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春节习俗之比较
2019-02-20刘玉杰
内容摘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思想意识和文化形态的不同。作为隔海相望且有着二千多年睦邻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的中韩两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也愈发频繁。本文以中韩两国的春节为例,对中韩两国春节的起源、春节的风俗文化、春节的传统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希望能够为了解两国的春节习俗文化差异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韩 春节 习俗文化
一.中韩两国春节的起源
(一)韩国春节的起源
在韩国,春节的名字叫做“舍尔”,“舍尔”是和韩民族有着紧密关联的传统的民俗节日。“舍尔”这一词语是由表示“开始”这一词义衍生出来的。“舍尔”的发音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最初的语音是“色噢你打”,后来跟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最终确立为表示小心安静的“舍尔纳尔”。让人奇怪的是,韩国人民对于“过年”这一词语还很陌生。“舍尔”这一名称的的确立过程是非常坎坷的。最初在日本统治时,被改名为公立舍尔,启蒙运动才确定舍尔的正式日期。如果往前追溯,“舍尔”未产生之前,上元就是这样一个类似舍尔的节日。[1]
(二)中国春节的起源
中国的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谈起中国春节的来历,那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上古时代,春节的名字为“蜡”,过节那天人们会把朱砂涂抹在自己的脸上,穿上一种羽毛衣服舞蹈,以此来祭拜天地祖先,祷告避免灾祸。与韩国“舍尔”相似的是,中国的春节名字也不免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在夏朝的时候,春节的名字叫做“岁”,在商朝的时候叫做“祀”,在周朝的时候名字叫做“年”。其实,这个“岁”与“祀”都是“祭祀”的意思。同样地,在汉字中也体现了春节的演变,比如在甲骨文中“年”这个字,形状像一个手里拿着谷子在跳舞的人,“年”所象征的含义是“五谷丰登”,因此在人们收获的那一年就叫“有年”。
春节的另外一个称呼“元旦”,是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朝开始的。关于元旦的日期,实际上在中古的各个时期都不一样。比如说在商朝的时候,商朝的“腊月初一”是农历的12月1日,而在周代,元旦的时间是“十一月初。最终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夏历为纪年,并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定正月为岁首,十二月为年终。[2]之后,人们为了不和公历的元旦混淆,才将其定名为“春节”。
二.中韩两国春节风俗文化
(一)韩国春节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包含着饮食习惯,与自然条件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特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韩国春节的这一天,韩国人民做不同种类的丰富的食物和美酒供客人和亲人享用,年夜饭的名字为“岁餐”,所饮的美酒则叫做“岁酒”。年糕是“岁餐”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美食。“岁餐”的主料有大米,酒,鱼,活野鸡,西红柿等.[3]在“岁餐”做好之后,会用来招待前来家里拜年的宾客。“岁酒”,与中国人喜欢喝热酒不同的是,韩国人喜欢在“舍尔”那一天凉的酒来迎接春天。而且,韩国人在祭祖、拜年之后,还需喝由药材酿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这种屠苏酒有预防生病的作用,还具有祈祷家人平安健康的寓意。与中国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似的是:韩国人民会将白色的年糕片做成美味的汤在正月初一的早晨来吃。[4]这款“添岁汤”与人有关,传说每吃一碗“添岁汤”就寓意着人的年龄又长了一岁。所以,我们会发现韩国人在问人年龄时会说“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汤了?”。
(二)韩国春节的礼俗文化
韩国人民在春节“舍尔”这一天时,朋友彼此之间也会互赠礼物,用颜色亮丽的包装把索要赠送出去的礼物包装好。比如说会用粉色的四方形绸布来包装,而且礼物是大多数以食品为主,比如点心和牛排等。
(三)中国的春节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这一句谚语足以说明“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了。最为典型的美食非饺子莫属。饺子的发音取“交子”的谐音,代表着新旧交替。为了有招财进宝的寓意,人们包饺子时特意使它的形状与元宝相似,里面有馅儿,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放到里面。
谈到饺子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最典型的是纪念盘古开天辟地,为了与“浑囤”的音相近,取其谐音。流传的比较久远的主要为两种,一种传说是取“交子”的谐音;另一种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5]说是女娲在抟土造人耳朵的时候,天寒地冻,为了防止耳朵掉下来,女娲会用线穿过她之前在耳朵上扎的小孔,相反向的线绳则被咬在嘴里,使耳朵固定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女娲,就用面粉将一种面食包成耳朵的样子,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饺子。
春节饮酒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古代有不少诗人喜欢饮酒,喜欢把酒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对象,比如苏轼在作品中曾表示自己每年过年之时都会喝屠苏酒,这屠苏酒一喝不知不觉已经有七十余年了。可见,春节喝酒在中国的春节饮食习俗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南方的春节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能够寄托人们对于家庭美满的美好愿望的感情的元宵和年糕了。年糕与“年高”同音,在一些地方也叫“年年糕”,取汉语“年年高”的意思,表示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6]最初,年糕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祭拜神灵的,随着食用的频率的增多,进而演变一种春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三.中韩两国春节传统活动
(一)中国春节传统活动
中国的年节风俗活动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活动是拜天地、祭拜祖宗,表达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天地养育恩情的感谢之情;另一种是“进酒敬神”比如放烟花爆竹、贴春联,跳灶神之类。
(二)韩国春节传统活动
韩国人民也有祭拜祖先这一活动,在祭拜祖先时需要对祖宗的画像进行祭拜,在祭拜完之后,晚辈还需要依照辈分的顺序,年龄的长幼对祖先磕头鞠躬,目的是向祖宗祈福家中晚辈的事业家产生意兴旺。祭祖所持的食品,即将“岁餐”作为早餐,在早餐享用完之后,还需要和家人一起到亲朋好友家里给人拜年。
除了祭祖之外,韩国百姓会在除夕夜将一种由竹条编制而成的筛米的笊篱挂在墙上,可以把霉运赶跑,把好运留住。然后会将蕴含着“装福”的“福笊篱”赠与别人或自己挂在自己的家里。这“福笊篱”还有这一段有趣的传说,说在正月初一晚上会有一个叫“夜光”的鬼出来偷鞋子,一旦鞋子被偷走,那么这个这一年会走霉运。在韩国更有“除夕夜睡觉,眉毛会变白”的说法。
(三)中韩两国春节礼俗文化
韩国人民春节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是玩一种叫做“图画”的纸牌游戏。“图画”的游戏规则很简单,首先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两个派别,然后依照顺序将四个木制的小板投掷,依照相应的游戏规则评定谁胜谁败。韩国的春节活动还有许多有代表性的项目比如说放风筝。通常人们会从腊月三十开始放风筝,一直到正月十五那天,在这一天所放的风筝叫做“厄鸢”。为了将这一年的厄运统统赶走,人们会把风筝放到越高越好,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会把绳子剪断,因此,这次的放风筝叫做“送厄”。
在中国,典型的传统娱乐项目主要集中在燃放爆竹、舞狮子。春节礼俗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拜年”,在韩国这一礼俗文化则称为“岁拜”。在新年的那一天,晚辈需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发压岁錢给晚辈。与韩国人民互赠礼物的礼俗文化相同的是中国人在春节时,也需要赠礼品亲朋好友,遇见熟人时要说“新年好”、“恭喜发财”等拜年的话语,表达对对方的节日的祝福之情。[7]
通过对中韩两国春节文化的对比,我们能够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包容性。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多民族的异域文化,让世界的文化更有包容性和凝聚力。为此,我们在感受文化的差异性和包容性的同时,也要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金廷桓.《韩中春节民俗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谭培安.《传统文化与德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袁建达.记者手记:文化让过年更有味道[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
[4]淳淳之美书屋.《【首尔美食】吃一碗长一岁——春节美食年糕汤》 [EB/OL].360doc个人图书馆.2013-05-28.
[5]郭英.《大年初一吃饺子的由来》[J].《山东农机化》2002.
[6]春节什么时候贴春联合适?贴春联的由来.[EB/OL].http://fangjia.yjbys.2017-11-11.
[7]闫蕾.《东京文学》[J].2009年2期
(作者介绍:刘玉杰,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