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应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2019-02-20陈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表象意蕴感性

陈娟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其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在感知、想象、情感、理智等多种心理功能上综合的动态过程,可分为音乐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音乐欣赏教学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其一,创设适宜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从而产生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特定情绪;其二,在丰富的想象中体验情与美,把握音乐的内蕴;其三,在感悟创造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对音乐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进行挖掘,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掌握到不同的要素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感情,这是对音乐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意蕴美的整体把握、感悟。

审美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大体可分为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审美感悟三个层面,其一般模式如下:

表层:感知——表象与记忆——情绪与感性愉快

中层:感受——心象与想象——情境与精神愉快

深层:感悟——意象与领悟——意境与精神升华[1]

感知——表象层面,实际就是主体对感性存在形式外在意蕴的整体感应过程。对于音乐欣赏而言,音乐表象是听觉感知获得音响印象时,通过记忆形式的音响运动模式——感性存在形式及其外在意蕴(律动与韵味、张弛与起伏、连贯与均衡、对比与再现等)。敏感的音乐听觉,主要就来自于音乐表象的记忆和储存的质量、数量。情绪(或心境)是听觉感知直接引发的情感状态,音乐表象越清晰,情绪反应越强烈。伴随情绪的心理效应是以生理快感为主的感性愉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实际上正是为了营造氛围,激趣激情,调适学生的心情,使其入境入神,并打开其表象记忆的闸门。

感受——心象层面,则是主体对感性存在形式内在意蕴的整体感应过程。审美心象的形成是艺术欣赏活动进入审美高潮的重要标志,审美心象必定带有欣赏者的想象色彩、情感色彩、幻觉色彩以至错觉色彩。[2]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心象是音乐触动心灵引起个体情感的共鸣而产生的朦胧的、似隐似现的“内在现象”。从本质上讲,感受能力就是个体心灵对感性存在形式的内在意蕴的敏感程度。对音乐的感受,主要来自于音乐表象触动心灵引起个体情感经验的共鸣的心象形式过程。心象是感受程度的深层表征。音乐欣赏课教学强调激发想象、体验情与美,实际上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渗透,感应音乐的内在意蕴,从而引起共鸣。

感悟——意象層面,是主体对感性存在形式外在意蕴和内在意蕴的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会过程。“对于音乐欣赏而言,领悟是指含有理性因素的心灵感应和领会,它是通过直觉达到与音乐音响的瞬间沟通过程”。[1]在人的心灵与音乐音响的沟通中,主体凭直觉感悟到客体意蕴,同时超越自我、超越音乐及外部世界。这时,直觉感悟中的情感状态已从先前的情境转化为意境——情感中渗人无意识想象或幻想进入某种难以言状的境界,伴随意境的心理效应就是精神升华。音乐欣赏教学强调在感悟、创造中提升审美能力,实际上正切合了感悟——意象层面的审美心理特点。

综上观之,音乐欣赏理当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在抓好三个教学环节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这三个环节并不是绝然独立的三个阶段,它们之间难有明确界限。在“创设情境”环节,应着重强调“适宜”两字。情境创设的种类很多,但是根本的还应是课堂聆听环境,不能用其它方式完全代替它。在“激发想象”环节,则应注意以聆听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为主,因为音乐的想象力不同于其它想象力,它是以音响的表象特征为基础,以音乐的生命力为底蕴的创造性能力;否则,学生所获得的更多是与其个人生活经历相关的联想,以及由此而生的情感体验,这很难说是真正的音乐审美想象。在“感悟创造”环节,如何做到知、情、意的统一,使学生对音乐作品外在形式美、内在意蕴美领悟的传授,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综合反应能力。因而,对音乐课内容做适当延伸——让学生表演作品、改编作品,是他们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发生迁移,这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做法。我们应当明白:提高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

参考文献

[1]蔡觉民.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多元结构[J].中国音乐教育,2001,7.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90.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表象意蕴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表与里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表与里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透过表象看公式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感性理性不拔河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