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白酶
——缓解坏死性肠炎的有力工具

2019-02-21

兽医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坏死性肠炎家禽

据统计,多达40%的商业养鸡场都曾遭到坏死性肠炎的严重影响,平均而言,每年坏死性肠炎对全球家禽业造成超过20亿美元的损失。

在过去,加入家禽饲料中的抗生素在预防坏死性肠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生素及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能够改变家禽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降低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概率。

然而,由于消费者担心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如今很多国家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即使是在一些家禽饲料中允许使用抗生素的国家,迫于消费者的压力,大型家禽生产企业也开始终止饲用抗生素的应用。

饲料中停止使用抗生素成为坏死性肠炎的诱发因子之一。抗生素使用的减少会对家禽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会增加坏死性肠炎的确诊病例数。因此,这就会导致家禽发生坏死性肠炎后,治疗性抗生素使用量增加。

一、坏死性肠炎概述

坏死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这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产孢子型杆菌。这种细菌产生的孢子能在整个自然环境中流行,并且能够存在于土壤、水、粪便、饲料和家禽饲料中。另外,健康家禽的肠道内天然存在少量的产气类膜杆菌。健康家禽体内的这种“有益的负面影响菌”可以将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控制在一个无害的水平上。然而,当肠道内的条件改变时,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可能会引发坏死性肠炎。

这种疾病通常会感染2~5周龄的肉鸡和7~12周龄的火鸡。它可以以临床形式呈现,也可以以亚临床形式出现。临床形式的症状包括羽毛竖立、消沉、活动力差、腹泻、脱水和食欲不振。作为临床形式的一种结果,家禽死亡率较高,可以在发病后几小时内死亡。相反,坏死性肠炎亚临床形式的症状并不容易识别。

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变

世界上大多数养鸡地区都有类似疾病的报道,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常发生于1~3月龄的鸡,病程持续5~10 d,死亡率高达5%~50%,但3~6月龄的鸡也有发生,对肉鸡产蛋鸡均能构成一定的危害。在细菌病中,该病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葡萄球菌病,位居第四。目前,应绿色养殖业的发展要求,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样使得该病的发病率仍有可能继续升高,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二、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鸡的消化道中,雏鸡自然感染该病的日龄为2~26周龄,火鸡、野禽及鸭也能感染该病。鸡感染该病原菌后,通常不立即发病,当受到一些应激性因素,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诱导该病的发生。肉仔鸡最早可于7日龄发病,一般情况下于12日龄发病,20~25日龄达到发病高峰。平均肉鸡发病日龄为2~5周龄,也存在3~6周龄蛋鸡发病的报道。鸡只经消化道摄入病原菌,一般情况下,该病发病率为13%~40%,但有时肉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45%以上,亚临床症状型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可致其23日龄后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20~35日龄的肉仔鸡生长速度降低特别明显。

坏死性肠炎的典型症状为病鸡采食量减少和生产性能下降,但是死亡率无明显的高峰期。因此,患坏死性肠炎亚临床形式的家禽通常由于缺乏诊断而得不到治疗,从而导致家禽生产商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

死亡家禽常表现出脱水症状,并伴有恶臭。患病家禽小肠段的空肠和回肠通常覆盖有肉眼可见的病变,有时延伸至十二指肠或盲肠。该段小肠往往很脆弱,并含有膨胀的气体,其肠腔含有臭味的棕色液体。同时,该段小肠的黏膜覆盖有棕黄色或黄色的伪膜。

三、发病原因

已知有多种因素可引发家禽的坏死性肠炎,需要加以识别这些致病因子以便找到可以预防这种疾病的方法。这些致病因子包括接触疾病、单种饲料原料、环境应激和饲用抗生素使用的减少。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秋季节,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当外界环境卫生差或外界应激因素时可诱发该病,如天气骤变、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该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不高,但是,随者病原的不断变异,死亡率有所增高,该病不仅影响鸡群的生长性能,而且也易继发其他疾病。

四、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没有任何症状,发病突然,病鸡会到处乱窜奔跑直到倒地死亡。而慢性病例表现为,随着病情发展,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嗜睡,采食量下降或丧失,羽毛松乱且易折断,双翅下垂,腹泻,排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恶臭,也有可能排出的粪便伴有血液及肠黏膜组织。患鸡呈零散发病和死亡,多数在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在1~2 d内死亡,若与球虫病并发时,粪便稀,呈淡黄色伴有血液,病程稍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病程较长,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消瘦贫血,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打开腹腔,可闻到腐臭味,最特征的变化在肠道,特别是小肠后1/3段最为明显,以弥散性粘膜坏死为特征。肠管扩张充气,是正常肠管的2~3倍,肠壁充血变薄,容易破裂,严重者黏膜呈弥漫性土黄色,肠道内容物呈液体状有泡沫,为血样或黑褐色,肠系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粘膜坏死,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状,有的形成伪膜,易剥离。肝脏和脾脏几乎没有病变。

六、蛋白酶保护肠道健康

由玉米、大麦、黑麦、蒸麦或小麦组成的谷物型日粮含有家禽不易消化的非淀粉多糖。接入的非淀粉多糖会造成肠道食糜黏度增加,这反过来会对日粮中必需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生不良影响。这些未能消化的营养进入小肠,随后引起产气荚膜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非常喜欢这种富含营养的环境。

日粮中富含高水平强白质,而蛋白酶是蛋白质消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能够水解动物饲料中不易消化的蛋白质,将其分解成更有用的肽。用高质量的蛋白酶来提高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其途径是通过使用粗蛋白含量较低、氨基酸质量差的饲料来实现,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多达10%的源自饲料的蛋白质和可消化氨基酸水平。在给肉鸡饲料中添加蛋白酶的日粮中相比,日粮中添加蛋白酶能够维持肠道健康和优化动物的生产性能。

众多研究表明,蛋白酶具有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肉鸡而言,蛋白酶具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饲料转化率的作用以及一定程度改善免疫力。因此,在研究坏死性肠炎的预防措施时,酶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治疗坏死性肠炎的一个方法是在配方饲料中加入一种高质量的蛋白酶饲料酶。蛋白酶可通过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来降低坏死性肠炎的风险。

七、优化蛋白质消化率

日粮中添加优质蛋白酶,如Novus公司生产的Cibenza DP100蛋白酶,它是一种天然耐热、广谱的蛋白酶,可以弥补动物内源性酶的不足,水解动物饲料中不易消化的蛋白质,能够使家禽日粮配方表现出最大的灵活性,并可以优化日粮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

研究表明,与其他蛋白酶相比,CibenzaP100蛋白酶可以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维持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可降低饲料成本。添加后可提高饲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消化率,因此在制定家禽日粮配方时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添加量。

其次,由于日粮蛋白质消化率的提高,进入后肠的未消化蛋白质数量更少。这最终可以减少能产生潜在有毒终物质(如生物胺、酚类物质、氨和其他物质挥发性)的蛋白质发酵。

八、结论

总而言之,积极主动地预防坏死性肠炎是非常重要的。建议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该疾病的风险,例如:

1.加强饲养管理,原料要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要定期检查以防误用霉变饲料,不随意更换饲料。

2.减少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饲养环境,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扫粪便。实行全进全出,售后对鸡舍及运动场、饲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洗刷、消毒。平时对鸡舍、饲养用具定期消毒,特别是肉仔鸡舍要及时清理垫料。

3.定期驱虫,防止球虫病的发生,淘少肠道寄生虫对肠黏膜的损害。

4.饲料配方一定要合理,降低饲料中易诱发本病的原料,饲粮避免添加高能、高蛋白原料,以防饲料营养不平衡;或者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保证鸡群肠道健康。

5.夏季要特别加强管理,尤其保证适当的饲养密度、温度和湿度,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药物,预防本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坏死性肠炎家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