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法初探
——以“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为例
2019-02-21吴日平
吴日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民族中学 545300)
近些年来,很多高中物理教师都被一些物理课堂教学所困扰,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对高中物理教法进行几方面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如,概念、定义等,如果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造成学生理解知识出现瓶颈,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发展也极为迅速,并被广泛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可见演示,实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进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新时期发展中应结合高中物理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并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不能过度引用多媒体技术,应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师的引导有效结合,才能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电磁感应是一种无形的知识,学生看不到也摸不到,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话,学生也仅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感应想象”的相关知识用动态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将学生看不到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进而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的奇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强化课堂学习效率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相反,如果预习环节不下功夫的话,也会使学生从一点不了解知识一下跨越到课堂中跨度太大增加学习难度.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尤其是学习一些较为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预习,一方面对相关知识有着一个处理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在预习环节中自身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点,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地解决学习难题,解决学习困惑,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而且,很好的预习也能够避免因学习跨度过大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问题出现.
例如,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前先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方式进行,如,“同学们,给你们留几个思考的小问题,希望你们能够通过预习找到答案.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利用磁场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高效的课堂精讲,突破重难点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教师进行高效的课堂精讲,促使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束缚,理解其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采取引导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很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应给予精细的讲述和案例分析,并结合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巩固电磁感应相关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有效的课堂总结,巩固学生物理知识
课堂总结是每个学科、每堂课程都需要做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分析,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巩固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帮助学生认识重难点知识和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于采取针对性学习.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总结.温故而知新,在进行课堂总结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课堂总结,例如,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知识的课堂总结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知识问题引导,让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问题提出中渗透哪些是重难点知识,学生回答的过程也是知识巩固的一个过程.此外,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使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物理教法初探——以“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为例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应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开展教学,从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