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原思想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2019-02-21蒋美林
蒋美林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 226330)
学习环境的改变、教材内容的脱节、学习方法的不当、知识难度的增加等诸多因素令很多学生升入高中以后产生诸多学习上的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值得广大数学教师思考,笔者结合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思考,浅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数学能力获得提升以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内容上的差异
(1)内容抽象且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教材较之初中数学在内容广度与难度上均有很大的提升,抽象、复杂、严谨的数学知识呈现往往令高一新生难以招架.比如,集合、函数、映射等数学概念往往在抽象的字母、变量上进行变化,学生难以适应且在解题中出现思维混乱.
(2)知识点的脱节
一些初中数学知识点因为中考的要求而被弱化或删除,但这部分知识点却是高中阶段的必学内容,初中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上一般不会深入探讨,知识点的脱节与断层也导致学生升入高中之时产生较强的不适应.比如,在常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方法这一模块知识中,初中新课标中已经删除但实际上仍有教学衔接需要的内容有立方和、差公式,两数和、差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及其推导与应用等等;再比如图形知识模块中,初中新课标中已经删除但实际上需要教学衔接的内容有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正多边形中有关边长等计算、简单的等积变换、三角形四心概念与性质等等.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很多初中教师为了中考的胜利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知识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往往不被重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自然比较低下.高中数学知识点中囊括了很多的定义、概念与公式,科目与题型骤然增多且复杂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法上也更显灵活与多样.
3.思维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只要具备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或者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即能将初中数学内容掌握良好,但这两种较为低级的思维显然不足以支撑高中数学的学习,高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型抽象思维、辩证思维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进行观察、类比、归纳、分析与综合,并因此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继而掌握、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1.把握知识点的断层之处
大多数初中教师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并不会过多关注,但实际上,立方差公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等很多内容却是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上的断层,有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很多初中教师也因此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上选择一带而过,但这些知识点上的脱节与断层却恰恰正是造成学生升入高中以后不适应的地方,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初中教师应能准确把握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的脱节之处并对这部分内容加以关注,调整指导思想并编制适量的习题以搭建起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2.把握教材编写的不同
初中教材的编写多有形象生动的彩图,学生往往能够借助直观的形象获得更多的认知与理解,语言表达也更具直观性与趣味性.高中数学教材对于概念、定理、法则的描述却抽象、简练很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解.不仅如此,高中数学习题类型繁多且解题灵活多变,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发起了很强的挑战.初中教师在初中后期的教学中应适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适当抽象且具难度的思考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挑战与提升.
3.把握教学方法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因为其内容少、难度低而呈现出较低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相对放缓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的重难点也因此得到充裕的时间来复习与演练.很多初中教师为了中考的胜利还会采取大量的解题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教学目标,虽然新课程改革有意缓解这种现象,但中考体制的存在始终会令一部分教师难以丢弃这种机械的教学训练方法.高中数学教学因为其内容的丰富、难度的提升而呈现出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必然提速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广泛的知识信息、难度加大的习题往往会难以招架,变式、举一反三、逆向解题等均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挑战甚至障碍.初中教师应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并在实际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计划、课前自习、提出疑问、系统小结、课外拓展并使其学习方法得到改进,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高中数学学习必不可缺的课前预习、自主思考、质疑问难、系统小结、课后反思等学习方法,逐渐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最终获得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4.把握学生心理与认知的不同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会表现得积极一些,但在感知、观察、思维、想象、记忆上却比不上高中学生.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激发出来,还应客观观察到学生在感知、观察、思维、想象、记忆上的欠缺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使学生能够在保持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借助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以及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数学美进行挖掘与揭示,使学生能够在生动、多样、有效的数学方法中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不断在解题中发现自身表现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并产生热烈的数学学习情感,逐步步入其乐无穷的数学学习王国并因此获得终身受益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仍然不能排除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初中教师应能及时关注到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对其学习方法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预习,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提前形成知识的兴奋点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自身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与同伴探讨与分析,使每位学生的求知欲望都得到激发并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