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2019-02-20沈术兰梁玉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意义

沈术兰 梁玉敏

内容摘要:新时代,教育已被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其新面貌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当下我国正大力倡导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理念起到了极其深刻的作用,具体在对当下教育资源投入均衡、入学机会与权利均等、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公平、教学公平等方面启示颇深。

关键词:有教无类 教育公平 均衡发展 意义

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其丰富的教育思想离不开时代大背景。一方面,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意识的转变下,封建关系逐渐形成,贵族统治力量逐渐衰弱,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了可能,“有教无类”思想应运而生。同时孔子的“举贤”思想以及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观理论为“有教无类”思想提供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人人可受教育,人人应受教育,人人可受公平教育成为可能。

一.“有教无类”思想内涵

“有教无类”的原意是什么,历来就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大百科全书上写道“有教无类”(Education without distinction),意为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关于“类”的解释,东汉马融、梁朝皇侃都把“类”解释为“种类”。类,指智愚贤不肖乃至富贵贫贱等区别而言。“有教无类”谓不论其人属于何类,都须施以教育①。

钱远镕先生把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概括为“八不分”,即不分贵贱、贫富、愚智、勤惰、恩怨、老少、国籍、美丑,为“有教无类”作了很好的注解②。可见,孔子门下弟子之杂。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桑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③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孔子不仅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而且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这一主张,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贫穷的人。“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现代我国的教育思想也有重大启示意义。

二.我国当前教育“有教无类”思想的缺失

我国当前教育事业虽在不断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重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正如“有教无类”思想并未得以真正落实,我国目前的教育不平等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按社会环境来看,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资源投入差距大,入学权利与机会不公平。相比经济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师资队伍薄弱、与教学要求不匹配(例如:一名语文教师可能还同时兼任政史地学科教师),在此基础上一些家庭富有的学生可能会流动到教学条件更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有好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对人才的吸纳有较大差距,不仅导致师资差距,也直接影响学生生源差距;同一学校的学生之间接受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优差班的划分,给予少数尖子生更好的发展环境,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放弃了那些所谓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多数学困生。按社会资源来看,主要表现在硬件设备、师资队伍、学生招收、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等方面。当前的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公平,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投入、教育内容和管理远远赶不上全日制教育,这有悖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使其思想在当下受到极大挑战。

三.“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一)资源投入逐渐缩小差距,力求城乡均衡

在资源上应注意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硬件设备投入,不能只顾城市发展,忘记农村的孩子也需要同等的资源去开展学习工作,要让农村学生也可以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专业的教师群体、多功能的教学媒体下学习交流;加大教师队伍投入,加大派遣各学科教师到农村任教的力度并给予相应的劳动荣誉与报酬,使农村教育既能吸引人才,又能留住人才,尤其是注重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教育经费、硬件设备和师资队伍投入上尽可能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各区域、各学校均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铺设,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集思广益,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这必然要求我国的教育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这也是对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呼声作出一个理想的回应。

(二)力求入学权利与机会公平均等

在学生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方面,实现教育公平和均等发展,其中包括有能力就读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对寒门子弟和富家子弟一视同仁,都有接收同等教育的权利,真正学习做到孔子那“八不分”的招生原则。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给予学生同等的教学指导,弘扬师德师风精神,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及机构,应加大对教育的规划及监督能力的投入,从上至下,落实教育公平理念。例如,走访、调查各地区的教育实施情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提到:“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这一规划纲要正是落实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前提准备,为教育公平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重视职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公平发展

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虽说主要是培养一些技能型人才,但它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它在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要求跟全日制教育是一樣的。一方面,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师资投入,重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理论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学校及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加强管理教育,重视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使职业教育的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及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共同努力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完善理论学习,提升自我修养。进一步体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不同类别学生受同等教育权利的启示。

(四)给予优差生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等级教育,对优化班的教育投入更大更多。例如优化班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优秀的骨干教师,而差等班的教师队伍则是一些教学能力普通的组合体;另一方面对优化班的教学管理严格,对学生的期望高,投入精力、时间多,而差等班管理松散,要求不严,这极不利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建设。为响应我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号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对成绩优差的学生进行公平教育,给予同等厚望。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去培养学生,使其发掘潜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其不断进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而使“有教无类”思想真正贯彻于实践当中。

(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个性。“有教无类”思想使孔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办私学。其众多学生的情况不一,年龄参差不齐、社会成分多样、国籍和地区不同、要求也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集中统一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只有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才利于教育目的的达成。孔子有一个针对学生缺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事例。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有爸爸哥哥或者,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说:听到就干起来。公西华不解:问两人问题相同,而您答复相反。孔子答道: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④。孔子培养了一批各有所长的学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⑤孔子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都采取了适应其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个人都受到公平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地值得学习借鉴。我国当下的学生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部门统筹兼顾,既要有全局观念,又要注意局部发展;要求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孔子的优秀教学方法,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促使人人得到应有的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历经千年,绽放了无尽的光彩,引领后人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向教育公平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发展地位,当下的教育问题,也在有针对性的逐渐解决,在借鉴传统优秀教育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发展创新教育,使得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注 释

①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27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②见王炳照,李国钧,阎国华等,中国教育通史1:先秦卷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0.

③《荀子·法行》.

④参见杨伯峻,论语译注:先进篇(11·22),中華书局出版社,2016.

⑤《论语·先进篇》.

(作者介绍:沈术兰,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梁玉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