知识内化于心.以“三角形中位线与底边关系”为例,教师明确点出让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求证“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底边且等于二分之一底边”.小组成员同时思考,逐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停地就自己或别人的解题方法进行辩驳或论证支持.当学生遇到瓶颈时,如不能作出延伸线构成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给以适当的指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灵巧之处.学生在这种团队型合作中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摆脱生硬的数学讲解模式,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数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虽然它有固定的公式和解题模式,但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步步摸索实践,而非教师一人在黑板上写出每种解答方法,代替初中生去思考,学生需要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在错误与正确之间不断判断选择的探索过程.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育人”的良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