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相融合
——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学生科普习作活动
2019-02-21胡彬
胡 彬
(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215001)
科普习作这株新苗,既要有园丁——教师的精心浇灌和培育,更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帮助,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智力成长.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来关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它更加蓬勃发展,充满生机.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科普习作活动的开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科普习作,正是使学生学会将分散零碎的知识和现象,经过自己大脑的积极思维“再加工”后,重新组成一篇完整而有机的文章的过程,这样,知识就被学生所占有,变成他们终身受用的精神食粮.只有当知识的价值真正被学生认识之后,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会产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动力.每当我们在全班朗读一篇佳作时(或在校刊、报刊杂志上发表),不仅小作者本人得到鼓舞,而且全班学生都受到激励,在青少年进取心的鼓动和榜样的示范下,全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积极投入这一活动,优秀作品就会接二连三地涌现出来,于是,在全体学生中便出现了一个你追我赶的长期不衰地学习竞赛热潮.持久地将这一活动开展下去,就可变成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和发掘学生头脑里偶而产生的“科学念头”和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一面镜子,司空见惯,可是初三学生张文亮却在一篇寒假作业(寒假作业常被老师忽略)“镜中世界漫游记一中,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想象使老师为之赞叹,老师在全班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号召大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的创作.于是,构思新颖、体裁独特的作品,象童话“亨利国王和镜中国王”,相声“实验室里的镜子”,科学小品“哈哈镜前笑哈哈”,故事“我和他”……等一下子都“冒”了出来.学生们在这些作品里所反映出来的创作潜力,使我们教师也感到吃惊.教师引导学生步入了科普习作的创作新天地,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挥又激励着我们教师自己,这种相互“作用”,相互“感应”,正是促进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巨大动力.事实上,在创作,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将从课堂上通过作品吸取,并将飞向广阔的科学幻想世界.在充满笑声的有趣氛围中,老师和学生互相交换意见.这比老师讲道更令人兴奋.
二、科普习作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要进行科学普及,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积极思考;他们必须进行实验制作;并仔细观察;参考材料和收集材料;然后进行比较识别,分析和判断,逻辑推理和论证;认真思考和设计,反复修改和处理;并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通过这种全面的动脑动手动笔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可以诞生出色的习作.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观察与分析,理论力量和实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他们还培养思维的合理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三学生欧同学,听了张海迪的英雄事迹的报告后,深深为她卧床对着镜子坚持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因为镜内的字是反的,心想若能做一面镜子能看到“正”字,送给张海迪学习那该多好!在多次摆弄两块平面镜的过程中,终于发现当两镜互成直角时,镜内便可得到一组“正”像,他高兴地将这一发现写成科普习作,分析了成像原理,然后亲自动手做了一个“直角卧式阅读镜”.
三、开展科普习作能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我们的活动需要参与所有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即使结果不佳的学生通过传播科学得到了改善.正如一些同学所说的:以因为科普习作都是写的书上最重要的知识,所以考试这些内容,就很容易地答出来了.一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一旦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而得到老师表扬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热情,从此奋发努力,就能一跃而进入班上的先进行列.初二女生李洁,原来物理成绩很差,但她写的“大气的神力”一文,以阿童木与孙悟空进行比武为内容,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了文艺的再创造,文中还寓含着“知识就是力量”的哲理.得到老师的鼓励后,成绩很快达到班里中上水平.这样的学生在开展科普习作的班级里,确是不乏其人的.这种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后进状态的办法,比起“加班加点补课”的方法更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更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
科普活动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过去的满堂灌必然被学生自己的“阅读一思考,质疑一讨论(有时是争论)”所代替,知识面扩大了,思维和能力提高了,知识学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于是作业也逐步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就在课外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实验制作,阅读资料,写科普习作,参加文体活动及各种有益的活动.
四、开展科普习作活动也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
“思想教育应该寓于活动之中”,科普习作活动的开展也能收到这种效果.一部物理学史本身就是一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和教育史.学生用文学艺术形式来描述科学史的片断,进行科普习作的过程中,科学家刻苦的钻研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勇敢的探索精神和高尚的情操,无不使他们深受教育.学生们在考察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伟大成就后,在他们的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和高昂的民族自豪感.结合科普习作还可使学生和祖国的四化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学完电功和电功率之后,加深了学生对“一度电”的认识.初三的一个班还带头组织“共青团,少先队节电监督岗”,坚持每天轮流值日检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校成立了十六个“监督岗”,对学校节电起了极好的作用,这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为,不正体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吗?由于开展了群众性的科普习作活动,学生们将思想和精力都集中到阅读课外读物和资料,进行科学实验和制作以及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去,被引向多方面的智力兴趣之中,头脑里充满了理想,情趣,因而就更能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
此外,科普习作对当今的“文理渗透”,各学科的综合均有好处,限于篇幅,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