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实践和业务探索
——以宁波市图书馆“天一约书”为例
2019-02-20毛婕
毛 婕
(宁波市图书馆,浙江宁波 315000)
1 问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而影响着每个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信用体系,则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
2014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同时,提出要推进公共文化领域的信用建设。这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环境,也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开放、合作、共享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融合起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助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公共图书馆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宁波市图书馆结合本地实际,于2017年11月推出了“天一约书”服务。该服务以第三方信用体系为依托,以芝麻信用550分作为准入借口,只要达到550分,图书馆业务系统后台就同步为用户免押金开通虚拟卡号,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信用读者。同时,运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先进技术成果,把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借阅服务和物流网络相对接,信用读者用户可在线上搜索、借阅想看的图书,并通过物流系统送书上门,实现“手指点点 邮书到家”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它提升了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满意度,给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信用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的一次有益探索。据统计,2018年,仅宁波市图书馆,绑定信用用户共10995名,其中新增用户6553名,占全年各类新增读者数的32%。图书借还量超过8万册次。
2 宁波市图书馆“信用+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模式
2.1 邮政快递1对1模式
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读者可通过绑定原有借阅证或者生成新的虚拟借阅证,成为宁波市图书馆的信用用户。并通过这两大平台进入“天一约书”服务,在线上检索挑选喜欢的图书并提出借阅请求。借阅的图书将通过物流系统配送到读者指定的地点。还书时读者可选择直接在线支付物流费用,由快递公司“上门取书”,真正做到家与图书馆零距离。
2.2 智能书柜1对N模式
在提供了快递服务的同时,“天一约书”项目还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以及轨道交通1、2号线换乘鼓楼站设立了智能信用借阅柜,借书时读者可以选择把书快递到信用借阅柜中,还书时也可以把书还到借阅柜中,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在智能柜上通过绑定芝麻信用体系,可以实现线下图书的实时借还,这种便捷高效的借阅方式受到大量读者的欢迎,选择快递到智能书柜的读者数量已超过60%。
2.3 社区网格N对N模式
2018年3月,市图书馆联合甬江街道湖西社区,成立首个信用借还社区服务点。社区服务点的居民只要在“天一约书”的平台上选择将社区作为自助取书点,“天一约书”的工作人员会把书送到社区,再由社区工作人员代替快递员的角色,把书本送到居民手中。这种“信用+图书馆服务”模式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属全国首创。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社区干部的欢迎。这种模式以书为媒,在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之间搭建了信任的桥梁。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创新实践。
3 宁波市图书馆“信用+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文化意义
3.1 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信用+图书馆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检索、浏览想借的图书并发起借阅需求,打破了原先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24小时无障碍阅读。与此同时,通过“信用+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社会化物流体系,无需来到图书馆,在任何地方“手指点点”,就可以实现“送书上门”,阅读到想看的图书,真正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做到图书馆和家零距离。它的推出,拓展了传统图书借还服务的范围和方式,更好地满足了信息社会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提升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快速提高服务效能的助推器[3]。
3.2 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向全社会提供普遍均等、无差异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信用+图书馆服务”打破了身份限制。每一个市民,无论是否曾在图书馆办理借书证,都可以通过第三方信用平台,绑定信用记录,随时成为图书馆信用借还的有效读者,免除押金“零门槛”享受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既削平了图书馆的潜在与无形门槛,也与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进一步接近。[4]以其高效、便捷、个性、时尚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潜在的读者。许多不同年龄、地区、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的人都加入到信用借还的队伍中来,轻松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它降低了公众享受图书馆服务的门槛,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有效破解了全民阅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了全民阅读,使图书馆在实现公平公正的知识服务方面走得更实更快。
3.3 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信用+图书馆服务”以信用体系为支撑,利用读者信用代替了传统的图书押金来提供图书的借阅服务,不仅规范了读者的阅读行为,还唤醒了相当大一部分社会群体的信用意识,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了信用惠民创新应用服务,是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有效方式,为诚信社会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二字的落地,为公民素质提升、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信用+图书馆服务”的业务展望和拓展思考
目前,“信用+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图书馆界还属于起步阶段,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宁波市已经在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4.1 拓展“信用+图书馆服务”的服务范围
目前,宁波市“信用+图书馆服务”的物流投递范围仍只限市区部分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建议通过全市统一规划,市、县两级联动,建立统一的信用用户的入口和准入标准,建立统一的信用借阅书库,扩大信用借阅的物流投递范围,把“信用+图书馆服务”扩展到更大区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跑一次”到“跑零次”的转变,让更多的市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信用惠民服务。同时,利用信用借阅柜(可考虑更小型、便捷、易安装的模式)的形式,让“信用+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向更多的社区、咖啡馆、便利店等场所延伸。推进书香城市建设,促进全民阅读,实现“信用+图书馆服务”更大范围的惠民。
4.2 深化“信用+图书馆服务”的社区模式
“天一约书”“信用+图书馆服务”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创新实践,属全国首创。建议进一步深化这种“信用+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在更多的社区试验、推广这种模式。通过创建一批社会信用建设示范社区、设立信用借还社区服务点等方式,鼓励更多的社区和图书馆合作,把信用惠民创新应用带到更多的社区,使“信用+图书馆服务”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粘合剂,让城市因书香更文明,助推和谐社会的创建。
4.3 实现“信用+图书馆服务”的高校公共馆联动
近年来,在合作、开放、共享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不断开放馆藏资源,在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利用、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信用+图书馆服务”这种便捷、时尚的服务模式也符合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消费使用习惯。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联动,搭建统一的平台,实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既让高校学生可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也让高校图书馆的丰富馆藏通过“信用+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多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服务。
4.4 加强“信用+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
在公共图书馆和第三方信用体系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读者信息等安全保障问题。为了促进“信用+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建议由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形式加强对信用信息的安全监督职能,对接市民征信系统,建立信用读者黑名单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研究建立读者信用信息数据库,设立信用分级管理或积分制度,建立奖惩制度,不同信用积分,享受不同权益[5]。保障“信用+图书馆服务”健康有序推进,存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