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部做好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的做法

2019-02-21陈刘生

西南军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战伤卫勤分队

陈刘生,姚 雷

自救互救是指在战(现)场由伤员自己或战友间用制式或其他简便器材对伤势情况进行的紧急处理,是在战斗前沿区域由非卫生专业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目的在于降低阵亡率、伤残率,为后续医疗机构救治赢取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1]。自救互救目前主要分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六大技术。

在美军的战场救治理念中,火线抢救是战伤分级救治的起点和重要环节,卫勤靠前是美军近年战伤救治的核心[2]。美军通过对越南战争人员阵亡情况的研究指出,战场上阵亡士兵2/3是在受伤10分钟内死亡,1/3是在受伤10分钟后死亡,为争取这宝贵的10分钟,单纯依靠军医或卫生员的救治是远远不够的[3]。所以,美军《2010年联合卫勤保障构想》指出:救治伤员唯一最关键的时间是最初的10分钟[4]。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建立联合战场创伤系统[5],争取实现“零伤亡”[6],强调“医疗与士兵同在”,要求每位军人都要学会战场通气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休克辨认和处理、注射制式镇痛药、给予抗生素等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美军认为,军事医学技术的进步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士兵活着回家,即让士兵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7]。

我军历来重视战伤自救互救,从井冈山苏区到抗日战争,在武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发挥自救互救的作用,减少战伤减员,逐步形成了我军战伤自救互救的理念体系。在取得战争胜利的目标下,自救互救与卫勤保障同等重要,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阵亡率、伤死率、伤残率,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军持续兴起练兵热潮,在全军官兵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着力打造“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的时效卫勤救治力量,意图将火线救治的“白金十分钟”在平时扎实打牢基础,战时拿得出、用得上、救得下,充分发挥救命性和损伤控制性的救治作用[8]。在我部组织实施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困难问题,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强化训练,我们梳理总结了好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官兵战伤自救互救水平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战伤自救互救训练一直是部队军事训练科目中的“薄弱环节”,部分指挥员习惯于将战斗力标准设定在战术战法、火力打击、单兵素质等方面,对战伤自救互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火线战伤自救互救也是减少战斗减员、保持战斗编组齐整性、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部队中单兵的自救互救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展开自救互救,单靠营连救护组难以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尤其是延误最佳的救治时间,势必使一线部队战斗减员增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9]。李志辉等人采用“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调查问卷对某部320名新兵进行横断面调查显示,新入伍士兵对自救互救技能认识模糊,士兵对于“白金十分钟”理念概述及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处于基本掌握和了解水平,仍有20%的人对“白金十分钟”完全不了解[10]。我部在组训前对官兵战伤自救互救基础能力进行摸底调查主要发现三个问题。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官兵对通用军事体能、技能科目及自身专业科目重视程度高,对战伤自救互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军医、卫生员的工作,和自己关系不大。第二,基础能力薄弱。大部分官兵只是在入伍或入校新训时接受过短期训练,自救互救六大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动作要领目前已经基本遗忘。少部分官兵对“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战伤救治时效性要求从未知晓。第三,训练热情不高。官兵普遍表示既往组织的自救互救训练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往往是教员示范一遍,而后官兵分组练习,程式化现象严重。卫生专业训练“不出汗、不过瘾”,而且机关未组织过自救互救专项考核,练得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1.2 器材保障不充足 组训前,我部将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器材库存数质量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发现除卫生分队有少量上级配发的旧式器材库存外,机关及其他分队没有相关物资器材库存。卫生分队现有训练器材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数量不足。组训前卫生分队的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器材库存量仅够我部10%的官兵开展训练,按上级要求“从将军到士兵”全员参训,数量缺口还很大。二是品种缺失。卫生分队现有器材型号陈旧,训练大纲要求的新式战伤救治器材库存为零。三是日期老旧。部分器材的存放时间已经超过10年,橡胶部件老化变脆严重,实际训练无法使用。

1.3 教学方法不灵活 近年来,我军作战训练方式已由传统协同训练向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训练转变,但战救训练仍在传统训练模式上徘徊,与部队训练作战模式不相适应[11]。战救训练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直接导致官兵在训练场上热情不高、专注度不够。我部组织战伤自救互救训练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陈旧的教学资料、授课方式、救治理念亟待更新。第一,我部现有的教学纪录片、教材手册年代陈旧,已跟不上当前战伤救治形势。授课教员没有紧跟国际、国内战伤自救互救前沿动态更新理念,充实自身知识库,将最新的战伤自救互救方法教授给官兵。第二,卫勤训练组训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官兵参训积极性。部分教员授课照本宣科、简单重复教材内容,没有深入基层一线,了解部队官兵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尤其是90后甚至00后战士们的关注点在哪里。训练中没有向官兵叙述整体战场环境,交代伤员数量及伤情背景,让官兵感受到战争氛围,认识到战伤自救互救的实战作用。军医的卫勤训练常以延续多年的休克防治、常见病防治、心肺复苏等常规内容为主,卫生员的训练多以止血、包扎、固定等技能为主,训练内容与未来实战需求贴合不够紧密[12]。第三,组织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时教员将干部和战士、军医和卫生员、卫生专业官兵和非卫生专业官兵笼统的集合起来“吃大锅饭”,教学内容完全相同,未根据任务性质及自身基础区分学员层次,按纲施训、分层施训。基本卫勤技能训练,简单重复同一训练内容,没有让官兵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掌握程度[13]。

1.4 训练效果不扎实 由于训练时间不够、训练内容随意、训风考风不实等原因,我部战伤自救互救训练一直未达到预期效果,部队整体自救互救技能水平始终在低层次徘徊,追根溯源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军事训练大纲规定,新兵入伍新训期间,须安排6-8课时的“卫生与救护”训练。但部队即使按照大纲要求落实训练时间,也难以保证自救互救六大技术真正训全训实,新兵一般仅能掌握1-2项内容。课时安排过少,短时间内突击训练、“填鸭式”教学,达不到预期训练效果。第二,查阅既往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实施方案我们发现,部队没有将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科目纳入年度训练计划,只在新兵训练或演习驻训准备阶段组织过短期培训,导致训练时间不充足,训练内容随意性大。官兵自救互救训练水平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无法跟进加强和熟练掌握战现场急救的全部技能,难以将平时训练转化为战时技能,难以将自救互救训练与战术训练及部队演习有机结合,存在少训漏训现象。第三,训练中出现的包扎错位、固定不牢、止血不紧、搬运时无敌情观念等错误做法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教员抠细节的扎实作风缺失,学员刻苦学的态度弱化,少数单位训练走过场,只为消耗时间,不为提高水平,导致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积压旷置,得不到彻底解决。第四,部分单位只组织训练、不考核验收,没有通过考核检验官兵训练效果,发现不足、总结提高。少数单位在考核当中标准不清、把关不严,考核分数虚高,考核成绩和实际技能水平相差甚远。

2 我们的做法

2.1 多项并举,切实提高重视程度 战伤自救互救是减少战斗减员、降低死亡率、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切实认识到做好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提高重视程度,才能有效落实上级要求,夯实训练基础。第一,领导要重视。态度决定高度,组织好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少不了各级领导的重视[14]。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部军政主官组织召开军人大会,对活动开展进行动员部署。常委带头走上训练场,观摩自救互救演示,参加班排训练体会动作要领。各级领导深入一线和官兵交流训练心得,指导部队改进训练方法。第二,机关要重视。作训部门将战伤自救互救列入年度训练计划及考核项目,同基础军事科目训练考核并列安排,细化制订各分队月、周、日训练内容,不定期组织抽查,检验训练效果。年终时依照各分队军事训练科目考核成绩排定名次,以此为重要依据评选年度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第三,分队要重视。由上至下各级进行压力传导后,分队官兵将战伤自救互救作为常态化科目持续抓好训练,“压力变动力、训练出成绩”。一方面,各分队积极协调卫生专业官兵深入班排进行讲解示范,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听明白。另一方面,各分队在组训过程中优中选优,每个战斗班遴选出一名训练成绩优异的战士作为班兼职卫生战士,带动其他战友全心全意投入训练,共同进步。

2.2 协调联动,做好物资器材保障 我部开展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时,机关在政策制定和经费使用上向训练一线倾斜,各部门协调联动、发挥作用,共同做好自救互救训练物资器材保障,注重加强战救器材的科学管理[15]。首先,机关各相关部门以年度训练计划为依据,按参训人数及训练内容合理预估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器材数量,通过招标竞价的方式筹措训练器材。器材到位后大部分直接发放至分队班排保障训练,剩余部分登记入库,充实库存。其次,在筹措原有旧式训练器材的基础上,特别加大了新式器材的采购比例,以适应战伤自救互救的新形势、新要求,开拓官兵视野,增强火线救治实效。再次,在采购过程中,合理开支经费,既能完成全员参训的器材保障,又避免库存过度积压造成浪费。最后,定期随访各分队训练器材损耗情况,及时做好后续补充发放工作。物资器材保障整体效果要达到“官兵有手册、自学有光盘、示范有挂图、培训有教材、考核有题库、技术有标准”[16]。

2.3 分层施训,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我部组织训练时,摒弃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做法,根据不同官兵卫生专业知识基础水平合理划分层次,区分层级进行针对性训练,避免出现卫生专业官兵训练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吃不饱”和普通官兵无法理解过于专业的医学专科内容导致“消化不良”的现象。第一,我部将所有官兵划分为普通官兵、兼职卫生战士、卫生专业士兵、卫生专业军官四个梯次分层施训,认真分析各梯次的卫生专业基础,结合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内容,编印了四套训练教材供不同种类人员学习参考,教材内容略有交叉又层层递进,以满足不同种类人员对战伤自救互救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战伤救治相关知识的需求。第二,区分四类人员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计划,按照“每周有训练、每月有考核”的标准组织实施。考核中使用了战伤急救仿真模拟人系统及标准化伤员[17],详细模拟各种战伤症状和体征,提高官兵对伤情的综合判断、及时处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18]。第三,着重加强对全体官兵进行“白金十分钟”相关内容的训练,主要包括“白金十分钟”的时效性规律、战现场生命体征判断、初步检伤验伤、解除呼吸道梗阻、基础止血技术、徒手心肺复苏等内容,着力提高战现场十分钟内自救互救及战伤救治水平。

2.4 科学组织,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在实际组训过程中,我部根据训练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训练,目的就是提升官兵兴趣、提高训练成绩。第一,我部积极联系上级机关下发最新版的战伤自救互救教学录像片,组织全体官兵集中观看学习,课后将教学录像片挂至我部局域网,以便官兵随时进行复习观看。第二,卫生分队精选专业素质突出、表达能力流畅的官兵,组建战伤自救互救教学示范组。示范组采取各营区巡回展演示的方式,为官兵进行现场示范、讲解授课,增加官兵对战伤自救互救的直观印象。授课后示范组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各班排官兵进行强化训练,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当即指导纠正,对共性问题在训练结束时统一进行总结讲评。第三,我部组织有绘画特长的官兵集中绘制编印了《战伤自救互救漫画手册》,发放至连队图书室,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官兵掌握战伤救治六大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官兵的课余生活。第四,我部组织各分队所有兼职卫生战士进行战伤自救互救强化培训,经过培训的兼职卫生战士归建后,可以自行组织所在班组进行训练,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率。第五,我部将战伤自救互救和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五公里武装越野等军事科目融会贯通,进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运用大功率音响、发烟罐、铁丝网、高墙等设备设施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让官兵身临其境感受战场态势,着重加强敌情观念和“白金十分钟”救治理念,强化战场战术环境概念,突出救命性生命支持技术和装备尽量靠前延伸[19],提升官兵实战化战斗能力,激发训练热情。王秀薇等人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完全自学效果不佳,但医师或卫生员指导培训能够达到满意效果(医师与卫生员指导培训的效果无显著差异),采用集中训练与定期强化相结合,同时在各种类别的军事演习、综合演练中实地检验,查遗补缺,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20]。我部在实际组训过程中,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2.5 比武考核,总结成效改进不足 组织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要充分发挥比武竞赛、技能考核的正面推动作用,军事比武竞赛可以激发官兵勇争第一的训练热情,开展技能考核可以在广大官兵中选拔训练尖子、树立训练模范,在全单位内营造积极参训、评优争先的良好氛围。训练周期结束时,总结组训阶段取得的成绩、发扬长处,认真研究分析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找准根源、精准解决,才能将整个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形成闭合环路,为下一周期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我部具体做法有三点:第一,我部在年中及年底组织两次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能力考评,全员参加、一人不漏,并聘请外单位专家任考评组成员,考评过程全程录像,结果公开公示,以确保公正性。第二,遴选考评成绩优秀、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参加上级组织的战伤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及比武竞赛。通过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能力水平、磨砺战斗意志,向友邻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及组训经验;通过比武竞赛检验官兵真实训练水平,培育“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闯劲血性,增强集体荣誉感。第三,从分队到机关,回顾梳理组织训练及比武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逐级上报年度训练工作总结。一方面要表彰训练先进单位及个人,提炼总结可以提高训练成绩的好做法,继续保持发扬坚韧不拔的训练作风。另一方面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集中智慧提出改进措施并严格执行,汲取经验指导下一步工作。

3 讨 论

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是部队卫勤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伤自救互救是战时部队卫勤保障向火力一线延伸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深入开展训练,降低战时官兵阵亡率、伤残率,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卫勤保障能力,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3.1 以人为本抓训练 军事斗争准备首先是思想准备,在做好物资器材保障、详细拟制训练计划和授课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训练要着重解决好“人的思想”的问题。让官兵清楚为什么要开展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练好自救互救技术上了战场究竟有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搞好训练提升成绩,是我部贯穿始终,一直向官兵宣讲教育的重点。加强战备思想建设,认真搞好战备形势教育和我军根本职能教育,不断强化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核心,着力解答好官兵内心疑问,就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等同于做了行之有效的战前动员,从根本上提升了官兵参与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持之以恒抓训练 严格按训练计划施训,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群众性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练兵活动不能成为“一阵风”、一场运动,而是要作为年度军事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兵种专业比武考核的通用科目常态化抓好训练。我部经过2个年度军事训练周期,下功夫持续抓好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官兵的考核及格率由开训前的42%提升至98%,完成了制订训练预案时的既定目标。

3.3 创新方法抓训练 卫勤训练要紧贴部队军事训练发展进程和作战任务变化规律来开展,战伤自救互救应按照海陆空天电不同兵种作战环境不断改进救治方法,建立适应军事斗争需要的新型训练体系。严格按纲施训固然重要,但是大胆改革创新、不生搬硬套,提升战伤自救互救时效性,发明创造新式战伤自救互救器材,加大训练内容的科技含量,在新时代部队卫勤训练中显得尤为可贵。

猜你喜欢

战伤卫勤分队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强化基层军医战伤外科培训的思考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为战斗力“把脉”续航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开展战伤救护岗位练兵掠影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