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测度与评价*

2019-02-20汤云云晋秀龙

关键词:安徽省供给旅游

汤云云,晋秀龙

(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旅游产业有了高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测度与评价是旅游业供给改革的首要目标,是调整旅游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与基础。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能够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满足国民旅游需求的现实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实力。

一、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研究述评

旅游产业的发展引起了我国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领域。综观其主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包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及发展效率等。程晓丽等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GDP增长约0.55%[1]。余洁认为旅游产业在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地级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现有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多以单体城市或城市群综合旅游竞争力为对象[3-5],具体到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汪德根等通过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测度了我国东部沿海三大旅游圈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并进行了差异比较[6]。张广海等构建量化评价指标,运用空间比较分析对我国四大经济板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7]。此外,以评价指标为基础,部分学者采用了更为多样化的定量方法对特定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8-9]。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和保障,是一种潜在能力[10]。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成果众多,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测度方面[10-11]。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效率,目前研究成果多引入数学建模方法DEA模型进行特定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效率的实证分析[12-13]。第二,特定类别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研究,涉及到的旅游产业主要有A级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核心产业及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14-16]。

综上所述,我国学界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硕,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与完善,但现有研究多关注于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及效率等方面,鲜有研究涉及到旅游产业供给。本文以“旅游产业供给”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仅得117篇相关文献,其中,对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定性研究居多[17-19],仅一篇文献谈论到产业供给水平研究[20]。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加强其研究有助于明确旅游产业结构及供给水平,探索区域旅游产业供给要素配置方式和优化路径。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案例,依托2000—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对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以期增进对旅游产业供给结构及水平时间演化的认识,为制定提升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二、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产业被定义为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虽然拥有不同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和企业模式,但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是围绕着共同产品展开的。由此可知,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延展性。旅游产业可以理解为传统产业在旅游领域的延伸与扩展,为旅游活动开展而提供直接服务与间接支撑的各种行业部门的集合,其核心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其供给还依赖于诸多相关行业的配套与支持(见图1)。

图1 旅游产业层次结构

因此,根据旅游产业的构成,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指标的筛选和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从核心层旅游吸引物、发展层旅游服务设施、支撑层旅游基础配套和关联层旅游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数据资料的全面性、科学性、代表性及可获得性,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通过征询业内专家意见,确定了4个要素层与21个评价指标(见表1)。旅游吸引物类型多样,数量众多,为全面表征安徽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质量,核心层旅游吸引物共选取3个代表性指标。发展层旅游服务设施共包括7个指标,涉及食、住、行、购、娱等旅游产业与服务及其他综合服务设施。支撑层旅游基础配套共选取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在内的7个指标,包括各项辅助配套及公共基础设施,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关联层旅游发展环境涉及的要素很多,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和影响的直接性,本文以生态环境为代表,着重考察生态环境指标对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21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01—2016年《安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X18)由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除以年度总天数得到。

表1 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多采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出总分值以测度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有德尔菲法[21]、层次分析法[20]、熵权法[22]及主成分分析法[10-11]等。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主要依靠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权重赋值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熵权法虽然不受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仅根据已有数值本身的意义确定权重,但易出现求熵值时对数无意义的情况,影响最终计算结果。相较之下,主成分分析法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相互关联的数值变量转化成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这些综合指标就是原来多个变量的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减少计算、降低维数的目的[23]。同时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结果较为客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指标较多,为消除指标间信息重叠及共、线性等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标准差标准化(Z-score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

第二步,确定主成分个数及其权重。一般而言,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线性代数原理,依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根据矩阵R求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后将特征根由大到小排列,分别计算出对应的主成分,同时确定主成分的个数,一般选取特征根≥1的主成分:

(2)

式中,λi为第i个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Zi为第i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其值越大,表明主成分综合原始变量信息的能力越强。

(3)

式中,Z表示前k个主成分累积提取了原始变量多少的信息,当前k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某一特定值(一般采用70%以上)时,则保留前k个主成分。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重即为该主成分的权重(wi)。

第三步,计算各主成分得分。

(4)

其中,aij(i=1,2,3,…,n,j=1,2,3,…,k)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j个主成分上的权重。

第四步,计算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综合得分。

F=w1Y1+w2Y2+…+wkYk

(5)

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大小与其内部各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识别出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其内部各因素与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关联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其适用性已经得到学界众多学者的验证[24-2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一般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序列形成如下矩阵:

(6)

式中,n为指标的个数,m为评价对象个数。

第二步,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即x0(k)-xi(k)(k=1,2,3,…,m,i=1,2,3, …,n)。

第四步,计算关联系数。分别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

ζi(k)=

(7)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在(0,1)之间取值,通常取值为0.5。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分别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均值,称为关联度,记为:

(8)

三、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测度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及步骤,对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21个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为更有效提取并方便解释主成分,对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共提取2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旅游支撑产业和旅游保障产业,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2.327%(见表2)。据此计算2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积贡献率的比重,可得主成分1旅游支撑产业和主成分2旅游保障产业的权重分别为0.577和0.423。

在确定主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指标在主成分上的载荷(见表3),即权重,表示各指标与主成分的相关性,载荷越大,相关性越高,主成分对该指标的解释能力和代表性越强。将各指标的权重带入公式(4),计算得出各主成分得分值,进而求出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综合得分值(见表4)。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表3 旋转成分矩阵

表4 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得分值

由表4可知,2000年至2015年间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由-18.506增至16.705,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不断强化。

四、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

(一)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阶段划分及特点

由图2可知,安徽省自2000年以来,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不同时期,增幅有所差别。根据旅游支撑产业供给水平得分值Y1和旅游保障产业供给水平得分值Y2的对比关系,可以发现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呈现出三个阶段的交替演变(见表5)。

图2 2000—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

表5 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阶段划分及特点

1.缓慢提升阶段(2000—2002年):支撑产业引领时期

2000年至2002年为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缓慢提升阶段,在此阶段,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由-18.506缓慢提升至-14.627,虽有一定增幅,但总体得分值仍为负数,说明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整体不高。旅游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供给水平同样为负值,整体上对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贡献不大,此阶段,旅游支撑产业供给水平大于保障产业供给水平,处于支撑产业初步引领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安徽省进一步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发展的政策,逐步加大旅游投入开发力度,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及相关支撑行业得到较大提升。1996年安徽省首次召开全省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安徽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支柱产业,并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自此,在全省各地区范围内掀起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浪潮。2000年省旅游局改为行政局,加强了行政职能及领导能力。“十五”期间,尤其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省有30多处景区、景点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有宾馆纷纷实行股份制改造,全省引进一批世界知名品牌饭店,促进了安徽省旅游产业机制体制创新,截至2001年,全省各类大小旅游企业有五万多个。2002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有力推动了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全省旅游项目融资力度加大,2002年即已达到35亿元,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全面开花,新建了一批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休闲文化广场等现代旅游项目,填补了安徽省现代旅游项目的空白,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服务机构与设施快速增加。

2.快速提升阶段(2003—2009年):保障产业全面发展时期

2003年至2009年为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快速提升阶段,供给水平综合得分值由-11.240跃升为3.671,在2008年由负值转为正值,说明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得到实质性的大幅度改善。旅游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供给水平均由负值逐渐转正,但总体上,旅游支撑产业供给水平小于保障产业,在前期旅游支撑产业投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旅游保障相关产业的配套协调,此阶段处于旅游保障产业全面发展时期。

2003年旅游业被列入安徽社会经济发展“861”行动计划,从配套、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2007年安徽省第一次正式召开以“建设旅游大省”为主题的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建成旅游产业大省乃至旅游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2008年,借着国内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安徽省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供给水平与能力显著提升。本阶段,安徽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重视旅游人才培养,举办多种专项培训,不断提升行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九五”“十五”时期计划施工的基础设施和一大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项目陆续竣工,投入使用、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相关行业从业人数、公共配套基础设施等旅游保障产业发展条件逐步完善。此阶段旅游业取得加快发展的趋势,呈现跳跃式增长。

3.稳步提升阶段(2010—2015年):支撑产业稳步完善时期

2010年至2015年,在前两个阶段旅游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综合得分由6.551增至16.705,逐年增幅较之前两个阶段而减缓,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整体上步入稳步提升阶段。在此阶段,旅游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持续发展,支撑产业供给水平略高于保障产业,属于支撑产业稳步完善时期。

2009年安徽省出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要素机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以来,安徽省相继发布了若干旅游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更加有力。2014年安徽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推动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鼓励各类企业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发展旅游新业态。自此,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森林旅游、航空旅游、邮轮旅游、乡村旅游等相继得到发展。2015年11月,国家大力号召各行各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供给水平稳步提升,供给效率不断提高。

(二)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根据上文分析,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虽呈不断上升态势,但各阶段涨幅不同,旅游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发展速度在不同阶段也有所差别,旅游产业供给内部各因素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供给水平的走势,因此,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内部供给因素与产业供给水平的关联性,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的大小,从而为改善和提高旅游产业供给水平,优化产业供给提供依据。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本文选取安徽省历年旅游总收入作为参考数列,以21项评价指标为比较数列,将数据代入公式(7)、公式(8),求得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关联度(见表6)。

表6 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关联度

由表6可知,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内部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不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数量影响力最大,为0.972,公共厕所数量对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影响最小(0.691)。根据关联度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类影响因素:第一类为高度影响力因素(0.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数量对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影响最大,说明批发零售等商贸营业点对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具有高度制约作用,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提升高度依赖于批发零售商贸业,因为不仅旅游及相关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依靠批发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物资补给,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生购物等行为,因此要继续促进各类批发零售企业的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特色。批发和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等15个因素主要从支撑产业方面对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施加影响,旅游支撑产业包括旅游景区等核心吸引物及与之相关的支持性的各类行业与企业,这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依赖,对其供给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不断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项旅游核心产业的发展,重点在打造精品、培育特色、提高产品及服务的特色化、个性化、人性化;其次,坚持加大对环境、投资等支撑产业的发展力度,从适游、宜游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务与设施。一般影响力与较小影响力因素主要从旅游保障角度影响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包括住宿和餐饮从业人数等在内的其余5个因素,保障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这些因素对旅游产业供给影响不大,其存在与发展主要在于为旅游产业提供后方补给与基础设施。值得注意的是,星级饭店数量归为此类影响因素可能与其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不仅仅面向旅游者,而是社会大众有关。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根据旅游产业定义与构成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从核心层旅游吸引物、支撑层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层旅游基础设施、关联层旅游发展环境四方面构建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0—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由-18.506增至16.705。根据增长速度的差异及支撑产业与保障产业两个主成分的对比关系,将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时间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缓慢提升阶段(2000—2002年)、快速提升阶段(2003—2009年)、稳步提升阶段(2010—2015年),并分别概括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灰色关联度识别出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四类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优化对策。

本文仅从旅游产业构成角度筛选了适当评价指标,现实发展中,旅游产业供给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以21个指标对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限于数据量及代表性,研究结果的全面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本文仅从时间维度分析安徽省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演变,结合空间维度,对于安徽省内部各地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时空分布及演化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今后研究还需注意不同产业之间的匹配对旅游供给水平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安徽省供给旅游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旅游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