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2019-02-20董玉祥董玉云
董玉祥,董玉云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沭 276700)
猪丹毒病在目前猪检疫工作开展期间属于一种高发疫病,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好发于年龄较小的仔猪群体当中,具有人畜共患特点,一旦在养殖场内发生,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需要猪检疫工作人员对于猪的猪丹毒病检疫工作要点进行有效把握,有条不紊的做好猪丹毒屠宰检疫工作,对于检出疫病的猪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降低猪丹毒的危害。
1 猪丹毒概述
猪丹毒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染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可能发生,如果猪月龄处于3个月以上、12月以下时有着很高的风险患有该疾病,患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猪身体体温升高、皮疹、关节炎、心内膜炎、急性败血症等,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三类,潜伏时间短则1天,长则一周,屠宰检疫时检出猪丹毒传染病率非常高,所以要求检疫人员不断加大猪丹毒检疫力度,及时准确的将该猪病检出,对患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促使该传染病的危害得以显著减轻[1]。
2 猪丹毒屠宰检疫与处理对策分析
2.1 屠宰检疫
首先屠宰前检疫,对于生猪进行屠宰之前的检疫工作时,要求检疫人员可先对有待于检疫的活体生猪进行原产地、运输方式与运输时间、精神状态及皮毛光泽度等情况的检查,并且结合猪丹毒病患病猪三型临床症状表现,如果确定活体生猪疑似患病,可将其按照症状表现差异分为三类进行详细检查。猪丹毒急性型,属于该型的猪临床主要症状为急性败血症,发病非常迅速,死亡率较高,很多猪身体并未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时会直接死亡,一些患病猪机体皮肤颜色会出现明显的改变,即浅红、潮红、暗紫色变化,并且颜色改变皮肤处生成有色块,好发于猪身体腹部、股部等处,检疫人员对于该类型患病猪进行检验期间可用手对色块进行直接按压,如果按压之后色块颜色发生先消失后恢复变化,说明猪患有急性型猪丹毒病;猪丹毒亚急性型,属于该型猪的病情与急性型猪丹毒病患病猪的病情相比较轻,病猪机体上存在较多的疹块,伴有精神状态不佳、体温高等症状表现,身体疹块颜色呈红色至紫蓝色改变,其中发生前一种颜色时检疫人员直接按压疹块会发生颜色改变,发生后一种颜色改变时基本不改变颜色,如果猪患病时间超过48小时、72小时以下时,身体疹块会出现在四肢、肩背部等处,检疫人员如果检出猪存在上述患病表现,可确定猪属于亚急性猪丹毒病,尽快予以处理;猪丹毒慢性型,属于慢性型的猪会出现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等疾病,检疫期间工作人员观察接受检疫猪的外形、运动等表现,包括猪体重、站立时步态稳定与否、呼吸等情况,经过检查如果检查出猪存在着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站立不稳等表现,提示猪患病[2]。
其次屠宰后检疫,在该环节进行猪检疫工作时主张对猪作以实验室剖检观察,了解猪病理特点,之后综合屠宰之前的活体猪检疫情况得出猪最终的患病结论与处理办法。猪丹毒急性型,剖检该型死猪发现猪身体多处皮肤存在着给紫红色斑块,尤其在猪的腿部位置有着极为明显的斑块颜色改变表现,观察猪肾脏处存在红点、血瘀及肿大表现,观察猪淋巴结、肺部等处出现了肿大表现;猪丹毒亚急性型,属于该型的患病猪机体皮肤疹块数量多且形状各异,主要为圆形、方形等,通过临床症状表现可直观判断猪患病情况;猪丹毒慢性型,剖检该型猪发现猪心脏处的二尖瓣、主动脉瓣处出现了增生物,状如菜花,若猪患有慢性关节炎,观察猪关节处存在着肿胀与关节液流出情况,液体质地非常粘稠。如果剖检检查过后,仍未确定猪是否患病,还需要采集猪病理组织制作为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变情况检查与疾病确诊。
2.2 处理对策
对于猪丹毒病患病猪进行屠宰处理时可分为两个方面,即首先为屠宰之前,此时如果检疫人员找出接受检疫的猪患病,那么需要和屠宰户加强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将患病猪置于隔离圈舍内进行治疗观察,经过系统的治疗干预,如果患病猪疾病已经康复,那么可在继续观察4周后再次进行屠宰检疫;同时在猪肉制品上市之后,要求检疫人员对于屠宰场、隔离圈舍、检疫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在这些场所长时间滋生;此外如果在屠宰之前处理患病猪期间发现猪丹毒病为群体性发作,那么就需要检疫人员即刻上报给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相关程序进行科学处理,确保猪丹毒病能够被扼杀在源头,防止该疾病在当地继续发生发展。
开展猪丹毒屠宰检疫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该猪病有着较多的认识,以此做好猪屠宰前后的检疫工作及处理工作,不可仅参考某一个指标就判定猪没有患病并让其流入到市场中的情况发生,一定要按照不同时间的处理办法进行细致的处理,进一步提升猪肉制品安全,防止患有猪丹毒病猪流入市场所致的人们进食患病情况发生,切实有效的保障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率。