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况空前话平弦

2019-02-20鲜仁杰

群文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海

华灯初上,舞台上红丝绒帷幕徐徐拉开,在典雅优美悦耳的乐曲,板腔旋律声中,舞台上呈现出金碧辉煌,高耸巍峨的大宋朝代,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显现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在青海人民剧院里,来自市区和郊区四乡八堡的观众,早早赶到剧院门口,期待着入场开演,今天上演的戏,不是京剧、豫剧或秦腔,今天的演出是我们青海省新诞生的剧种“青海平弦戏”,这是它的首场公演,提起平弦戏,或者说青海平弦曲艺,青海河湟地区广大群众,没有人不知晓的,老百姓对它耳熟能详,它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是青海民间音乐中的阳春白雪,在青海河湟地区流传了几百年,可谓根深叶茂。平弦音乐原来属坐唱形式,单人单唱,或多人伴唱,多种器乐伴唱,几百年来,流传在河湟大地上,深受观众的喜爱,有浓浓的乡情、乡音,有看似平淡却无比真挚的乡情乡谊。

那是1958年初春,青海省省长张国声同志去北京开会,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交谈中,林部长对青海的文化事业非常關心,他和张省长交谈中说,纵观全国,没有自己地方剧种的地方,应该只有青海。他建议张省长,回青海后考虑建立一个地方剧种,张省长回青海后,召集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经过调查研究,最终决定以青海平弦曲艺为基础,创建名为“青海平弦戏”为青海省地方剧种。

省委、省政府及文化部门,极为重视在凤凰山麓南山寺筹建了西宁市戏剧学校平弦班,召集各剧种代表人物来校指导工作,从省京剧团聘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正”字辈毕业的青衣花旦李正琪先生教授表演方面的功夫和课程,另聘任平弦声腔老师,都是众多的平弦前辈优秀艺人,如祁桂如、马兆禄、尹家隆、王子玉等众多前辈,他们手把手,一声一腔,声情并茂地教授给学生,聪明的学生们很快掌握了平弦的各曲牌声腔,并能大胆地唱下来,经过两年多岁月的磨练,他们已成功地成为平弦戏的第一代传承人,一个个脱颖而出,组建青海平弦实验剧团,并开始排练剧目,进行公开演出,它的出现如同一声春雷,响彻河湟大地,也如同天降甘霖,为文化相对滞后的青海大地增添了绿色的汪洋,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从建立剧团伊始,至文革开始剧团解散,在这几年中可谓是平弦事业最辉煌的时光,演出的剧目经久不衰,他(她)们排练了一大批古典经典剧目,如大型连台戏本《狸猫换太子》《春闰梦里人》《王昭君》《假婿乘龙》《风筝误》《庵堂认女》《金沙江畔》《柜中缘》及现代剧《山村风雷》《血海怒涛》《向阳川》《丰收之后》以及小折子戏《断桥》《盗仙草》《樊江关》《秋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平弦戏剧目,他(她)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为之震撼,在这西陲边省,文化艺术较为落后的省份,竟能打造出如此华美的戏剧表演,戏剧是一个地域语言特色的反映,伟大祖国的戏剧文化浩如烟海,青海平弦戏无疑是百花园中的一枝艳丽奇葩。其实在这之前平弦曲艺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实验。这个人便是平弦戏第一人周娟姑老师。周娟姑老师,祖籍甘肃天水,先辈皆为陇上名仕,其祖父周希武为马麒马麟执政时期为青海省政府幕僚职务。周娟姑老师自幼天资聪颖,才华过人。上世纪50年代初平弦戏的开启和探索是周娟姑老师,拉开了平弦戏的序幕,献身平弦戏事业,她初试演出了《秋江》《断桥》等小段戏,对以后平弦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千里驹还需好伯乐,周娟姑还是在求学时适逢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给她们学校执教音乐课,王洛宾先生在授教学生中,发现周娟姑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在王洛宾先生精心培养下,周娟姑将终生奉献给音乐事业并积极奋斗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如今周娟姑老师是国家二级作曲家,青海省平弦剧团团长,拥有青海省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终生成就奖获得者等多项荣誉。

从青海省平弦实验剧团成立之日起,所有上演的剧目中的作曲,全部都是周娟姑老师亲自谱曲,可谓成绩卓著斐然,当年演出的盛况,尽管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可那些情景都依然储存在我的脑海中,回忆起来,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笔者就是当年的平弦迷,按现在的说法,是铁杆粉丝,所以对平弦戏的发展了如指掌,对平弦戏的话题是我生活中重要内容之一,可见我痴迷的程度,每逢新戏上演,我从未中断过。

大型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演出时,出现了青海社会文化生活中一个极致。演出前兴奋的观众们早早地等候在剧场门口,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等候在剧场门口,原来戏迷们不仅仅要看戏,另外一个原因是要亲自目睹那些年轻的平弦戏演员本人的风采和气质,剧院上的大幕徐徐拉上,舞台上灯光五彩斑斓,布景美术十分逼真,舞台上呈现出了大宋朝代皇宫内富丽堂皇,各个人物纷纷登场,让观众看得兴奋不已。

通过多次演出,观众们逐步知道了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优秀演员们,女演员徐国帼、张月芳、董淑华、丁希、张秀花、郑桂兰、郑玉兰、龚桂兰、张玉华等,男演员则不少于女演员,李义安、方立勇、张宝元、陈启明都被观众一一熟知,甚至连乐队的成员也被了解,如李岩福、张友良、杨美兰、王淑兰、袁佩珍等。由此可见,河湟地区的儿女们不仅仅喜爱自己家乡的新戏种,这种热情延伸到对演员们的崇拜。这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演完《狸猫换太子》已是夜间11点,散场后,你看那情景的确让人惊讶,我站立在西门口,向四方观看,散场的戏迷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那时候,经济落后,条件十分有限,有自行车的骑车向东南西北纷纷散去,也有拖拉机挤满了车厢,笑容满面,表情带着满足感,更多的人没车,结伴而行,向西彭家寨沿线,向北陶家寨石头磊、廿十里铺,向东的一线直至乐家湾、杨沟湾,南去的沿水磨、塘马坊、总寨一路乐此不疲,相互交谈观戏心得。现在当我把当年观戏后的这一切情景告诉下一代儿女们时,他们真有点不相信是真的。万人空巷话平弦,曾在历史上辉煌过,平弦戏《狸猫换太子》上演后好评如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票房价值创造了新高,可谓票房演出双丰收。青海平弦戏的创建和演出是我们青海文化艺术事业的一大盛事,优秀的剧目,精湛的艺术表演表达出来的是轰动效应。观众为什么如此喜爱平弦戏呢?因为它的音乐旋律委婉动听,唱词工整典雅,音律相当丰富,欣赏着她们的精彩表演,听着绝美诗意的唱词,我觉得自己如同在欣赏江南婉约女子用吴侬软语在吟唱古老的江南昆曲和越剧,平弦戏就有这样的魅力,平弦戏何尝不是青海人民的昆曲和越剧。

你看那场景,观众席中有各个年龄段中的人,让我惊奇的是,观众中有许多老者,他们说着地道的青海话,表情中无不透露出对平弦戏的极度喜爱,想必他们都居住在市区内有人护送,这说明只有河湟儿女们对平弦如此痴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祖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青海平弦戏同样受到摧残,宣布剧团解散,周娟姑等从事平弦戏事业的工作者们痛彻心扉,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也都毫无办法。文革结束后,文化事业迎来了曙光,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无疑也给平弦戏发展带来机遇。今天的平弦剧团已培养出第四代演员,后继有人,平弦曲艺华丽转身,展现在舞台上的是别样的风采,那些初露舞台的年轻演员们个个肩负着历史的使命继续努力着。

观众们情于演员厚望,他(她)们不负众望,生活中,舞台上的演员们一个个脱颖而出,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足以让人动情的表演,达到演员和观众们的共鸣。平弦戏曾出现过辉煌,曾记得第一代平弦演员徐国强、李义安、张秀花的从昆曲中移植过来的剧目《游园惊梦》被青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上映,这都是平弦戏在历史上曾出创造过的巨大成就和辉煌。

2018年新年元旦伊始,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举办了“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可喜的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现象出现了。

节目中青海平弦第一次登上了央视频道,让全国观众目睹了青海平弦戏,而且排在第一个节目中。那是又一代接班人张凌云,扮像俊美唱腔优雅婉转。看到这个节目,作为一个青海人,是何等的高兴、欣慰,这也说明了现今的青海文化生活被政府重视,文化部门和演艺团体协同努力,谱写着平弦戏新的篇章。我相信平弦戏会以多样性的宣传手段会继续发扬光大。相信只要河湟女儿喜爱平弦戏,它就有生存的条件,一定会让平弦戏后继有人,传承发展下去。笔者在撰写这篇小文时,脑海中不时闪现出几十年前那段难忘的旧事,不胜感慨……

(作者简介:鲜仁杰,西宁市城东区政府政协文史专员。青海茶文化促进会研究员、自由记者。)

猜你喜欢

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高原餐饮明珠青海餐饮行业发展及流行趋势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青海游
“青海色彩”系列旅游广告登陆上海广州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